甘鹏飞
(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互联网+”模式已经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并且给传统行业带来了全新的生机,而它对教育行业发展也起到了推进作用。在最新版的新课改中也对信息化教学明确提出要求,文中指出各级学院教师要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活动深度融合,推动智慧校园、数字校园的建设。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实际线上线下混合式《建筑施工技术》教学经验,以及查阅的大量的其他教学教案文献,浅议现阶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方法,并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优化意见。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相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利用互联网、云端储存、移动终端(智能手机、笔记本)结合在一起的全新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在网络上学习全新的课堂知识或者进行预习学习活动,通过视频、微课、动画、PPT、案例等数字化教学内容了解知识重点。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网络上留下的数据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有针对性的布置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建筑施工技术》学科知识重点,树立学生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学科的自信心[1]。同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类似“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地位差距限制将逐渐消失,教师不会在束缚学生学习范围,学生拥有了更多学习自主权力,显著的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了更加充分的学习体验感。此外,在传统《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依照教材内容,为学生开展“填鸭式教学模式”或“机械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会严重约束学生个人行为,致使学生个性发展受到限制。但是在信息技术帮助下,学生会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中会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教学活动过程,挑选自己喜欢的教学方法去理解知识内容,这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本质区别[2]。
在传统《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都十分重视知识传递的过程与学生的考试能力,他们无法理解知识的真理本质,在他们眼中知识传递不仅要有着极高的效率性,也要有着积极的正确性,学生由于年龄尚小,不能做到对知识的正确选择[3]。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知识本身是属于世间真理的一种,既有一定的正确性也有一定的相对性,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实践探究才能让学生相信这些真理内容,并在今后毕业就业后也能够将其加以应用。此外,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并不重视让学生积极进行实践活动,总是以考试的形式来定义学生学习能力,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十分公平。出现这种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学理念过于落后,无法积极主动的接受信息化教学理念更新,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
在《建筑施工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自己的主导学习地位,与学生逐渐形成了对立关系,致使很多学生抗拒跟随教师思维去完成教学引导。孔子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提出了“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但是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却对此并不是十分理解,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了解的不够充分,再加之受到传统理念的引导,教师在《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基本无法被撼动,逐渐形成了教师本位教育模式。此外,在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时,若教师还保持着主导教学地位,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确是有所增加,但学生个性发展依然受到限制,信息素养、计算机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开拓进取能力都处于初级阶段,这与传统板书式教学方法,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将《建筑施工技术》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投射到更大的屏幕上,完全丧失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际价值。
为了能够保障云课堂信息化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需要顺应教学模式发展,构建全新的线上教学平台,使所有学生都能够通过云平台进行知识学习,为教师提供教学基础“场地”。云课堂并不是在现实中存在的场地,而是一种在互联网上构建的虚拟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设备随时登陆该平台,对教学知识进行了解与研究或者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而教师则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平台向学生推送学习课件、预习微视频、课外知识微视频、音频学习内容、习题文档等数字化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学习操作反馈,了解学生学习进展与学习难点,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调整,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建筑施工技术》知识难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一些操作细节问题,如平台登录限制,通过设立单独的密码控制网络学习平台登录人员。又如开设手机模式登录模式,让学生通过手机操作时更加方便、快捷。
例如,在我校教材《建筑施工技术》中的“结构安装工程”教学内容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认真分析本章的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掌握索具设备以及起重设备的选择,理解单层、多层厂房吊装结构,确定吊装机械工作路线。故此,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寻找适应的教育教学资源,并将其融合在一起制作成一个预习短视频,而后分享至网络学习云平台。其次,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短视频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设备登录云平台观看视频内容,并进行打卡操作,若在观看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也可以在线上给教师留言。最后,教师要统计学生观看人数与打卡人数,并对学生留言逐一进行查看回复,采纳其中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教师在设计预习视频活动时,应该对自身教学理念进行反思,去认真思考知识传递的本质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活动是否具有趣味性与探究性,只有改变原有思维模式,教师在开展线下教学时,才能够获得学生的支持,有效提升《建筑施工技术》的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学生进行课后学习检验。每次课内容讲授学习完毕后,利用云课堂布置课堂小测试,以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批阅,这不仅节省了教师批改作业时间,而且学生在答题时也更为便捷,另外为防止学生相互抄袭,教师可以准备多套不同的试题,随机派发给学生,并通过云课堂后台观察学生测试完成情况。
在实际线下教学活动中,高职院校教师必须积极响应新课改教学要求,坚持贯彻落实“以学生为课堂学习主体,教师为教学引导”的教学方针,实现任务驱动化,问题引导化教学模式,配合云课堂学习平台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为了达到这一教学效果,教师在线下阶段需要布置三个学习环节:第一个环节复习课前预习短视频,让学生对本章内容进行有效总结,抓住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融入课堂学习过程中;第二个环节实现线上线下知识学习连接,帮助学生梳理课堂知识重点内容,让学生通过数字教育资源去理解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针对性的扩展学生学习范围;第三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它需要让通过实践探究让学生进行知识应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加快学生对于知识内化的速度,让学生获得更加充足的学习体验感觉,进而最终体现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价值所在。
例如,在我校教材《建筑施工技术》中的“结构安装工程”教学活动开始后,教师首先需要带领学生对预习短视频进行复习,并在复习过程中将教学重点划分出来,而后需要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出“结构安装工程”中的各式安装方式与机械工作视频,帮助学生掌握索具设备以及起重设备的正确选择方法,理解单层、多层厂房吊装结构,并在视频引导下让学生对抽象的吊装机械工作路线也进行形象理解。在完成这一系列教学引导活动后,学生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就会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教学活动的最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去找适合的建筑场地亲自观摩结构安装工程,进而将保障学生能够通过实践观察与探究将学到的知识逐步内化。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学体制的持续改革,科学技术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教师需要重视信息技术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建立云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难度,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云课堂学习过程中。为了做到以上教学要求,高职院校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提升《建筑施工技术》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