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中国宏观经济应对措施分析

2021-11-20 19:10郭心悦
商场现代化 2021年19期
关键词:宏观经济疫情

摘 要: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给经济带来了猛烈的冲击及影响。本文通过AD-AS模型、IS-LM模型、总供给总需求动态模型等模型以及费雪效应、菲利普斯曲线等理论,分析疫情下我国宏观经济短期变化,并且结合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分析措施所起作用的原理及其预期效果,为此次应对总结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疫情;宏观经济;AD-AS模型;IS-LM模型

从2019年底出现首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以来,疫情迅速蔓延。虽然如今在国家及时实施相关防控措施以及全国人民的努力抗击下,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与已经发生的2003年非典相比,这两次事件中疫情规模、受影响的经济体量截然不同。当中国经济被新冠病毒撞了一下腰,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被按下暂停键,其短期内的损失显而易见。那么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在短期产生了怎样的具体影响,中国政府的此次应对措施又有何效果。

一、疫情对宏观经济产生的短期冲击与影响

1.疫情对国内生产总值产生的影响

GDP(国内生产总值)= C(消费)+ I(投资)+ G(政府購买)+ NX(净出口)

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均受到较为严重的冲击,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受到了剧烈影响。

2020年一季度,由于疫情隔离防控,二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结束过往八个月稳定增长的态势,环比下降87.33%,餐饮、旅游等服务业受到严重影响,短期难以恢复;二月份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增长此前四个月稳定在5.3%附近,受疫情影响更是直达负值,累计增长率达-24.5%,投资数量锐减,大部分企业复工延迟,许多行业的投资节奏被疫情打乱,对未来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升温;此外疫情暴发后,许多国家采取了封锁边境的措施,面临着人员出入境受阻以及物流的中断,进出口差额也是一反我国贸易顺差常态,进口金额与出口金额双双下降,二月份贸易逆差4200亿元,创下近十年最低纪录。

在全球疫情暴发的大背景下,消费、投资、进出口双双增长乏力并有衰退之势,从而导致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下降,GDP(国内生产总值)在2020年一季度由正转负,终止此前20个季度同比6.0%-7.1%的增长势头,同比下降6.8%,短期内受到大幅冲击。

2.疫情对失业率产生影响

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下,1月份和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有所上升,特别是2月份达到了6.2%,而1月份是5.3%。

结合奥肯定律:失业率与GDP之间是负相关关系,以及在上文得知在疫情的影响下GDP下降的事实,由此可以解释失业率有所上升的现象。

3.疫情对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率产生影响

(1) 疫情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货膨胀率受失业率升高的影响而降低。

由菲利普斯曲线:π=πe-β(u-un)+ν可得,在短期,假设πe预期通货膨胀率与ν供给冲击不变,菲利普斯曲线不移动,由于通货膨胀与失业率负相关,疫情期间高失业低产出使失业率增加,则通货膨胀率减小。

(2) 疫情对价格水平的影响

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冲击还表现在价格水平受到影响,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于2020年2月结束近两年上升趋势并达到最高点,此后一直回落,2020年4月份更是触达2019年10月低点。下面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价格水平的冲击作出解释。

(1) 总需求

总需求函数AD=AD(P)由产品市场均衡条件Y=C(Y-T)+I (r)+G+NX(e)和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L(r,Y)求得。在疫情的影响下,根据(1) 中所分析,已知消费C、投资I、净出口NX呈紧缩状态,则总需求函数也受其影响呈紧缩状态,向左下方移动,由AD_1移动到AD_2。

(2) 总供给

总供给即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总供给由宏观生产函数来表示产出与劳动和资本等之间的关系:Y= f (N,K),其中,Y为总产出,N为整个社会的劳动力,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在短期内可以不考虑资本存量的变化,而劳动力因疫情期间企业的停工减产政策而缩减,紧缩总供给,总供给曲线向左上移动,由AS_1向AS_2移动。

(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假设疫情前处于均衡点A。由图 1中价格水平的变化推断,结合由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移动与(1) 中所分析,先经过总供给曲线的紧缩性移动,均衡点由A点移动到B点,产出水平变小,价格水平变高;再经过总需求曲线的紧缩性移动,均衡点由B点移动到C点,均衡的产出水平变小,价格水平急剧下降。

由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最终可得,均衡产出水平由Y_1下降至Y_3,均衡价格水平从P_1下降至P_3。

综上,疫情使得物价水平先上升,后下降。

二、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

2020年1月6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百分点,2月3日开展逆回购1.2万亿元且下调逆回购利率10bp,2月17日及20日分别开展2000亿元MLF操作和将LPR报价全系下调。由上述可知,在疫情的冲击下,国内央行采取公开市场操作、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宽松货币政策,从而调节短期利率、基础货币、银行储备、货币供给量,进而降低融资成本,从而挽救受疫情影响经济衰退的市场环境,稳定物价、就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

2.货币政策的实施原理

(1) 公开市场操作

①原理逻辑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入价证券→相当于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 货币价格下降→利率下降→刺激计划投资增加→增加计划支出、生产和收入→增加实际支出、生产和收入。

②原理预期

在疫情时期,公开市场操作作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下降,计划投资I增加。由计划支出函数E=C+I+G+NX可得,计划支出增加,计划支出曲线上移至新的均衡点,收入增加。

(2)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①原理逻辑

初始存款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r,此时总货币供给= [1+ (1-rr)+(1-rr)2+…]=1/rr*B。故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过部分准备金制度,增加货币乘数,创造了更多的货币供给。

②具体实现过程及预期

存款准备金率(rr)是银行准备金在其持有存款中的比例,初始存款B,总货币供给M,由M=*B可得,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增加了货币供给。

3.货币政策实施预期

IS曲线:Y=C(Y-T)+I(r)+G+NX

LM曲线:M/P = L(r,Y)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在IS曲线不变的情形下,LM曲线右移,均衡点向右下方移动,此时利率下降,产出增加。

三、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的具体实施

2020年1月23日财政部开始紧急下拨10亿元用于疫情防控,随后2月14日累计投入901.5亿元。在2020年1月下旬财政部与医保局、卫生健康委分别针对确诊患者医疗费用联合发布相关费用保障政策,以对确诊患者予以财政补贴。在企业纳税、贷款利率方面税务总局以及财政部都发布多个通知对企业予以财政补助,对疫情进口物资财政部也实行减税政策。

由此可知在疫情的冲击下,国家政府采取了资金拨付,个人补贴、企业补贴以及减税等方式推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从而稳定经济、稳定市场。

财政政策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补贴增加计划政府购买、减税增加计划消费。

2.财政政策的实施原理及预期

(1) 产出增加

疫情时期,资金拨付、个人补贴、企业补贴等财政措施使政府购买增加。由计划支出函数E=C(Y-T)+I+G+NX可得,政府购买增加,计划支出增加,导致计划支出曲线上移,与直线E=Y相交所得的均衡点向右上方移动,收入增加。

减税,使税收减少(ΔT),使得可支配收入(Y-T)增加ΔT。由计划支出函数E=C(Y-T)+I+G+NX可得,消费增加,计划支出增加。对于一个给定的收入水平(Y),计划支出减少了。因此税收的减少使得支出曲线向上移动,与直线E=Y相交所得的均衡点也是向右上方移动,收入增加。

(2) 实际利率上升

小型开放经济模型中,当国内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扩大政府购买或者减税)政策时,国内储蓄减少,储蓄线左移,投资函数曲线不变,均衡点向左上方移动,实际利率上升。

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具体共同作用原理及预期

1. IS-LM模型

若先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再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因货币的宽松政策,图 2中LM_1右下移至LM_2,均衡点由A点移到B点,均衡利率水平下降,产出增加。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IS_1右上移至IS_2,均衡点由B点移到D点,均衡利率水平相比B点上升,产出相对B点增加。

若先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再实行货币的宽松政策。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图 2中IS_1右上移至IS_2,均衡点由A点移到C点,均衡利率水平上升,产出增加。因货币的宽松政策,LM_1右下移至LM_2,均衡点由C点移到D点,均衡利率水平相比B点下降,产出相对B点增加。

货币的宽松政策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实施的先后顺序不同,对中间过程得到的均衡点不同,均衡利率水平与均衡产出水平也不同,但是对最后的结果得到的政策与实施的目标均衡点都相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实施是以稳定经济为目的,即弥补疫情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所以为达到调整疫情后宏观经济恢复正常,最后图 2中目的均衡点D与实施政策之前的均衡点A相比,均衡点D的利率水平低于均衡点A的利率水平,均衡点D的产出水平高于均衡点A的产出水平。两种扩张政策的实施都会导致产出的扩张性增加的结果。

受疫情影响,为调整宏观经济恢复正常,对于以货币政策主导,还是以财政政策主导,经济学家们各抒己见。若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导,再实行货币的宽松政策。均衡利率先上升后下降,产出不断增加;若以宽松的货币政策主导,再实行财政的扩张性政策,均衡利率先下降后上升,产出依然不断增加。

2.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自然产出水平Y,预期价格水平Pe,总供给Y=Y+α(P-Pe)。

由(1) IS-LM模型的分析可得,产出增加,即总需求增加,那么圖 3中总需求曲线由AD_1移动到AD_2。这时由于通货膨胀的变化没有被预期到,因而AS曲线Y=Y+α(P-Pe)不变,其交点由A变为B,此时均衡产出增加,物价P也提高。但随之人们会提高其通货预期,Pe增加,从而使得AS_1曲线向左移动。假设此过程Y未达到自然产出水平Y,均衡点A→B→C,政策实施的预期为:价格水平升高,均衡产出先增加后减少。

由于该模型中,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有着滞后性,因此在发生新的冲击之前只能保证A→B的过程发生,即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实施后,均衡价格水平升高,均衡产出增加。

3.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动态模型

上述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对计划支出产生正向刺激,对总需求产生了正向冲击。

如图 4所示,这里不分析长期均衡位置,只考虑短期均衡的变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实施后,在时期t,产生对总需求曲线一个正向冲击,动态总需求曲线由DADt-1右移到DADt,此时动态总供给曲线不移动。因此,经济沿着动态总供给曲线由A点移动到B点,产出增加至Yt,通货膨胀率上升至πt。通胀率上涨对总供给曲线产生正的冲击,在时期t,总供给曲线由DASt上移至DASt+1,经济沿着总需求曲线由B点移动到C点,产出减少,通货膨胀率增加。在时期t+2,此时总需求冲击已不明显,这里假设总需求冲击消失,总需求曲线回到原来的位置DADt-1,同时总供给曲线由于预期通货膨胀的增加而继续上升至DASt+2,经济由C点移动到D点,此时产出会减少,通货膨胀率下降至πt+2。

在政策实施的第一阶段,是通胀率上升,产出增加是一种理想的预期,在第一阶段实施后产生的附加效应使得通胀率上升,产出下降,是非理想预期。政府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施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弥补不足之处。

五、总结与展望

此次新冠疫情是一次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重大突发事件,对现有社会治理模式带来了极大挑战,同时也是一次反思、学习、完善和变革应对机制的契机。控制疫情仍是第一要务,在风险可控区域有序恢复生产和服务。因为如果疫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整个经济增长将会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为此付出的代价也会更大。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实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做出调控,建立响应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预警和应对机制。虽然经济具有不稳定,并且受方方面面的因素所牵制,但我们仍然可以运用宏观经济分析相关模型与知识,将经济中不同因素的波动分别分析,拆成一个个波动,运用宏观经济的相关知识对此进行分析。

通过这次仍未结束的“大考”,我们不能松懈,吸取前期政策实施的经验教训,为之后调整国家经济做铺垫,并且及时调整相关政策,稳定宏观经济。

参考文献:

[1]Tadesse Wudu Abate.The Effect of Covid-19 on Unemployment and Price Changes in Ethiopia:Evidence from Woldia Town“Does the Downward Sloping Philips Curve Hold True”.2020,9(4).

[2]王栋,宋辉,刘新建.基于投入产出结构的中国经济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29(06):152-161.

[3]王继丽.政府投资对于私人投资的影响分析——基于IS-LM模型[J].中国产经,2020(17):97-98.

[4]高琰.我国货币政策实证检验——基于费雪效应[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01):132-133.

作者简介:郭心悦(1999- ),女,广东深圳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

猜你喜欢
宏观经济疫情
疫情中的“梦境”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疫情中的我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