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爱玲
[摘 要] “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合作不断升级,为满足港口对外贸易发展诉求,急需大量的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在实际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时存在一些问题,如院校与市场衔接不当、人才培养目标不明、人才培育模式陈旧、人才信息化培养滞后。为有效解决存在的具体问题,应采取针对性人才培养对策,如加强物流人才与产业协同发展、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创新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培养跨境与冷链特色港口物流人才。就“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港口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关 键 词] “一带一路”;港口物流人才;培养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6-0060-02
新时期港口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在国内外市场的驱动下,港口物流异常繁忙。为全面提升港口物流运行整体水平,应当不断推动港口物流专业人才的培育储备。为此,相关院校开展物流专业教学改革时,应当契合港口物流领域的人才需求,对港口物流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有效改革创新,全面推动我国港口物流运行模式的升级。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港口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解析
(一)院校与市场衔接不当
港口物流專业人才培养时,由于院校与市场的衔接不当,对港口物流人才培育产生直接影响。如在物流专业教学时,教师并没有侧重港口物流的教学指导,使学生对港口物流的了解有限。笔者认为,该种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院校与市场中的用人企业沟通不到位,出现了信息错位问题,进而对港口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造成直接影响,阻碍了港口物流专业人才的培育输出。
(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院校开展物流人才培育时,鉴于物流行业涉及岗位与领域较多,如航空物流、港口物流、铁路物流、公路物流等。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准确定位物流专业的人才培育目标,才能有效推动物流专业教学水平提升。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对实际物流教学工作造成不利影响,无法达到港口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预期目标。
(三)人才培养模式陈旧
笔者认为,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时,应当契合新时期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采取现代化的物流教育模式,才可实现港口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在对当下部分院校的物流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可知,由于教职工的意识更新不及时,在实际物流课程教学时,教师采用陈旧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学生物流课程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不利于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港口物流人才培养问题解决对策探讨
(一)加强物流人才与产业协同发展
“一带一路”合作背景下,为持续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全面发展,应当契合港口经济的发展需求,建构科学、严谨的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使港口物流人才与产业协同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改革创新。在实际物流人才培育时,应当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使物流单位、制造企业、商贸公司、职业院校进行战略合作,使各自的工作得到高效衔接,有效挖掘出产、学、研、用结合的工作优势,推动港口物流人才培养发展。
第一,深化两者的结构协同,对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合理布局,契合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发展趋势,为相关物流单位提供一体化、集约化的专业港口物流人才,以推动我国港口经济的整体发展。
第二,不断对物流人才与物流产业水平进行协同,在具体物流人才培养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提升物流人才的专业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高素质、复合能力的现代港口物流专业人才,以满足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人才需求。
第三,有效提升现代港口物流人才与现代港口产业链的契合度,在培育港口物流人才时,应不断加强物流产业与相关产业链的契合,如食品物流、汽车物流、新能源物流等,使现代港口物流人才可以在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商贸业中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现代化港口产业集群。
(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新时期职业院校进行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育时,为保证人才培育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应当对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我国港口经济出现产业升级的发展态势,使港口物流管理人才缺乏。港口物流管理人才进行培养后,主要面向珠三角地区港口码头、临港物流企业、港口物流商务、港口外贸合作、港口物流货代报关等不同岗位与领域。
为满足港口物流人才需求,确保每一位港口物流专业人才都可以发挥出专业实力,应当在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时,突出港口业务、航运、物流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等相关课程的开设,以保证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具备综合工作实力,能够在工作岗位中独立完成各项工作要求,如港口码头的操作、商务管理、外轮理货等,使港口物流工作高效完成。笔者认为,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契机下,我国港口对外贸易值不断攀升。为此,在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时,应当突出外轮理货、信息化物流管理、港口商务管理等领域的人才培养与输出。
(三)创新多元协同育人模式
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时,为契合“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我国港口经济的发展趋势,有效满足港口物流运行的工作需求,应当创新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在多种培育机制的运行下,不断提升港口物流人才的培养输出质量。
如院校采取现代学徒制培育模式,突出院校与港口物流单位的合作,开展校企联合招生的工作模式,保证物流专业人才培育工作开展的专业性与可行性。在企业师傅的技术标准、岗位标准、质量监督下,对学生的物流专业学习进行严格指导要求,有效提升物流专业学生的综合学习实力。
(四)加强物流人才信息化培养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背景下,应当契合新时代国际社会的发展潮流,找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笔者认为,在“互联网+”的时代发展背景下,数据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进而引发物流产业的变革,形成互联网、金融业、制造业、服务业、跨境贸易、物流业等多业态融合的发展综合体。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数据信息网络支撑下,可使物流供应链出现质的升级,打造智慧物流运行体系。
如在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时,应当契合港口物流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大物流人才信息化培养力度,充分发挥现代物流运行的时代价值。在智慧物流运行模式建构时,应当突出多种技术设备的融合,如物联网、北斗导航、云计算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不断推动港口物流人才培育的质量与高度,保证新时代港口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五)培养跨境与冷链特色物流人才
“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框架下,我国进行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时,为有效提升北部湾自由贸易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应当分析当下我国港口物流市场发展所处的实际环境。笔者认为,在电子商务合作、跨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国家重点实验开发区等发展背景下,政府不断推动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进而提升港口贸易合作水平。
在现实港口贸易工作开展过程中,为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合作框架的战略价值,应当不断推动物流产业的供给侧改革。为满足港口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应当加快物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逐渐建构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解决港口物流人才的急需问题。不同地区的港口贸易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域环境、合作国家、贸易产品的差异性与特殊性,在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时,应当契合港口贸易的实际发展趋势,进行专业特色的港口物流人才培养。
如我国北部湾港口建设过程中,为有效提升该地区的港口物流整体发展水平,应当分析该地区的港口贸易主要类型。通过分析我国广西与东盟合作的贸易产业可知,跨境物流专业人才与冷链物流特色人才较为紧缺。为此,在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时,应当加强培养跨境与冷链特色物流人才,契合港口对外贸易的发展实际需求。通过进行特色港口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不断推动周边经济、口岸经济、生产型边境贸易的全面发展,使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可服务多元发展的口岸产业实体经济,充分发挥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现实价值與效力。
三、结语
从“一带一路”发展视角入手,阐述我国港口物流专业人才的培育现状以及对应的教育改革措施。通过文中论述解析可知,新时期港口经济发展阶段应当契合港口产业的升级趋势,不断提升港口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港口经济的发展输出高素质物流人才,打造国际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新型港口物流运行模式,推动我国港口经济群高质量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璇.青岛港口物流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在“一带一路”背景下[J].中国商论,2018(20):12-15.
[2]胡林凤,包恺.“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沿海港口群物流发展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2):9-12.
[3]赵正鸣.“一带一路”战略下重庆港口物流发展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7(24):40-41.
[4]潘晓莎.“一带一路”背景下北部湾港口物流转型升级的思考[J].农家参谋,2017(24):269-270.
[5]倪志敏,秦雯.高职院校港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与总结: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7(1):91-95.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