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作者通过对个案的观察与记录、访谈了解家长的诉求,确定个案现阶段存在攻击行为、抢玩具、玩水三个行为问题并对此同时进行了干预。首先,对个案的三个行为问题进行功能评估,运用正向行为支持策略从前事控制、行为教导、后果处理三个方面对个案的行为问题进行干预。其次,根据对个案的后续跟踪观察,发现个案的三个行为问题都有了明显改善且保持效果良好。最后,得出的结论为:正向行为支持能够有效地干预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能同时对个案存在的多个行为问题进行干预;沟通能减少自闭症儿童行为问题。这些结论能为明确个案存在的问题和后期干预打好基础。
关键词:自闭症;正向行为支持;行为问题
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9-0006-02
引言
自闭症儿童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行为问题,如攻击行为、刻板行为等;社交障碍,如缺乏社交技能、不能遵守规则等;沟通障碍,如不能理解指令、不主动表达等[1]。以上特征使得自闭症儿童不能正常表达自己的需求,只能通过发泄不良情绪或采取不当行为的方式来获得满足,这不仅影响了自闭症儿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还使得周围人烦恼。
目前,一些家长或教师在干预自闭症儿童行为问题时仍用惩罚、制止等方式,虽然能立竿见影,但效果不持久,且容易引发儿童的逆反心理,诱发新的行为问题。而正向行为支持策略则弥补了以上不足,可更好地作用于行为问题。
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的阅读,笔者了解到现有文献多用正向行为分析针对个案的一个行为问题进行干预,笔者尝试同时对个案的三个行为问题进行干预,通过行为功能评估,控制行为问题发生的环境和刺激,预防和减少个案行为问题的出现,增加良好行为,提高生活质量,为教师及家长对自闭症儿童类似行为问题的干预提供参考。
一、概念界定
正向行为支持(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简称PBS)是一种教育型的行为处理方法,通过教育的手段发展个体的正向行为,用系统改变的方法调整环境,达到预防和减少个体行为问题及改变个体生活方式的目的,最终实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2]。
行为本身就是对外界或内在刺激的一种反应,而这种反应会通过动作、语言等方式表现出来[3]。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受到刺激所做出的反应,“行为问题”则是根据个体表现出的行为是否适应当下环境、是否使自身或他人受到困扰或伤害、是否遵守社会秩序等来判断的。
二、个案简介
小杰,男,9岁,自闭症,身体健康,无病史;4岁起在康复中心上学,8岁升入广东省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读一年级,自理能力、认知能力强;会说话且说话时语调较高,语言理解能力较好,表达能力相对较差,只能表达自己的一些简单需求,如“上厕所”“喝水”“写字”等,仿说能力好,沟通能力差;运动和平衡能力好,可以书写、使用剪刀;饮食方面很挑剔,只吃特定的食物,如面包、鱼、螃蟹等,不吃青菜且不喜欢吃的东西坚决不入口,水果只吃苹果和石榴,不喜歡其他水果。
小杰平时喜欢画画、写字和做手工,动手能力强,识字能力很强,最喜欢剪纸然后将其拼成自己认识的文字;喜欢听儿歌、看动画、爬高。
个案一般由爷爷奶奶照料,爷爷奶奶对他很宠溺;自己喜欢的东西会直接从别人手里抢;最讨厌听到弟弟哭,一旦听到就会发脾气。
三、个案存在的行为问题及功能分析
第一,攻击行为。个案的攻击行为主要表现在抓伤他人、打身旁人,此行为发生的频率并不是很高,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个案在家里或在学校时,如果听到有人哭,自己也会哭并冲过去打人;当自己因某些原因不开心时,会出现情绪问题,大发脾气、攻击他人。根据平时对个案的观察和与家长的沟通,笔者分析得出个案攻击行为的主要功能是发泄不良情绪,个案没有适当的情绪发泄方式,且自身情绪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
第二,抢玩具。个案在与同伴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会直接从同伴的手里抢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在乎同伴的意愿,往往会引发同伴的抢夺、打架或哭泣;在家里也会直接抢夺弟弟的东西。此行为问题的功能主要是想要得到物品,且缺乏正确的表达方式。
第三,玩水。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笔者发现,个案的玩水行为只在学校出现,在课间总是抢喝水的同学的水壶并把水倒掉。笔者运用“行为动机量表”[4]对个案玩水行为进行功能评测的结果为:个案玩水行为问题的功能为获得关注。
四、干预方法
(一)对攻击行为问题的干预
1.前事控制
调整个案在教室的座位,增加其反应难度。教师将个案的座位安排在教室右侧靠墙的位置,其他同学的座位与个案隔开一段距离。当个案想要攻击他人时,可以给教师足够的反应时间,发现并制止个案该行为。
转移个案的注意力。当发现班级或者家里有人哭时,教师及时转移个案的注意力,防止个案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而出现攻击行为。
2.行为教导
帮助个案识别情绪,正确表达情绪。教师制作情绪板,教导个案认识情绪“开心”“生气”“不开心”等,并教授给其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同时,教师关注个案的情绪,当个案表现得很开心时,教导个案说:“我现在很开心,我在笑。”当发现个案情绪有波动时,教导个案说:“我现在不开心,我想……”当个案自己不能选择当下想做的事情时,教师出示情绪板让个案进行选择。
为个案阅读绘本。教师通过阅读绘本,将其中的教育意义潜移默化地传达给个案。教师先选择内容简单有趣的绘本《点点点》和《妈妈在哪里》,激发个案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然后选择三本情绪系列绘本《菲菲生气了》《把坏脾气收起来》《冷静和平息怒气》,通过阅读和分析绘本内容,教授 给个案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
3.后果处理
在班级设置情绪处理区。但为了避免个案因为想去情绪处理区而故意出现行为问题,在个案平复以后,教师要求其在情绪处理区内完成一项任务,如整理玩具、做运动等。当个案在家里出现情绪问题和攻击行为时,由家长将个案带去另外一个房间,其间家长需安静陪伴,直至个案情绪好转。
区别强化。教师要了解个案的强化物,当个案能够在教师引导下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时,对个案进行强化物奖励;当个案出现行为问题时,撤除其当下的强化物或暂停其正在进行的任务。但为避免个案因为逃避任务而出现行为问题,当个案情绪稳定后,教师应要求其将没有完成的任务继续完成。
(二)对抢玩具行为问题的干预
1.前事控制
在游戏环节,教师提前告知个案规则:游戏过程中只能玩自己篮子里的玩具,如果想要其他玩具可以去游戏区再取。
2.行为教导
教导个案“归属”及“轮流”的游戏规则。教师与个案分别选择一种颜色,用以区分各自的物品,每人每次只拿一个自己所选颜色的积木,交替进行,不能多拿。之后,教师让一名学生代替自己,再进行训练。
教导个案功能性语言,如“我要……交换吧”。在积木游戏环节,教师故意拿走个案的黄色积木,当积木被拿完,提示个案说出“我要黄色,交换吧”后,完成交换。之后,教师让一名学生代替自己,再进行训练。
3.后果处理
在班级游戏或家庭中,当教师或家长发现个案想要去抢玩具时,立刻给予其提示及辅助,如个案能够正确表达意愿且获得对方同意,则获得奖励。
(三)对玩水行为问题的干预
1.前事控制
课间,教师站在喝水的同学旁边防止个案抢同学的水杯,同时发出“不喝水的同学去走廊站好准备做操”的指令,以转移个案的注意力。
2.行为教导
教导替代行为。教师教导个案将“倒水”行为转为“帮同学打水”行为,让个案回到教室再将打好的水分装在每个同学的水壶中。
3.后果处理
区别强化。当个案能够打好水并分装给同学时,教师对个案进行表扬;当个案把同学的水倒掉时,教师忽视其行为,并表扬其他帮忙分装水的同学。
五、干预效果
(一)攻击行为干预效果
个案的攻击行为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发生频率大大降低。通过班级环境的调整,教师能及时发现并制止个案的攻击行为,同时做好预防,减少了个案出现情绪问题的次数。
(二)抢玩具干预效果
个案的抢玩具行为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个案已经明晰“归属”概念,并泛化到其他事物上,且建立了“轮流”和“交换”规则,能将之泛化到不同场景和不同对象。
(三)玩水干预效果
个案能够在教师发出“打水”指令后,自行去饮水机旁打水并分到同学的水杯中,再没出现倒同学水的行为。
结语
面对自闭症儿童出现的行为问题,干预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运用观察、评估、访谈等各种方式,找到所有行为问题的功能,这样才能更快找到干预方法。正向行为支持重视预防行为问题,强调对自闭症儿童出现的行为问题进行功能评估,从而准确地找到解决办法。正向行为支持提出从前事控制、行为教导、后果处理三方面处理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避免干预方法单一的现象。一个个案可能同时存在着多个行为问题,干预者可以尝试同时对多个行为问题进行干预,确定这些行为的功能,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方法。笔者发现,当自闭症儿童的一个行为问题得到改善时,其他行为问题会受到影响从而有所改善。有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多半源于不能有效沟通,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自闭症儿童只能通过发泄情绪来表达。自闭症儿童在社交和沟通方面有障碍,因此,教给他们功能性沟通语言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任會芳.正向行为支持对自闭症儿童攻击性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8.
[2]施显烇.严重问题行为的处理[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
[3][4]陈凯鸣,刘 劲.启智学校行为处理实用手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房永霞(1995— ),女,山西晋中人,初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语言康复和自闭症情绪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