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佳
案例背景
2016年5月,A集团董事长亲自部署,启动精准扶贫项目,着力建立“集团牵头、上下联动、伙伴协同、全员参与”的内部扶贫工作机制,构筑“政府搭台、企业出资源、合作社+农户执行、社会组织监督”的多方参与、农户受益的扶贫工作格局。截至2018年,A集团精准扶贫项目已累计投入资金超过3.5亿元,全国启动农业帮扶项目25个。
为发掘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总结经验,控制风险,促使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帮扶项目落到实处、监督和确保集团扶贫资金投入的有效性,根据集团党委要求,2019年7月集团内审部正式启动精准扶贫专项审计工作。
审计过程
接到审计任务后,摆在审计组面前的难题是:什么是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的要求有哪些?集团开展了哪些扶贫工作?项目应该如何开展?
为了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审计组按照日常的项目管理模式,迅速进行分工,项目按照审前准备、现场审计、整理汇总等阶段展开。
(一)审前准备
在审前准备阶段,审计组重点弄清扶贫的相关概念及要求,了解当前A集团扶贫工作进展,确定审计方法及方向,明确审计重点。本着这样的目的,审计组立即开展各项资料收集及分析工作。从中央对扶贫工作的“六个精准”要求,到集团董事长对扶贫工作的初衷与规划,再到实际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留存的资料,进行一一梳理。一方面,通过网络等外部渠道搜索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工作内容及各类审计案例;另一方面,向集团扶贫工作小组的工作人员了解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包括扶贫类型、工作流程、各项目资源投入情况及进度等。
关于A集团精准扶贫工作:精准扶贫项目自2016年5月成立以来,持续开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农业扶贫和消费扶贫,不断扩展帮扶区域,增加扶贫对象数量。通过对五大类扶贫模式的了解,审计组发现农业扶贫与A集团业务不具有直接关联,项目种类繁多、需要依赖相关农业公司负责实际执行,扶贫项目组人员的农业知识相对缺乏,项目实施过程复杂且不可控。凭借审计人员的敏感性,审计组很快将关注点集中在农业扶贫项目上。
截至审计时,A集团已在各地开展农业项目几十个,共投入项目资金近5000万元。根据各农业项目成立时间、持续时间、已投入资金及未来预计投入资金等情况的分析,最终审计组确定以B省农业项目5个、C县农业项目2个、T产业项目1个作为农业项目现场审计,共涉及扶贫资金约3000万元。
(二)现场审计
确定现场审计重点后,审计组从A集团扶贫工作组获取了这8个农业项目的资料,包括立项审批、实施方案、捐赠协议、项目进度跟进表等内部留存的所有材料。
通过对内部留存资料的查阅和分析,又一个疑问跳到了审计组的面前,让审计组不禁感叹:从当前获取的实施计划来看,这农业扶贫可真是“小投入大产出”,天下真有免费午餐?如果真是这样,岂不是比公司的盈利能力更高?
1.B省5个农业项目的审计。带着这样的疑问,审计组即刻奔赴B省的扶贫项目现场。为了保证获取最真实的扶贫项目资料,审计组决定在不通知A集团扶贫项目组的前提下,隐藏身份先去项目现场进行暗访。就这样,审计组兵分两路,利用3天时间,先后走访了位于B省所属的3个县的5个贫困村的扶贫项目,包括农业项目所在地和被帮扶村所在地。
审计组人员白天走访、晚上开会整理思路,第二天根据前一天的经验总结,调整方法继续走访。B省的5个农业项目中,共有2个猕猴桃项目、2个菌菇种植项目和1个奶牛养殖项目。走访过程中,审计人员始终秉持实事求是、多方取证的原则,一方面,对项目实地进行查看,观察项目种植情况;另一方面,与被帮扶村的村民和村委会访谈,了解A集团精准扶贫项目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带来的帮扶效果。
第一天的走访,收获颇丰,让审计组充满干劲。当天,通过对某桥村的食用菌项目走访,发现项目实际实施面积与实施方案存在出入,实际建设面积约为原计划的一半。通过与当地村民访谈,了解到其实际获取的务工收入也大幅减少,且存在工资拖欠的情况。而某兴村的食用菌项目更是尚未开展,土地流转手续尚未办理完毕。相比而言,猕猴桃项目上,审计人员实实在在看到了漫山遍野的猕猴桃树,但是新的疑惑又来了,A集团扶贫项目帮扶的猕猴桃面积仅为50亩,眼前这场景,恐怕得有很多个50亩吧?
顺利暗访了4个种植类项目,最后却在奶牛养殖项目上遇到了难题。到奶牛养殖基地,审计人员以学校采购牛奶为名,提出要考察奶牛养殖及奶源情况,但工作人员仅让在观察区观看挤奶过程及基地展示区,未能让审计人员进入奶牛围栏区域,无法核实是否有A集团扶贫项目奶牛认领标识。无奈,失败而归,所幸的是,在被帮扶村的访谈过程中,审计人员了解到项目成立至今,某坡村尚未收到过分紅资金。谈到项目合作期限及合作结束后的扶贫资金去向时,村书记表示,项目合作期结束后,扶贫资金归某坡村所有。至此,暗访工作到此告一段落。
暗访结束后,审计组联系了下辖的B省基地,与当地负责扶贫工作的同事进行了对接,要求其与当地慈善基金会、扶贫公司联系相关审计事宜,并确认现场查阅资料的时间。期间,审计组访谈了基地扶贫工作人员,了解其对当地扶贫项目的日常管理及评价。
在当地慈善基金会,审计组与慈善基金会工作人员访谈了解基金会在扶贫过程中的作用和资金流转情况,并获取相关资金接收与转账审批资料,确认资金到账与支出时点、申请材料是否完整。
在扶贫公司,审计组与扶贫项目相关负责人访谈,了解其在扶贫过程中的作用及资金使用情况,了解项目实施方的选取标准,并获取相关资金流转资料、项目合作方案、项目资金拨付的申请及审批材料。通过访谈及查阅资料审计组发现,其中1个菌菇种植项目是由扶贫公司下辖子公司进行实际实施,且实施方、实际造价、建造面积与原实施方案不符,这与之前暗访时获取的信息相互印证。基于此,审计组提出需要进一步获取该子公司在本项目的所有支出凭证,以及项目实施方的相关材料。
在了解扶贫公司层面的资金往来及子公司账务支出后,审计组要求扶贫公司配合,联系项目实施方D公司,并随同前往项目地进行实地考察。随后,扶贫公司陪同审计组前往各项目地进行实地考察。此处仅以某坡村奶牛养殖项目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当审计组向D公司提出要查看A集团扶贫项目投入的100万元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时,D公司财务负责人当即反馈这100万元已经变成30头奶牛了,具体折算方式可以参照实施方案中的成本测算。审计组要求其提供奶牛采购成本数据时,该财务负责人表示无法提供。审计组又进一步与D公司业务负责人访谈,了解项目合作的情况,该业务负责人表示项目合作期3年,3年内按照100万元的6.45%作为分红资金支付给某坡村,3年到期后,30头奶牛归某坡村所有、项目宣告结束。此時,审计组心头又涌上一个疑问:原先看到的奶牛养殖实施计划中明明为永久合作,这里怎么说合作期限3年,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为保证获取充分的证据,审计组不动声色,假称未见到项目方案,要求D公司提供已签订的项目方案进行查阅后发现,D公司、扶贫公司及某坡村之间签订的协议,两份合作协议中,项目合作期限均为3年,但对3年后100万元扶贫资金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一份为另行协商,另一份没有提及。于是审计组提出,在项目立项时,扶贫公司提交给A集团扶贫项目组的实施计划明确说明该项目为永久合作,为何如今变成3年。D公司解释为扶贫公司要求做出变更,且该100万元资金实际等同于D公司向扶贫公司申请的借款,6.45万元分红等同于借款年利息。至此,审计组已意识到该笔扶贫资金可能已被挪作他用,A集团扶贫资金未能真正发挥精准扶贫的作用。
2.C县2个农业项目的审计。后期,在对C县的2个农业种植项目的审计过程中,审计组也同样采用“暗访+明访”相结合的方式,相互印证各类信息和资料的准确性,获取真实的项目材料。
3. T产业项目的审计。T产业项目审计中,审计人员从立项方案执行、厂房建设、设备采购、公司运营情况及盈利能力预测、分红结果与项目扶贫预期对比等角度,通过观察、测试以及周边产业项目辐射群众的走访,对该产业扶贫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及未来效果进行初步预测。
(三)整理汇总
历时近1个月,通过8个扶贫项目的现场走访,审计组从现场拿回了第一手资料。现场回来之后,资料的整理工作便成为了审计组需要攻克的下一个难题。
资料整理过程中,审计组对每个项目都进行了单独整理,从申请、审批、协议签订、资金拨付、项目执行及追踪等环节,将资料一一整理。并对多渠道获取的资料进行仔细比对,重点查找差异部分,对差异部分进行重点分析。由于农业知识的缺乏,无法直接评价农业项目的选择是否符合精准扶贫预期的效益目标,只能更多从集团项目管理以及扶贫资金运用的角度提出审计的发现问题和改善的建议。
审计成效
通过实地查看、项目及村民走访、与合作企业访谈、查阅相关资料等现场审计与分析,审计项目组从项目调研、立项方案、捐赠协议签订、实施方案、资金支付及项目实施等环节共提出农业扶贫项目中存在的问题20个,促进A集团完善农业扶贫工作中的流程管理及项目真实性审核管理。
审计发现主要问题有:项目合作期限发生重大变更,既定效益联动模式无法实现;扶贫合作项目3年期满后,扶贫资金去向未作约定;合作协议未对分红事项进行明确约定,造成2018年4季度分红至今未发放到位;项目帮扶收益远低于预期,10年收益总额不超过本金。
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集团领导的充分认可。随后,审计人员与扶贫工作小组成立联合谈判组,赴扶贫支援B省与合作单位进行谈判,针对审计发现存在的问题,向项目实施方提出整改要求,确定落实项目后续执行要求,同时追回1个扶贫项目资金至当地慈善基金会,要求重新选择合适的扶贫项目进行帮扶。
审计困难与不足
本次精准扶贫专项审计项目中,审计组由于自身缺乏农业知识,只能从项目管理、资金投入与使用等角度对农业扶贫的效果进行评价,审计发现问题也局限于对实际达成效果与实施方案中的预期效果进行比较而得出的结论,无法对农业项目的选取是否真正契合被帮扶村的实际情况及可利用资源进行判断。
同时,我国现有的扶贫审计主要是政府机关对中央或各级政府划拨的扶贫资金使用的审计,企业在国家扶贫工作中投入的资源缺乏系统、有效的审计监督;企业扶贫过程中,尤其是在产业扶贫中,往往需要依赖相关领域的企业为媒介,因此在开展审计时,会受限于对方的配合程度,从而可能影响审计效果。
思考与启示
A集团不仅关注所在行业的品质和效率,也一直在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公司内部审计部门,除了保障公司日常运营管理中的风险防控监督职责外,还需要为公司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保驾护航,保障公司利益不受损害。
(作者单位: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邮政编码:310000,电子邮箱:zhoumeijia200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