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昭 浦轩
淮扬菜走入国宴,始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招待宴会。“1949年9月30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闭幕,当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的六桌招待晚宴,就是淮安张文显等淮扬菜烹饪大师备料进京主理。”淮安市淮扬菜美食文化研究会会长高岱明告诉笔者,当时备了白袍虾仁和淮安软兜两道主打菜,但因为大卡车运送食材途中洪泽湖大虾死了许多,后来只用了淮安软兜,这道菜随后成了全国名菜。
筹备这场晚宴时,有人建议使用京菜(即鲁菜),有人建议用川菜,而淮扬菜以口味平和中选。次日即1949年10月1日,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饭店举行600余位宾客参加的第一次国庆招待会,由北京饭店和淮扬风味“玉华台”饭庄的厨师制作,依然使用了以淮扬菜为主的菜品。“从那以后的73年间,国宴基本都是以淮扬菜为基准。”高岱明说。
所谓淮扬菜,是由淮安的淮帮菜、扬州的扬帮菜、南京及镇江的京帮菜、苏州及周边的苏帮菜和杭帮菜、徽帮菜等融合发展而来。“国宴选用淮扬菜,除了普适众口外,还因为淮扬菜擅长用普通低档食材做出高档水准,朴素而典雅,体现了中央政府对節俭的倡导和对自然的尊重。”高岱明说,淮扬菜有个重要特点,就是“就地取材、土菜精做”。
“没有山珍海味、生鲍燕翅,也没有动物保护组织禁止的那类食材。淮扬菜采用成本低廉的普通食材,但制作精良。”淮扬菜美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高级烹饪师吴明千介绍,以“平桥豆腐”为例,是将极普通的豆腐片成瓜子大小,再配以小鲫鱼脑子或虾仁、蛋白,浑然一体。
“要把凡鱼野蔬做成人间至味,靠的是烹饪技艺。淮扬菜最擅长急炒速烩,一个软兜或白袍虾仁,出锅也就三五秒钟,锅子颠几下、用开水还是凉水、薄芡还是浓芡、盖不盖锅盖、盖多长时间,都是有说法的。”高岱明说。
据烹饪大师们介绍,制作淮扬菜通常材尽其用,绝不浪费。比如,用一条黄鳝可以做出108道菜,脊背前部“炒软兜”,脊背后部“炝虎尾”,腹部“煨脐门”,血和肠子“蒸小鱼”,骨头做“挂霜龙骨”……
每一道名菜背后都有故事。吴明千告诉笔者,淮扬菜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它始于秦汉,鼎盛于明清,现代淮扬菜系则形成于清末民初,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几乎每道淮扬经典名菜都有可咀嚼的故事,比如“千里莼羹”,因西晋文人张翰在齐王炯幕下做官时,见秋风起而思食江东莼羹随后弃官还乡而得名;又如“淮安蒲菜”,又称淮笋,因梁红玉曾掘蒲根充军粮,自南宋后又称“抗金菜”;“平桥豆腐”是由淮安平桥富商林百万为讨好乾隆,聘请名厨胡镜林用十年之功千调百制而成……
为充分发掘淮扬菜的人文内涵,淮安设立了淮扬菜文化产业园,打造了中国淮扬菜集团,建成了首家淮扬菜博物馆,并启动淮扬菜烹制技艺“申遗”工作,其中包括全鳝席108道、高家宴128道、传统面点小吃100多道。
(责编 郭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