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众
20世纪20年代香港中环干诺道中,前方为卜公码头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香港的聚合离不开一本名为《真美善》的杂志(梁复然曾在回忆中错记为《真善美》),离不开中共创始人之一陈独秀的帮助和鼓励。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传播到香港地区。1920年,林君蔚(亦名林昌炽)、张仁道、李义褓(梁复然曾在回忆中错记为李义宝)等人自发集资出版不定期刊物《真美善》。杂志的主要刊载关于反孔斗争、马克思主义基本道理、香港工人状况、国民革命等的文章。
据梁复然《广东党的组织成立前后的一些情况》一文记载:1921年,陈独秀自上海搭船来到广州,船行经香港,中途停泊在香港码头,林君蔚、张仁道、李义褓等三人久闻陈独秀大名,前往船上拜访。他们创办的《真美善》杂志得到陈独秀的赞赏,并鼓励他们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他们随即在李义褓家中(香港跑马地黄泥涌蒙养小学校校址)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关于梁复然回忆的拜访陈独秀的时间,杨章甫与张仁道在《广东文史资料》中有不同说法,为1922年4月,陈独秀第二次来广州。
《真美善》杂志影响和团结了一些进步青年,在它的影响下,香港地区青年知识分子以林君蔚等人核心,逐渐聚合成的先进青年组织网络也在不断通过传统的学缘、地缘和业缘不断扩张。
1926年6月18日,香港学生联合会出版的《香港学生》杂志发表了时任青年团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平民教育委员会书记郭寿华的一篇文章——《英帝国主义与香港学生》。文章指出:“香港青年运动的开始,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真美善》杂志里,香港青年正在勇敢的作他的思想上的斗争。”莫伧白的《香港学生运动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文,也提到《真美善》杂志的发刊对“宣传国民革命,提倡学生参加政治运动,加入政党”的作用。他们的论述从一个侧面显示了1922—1926年间香港早期党团组织发展中《真美善》杂志所起的作用。
1922年初,香港海员大罢工标志着香港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3月沙田惨案的爆发,则进一步激发了广大香港同胞的爱国心。这些为青年团组织在香港的发展提供了群众基础。1922年5月,中国社會主义青年团一大在临近香港的广州召开,开启了中国青年运动的新时代,也为香港早期团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和组织指导。这种指导,具体来说是通过阮啸仙领导的广东团组织实现的。
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胜利,海员和市民们进行庆祝
6月16日,陈炯明发动武装政变。广东地区中共党团组织由于谭平山的离开,出现一段时期的真空状态。1923年5月,在阮啸仙的整顿下,受到陈炯明事件影响而中断的团广东区委成立工作得以继续。香港是广东党团组织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阮啸仙一直关注香港地区的工作开展。
阮啸仙不仅介绍香港青年入团,而且十分关注香港团组织的发展状况。1923年上半年,受到陈独秀鼓舞的林君蔚等人先后来到广州。通过新学生社的渠道,找到了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经过团区委负责人阮啸仙的介绍,他们加入了青年团,回港后建立了青年团小组。1923年6月4日,阮啸仙在给施存统(方国昌)的信中提到,团在“香港方面新组织一组,共八人(教员、学生、工人)”。6月17日,广东新学生社正式成立,社长阮啸仙,此后香港早期团组织一度以“新学生社香港分社”的身份活动。
阮啸仙
6月19日,阮啸仙向施存统去信汇报统计调查表制作和青年团非大力整顿不可的情况。附带汇报了香港地区团员名单:组长林君蔚,成员李义褓、潘子仲、杜沧州、黄演麟、彭月笙、谭浩峰、李毓秀。以上8人就是香港地区团小组的第一批青年团员,其中共有教员2名,学生3名,工人3名。知识分子占62.5%,工人占37.5%。
1923年6月12日,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大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问题。会议通过了《关于青年运动决议案》。中共三大不仅为全国青年团发展指明了方向,还特别针对穗港澳指出要“宣传民族运动”,改造香港旧工会,发展产业工人工会。
1923年8月22日下午7点,香港青年团组织召开了全体团员选举会,选出干事三人,正式成立了干事会。干部主任:林君蔚;干事:梁鹏万,梁九。这标志着团香港特支正式成立。整个团香港特支分为四个小组,团员增加到了16人,主要为木匠工人、教员、学生等。这次会议还决定,每逢周日开演讲会一次,地点临时确定。23日,团香港特支干事会会议召开,并决定了团员的主要工作是发起组织救国十人团、帮助木匠工会与木业工会联合调查香港各工会的状况等。
中共三大会址旧景
1923年8月20—2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会议决定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在加入后仍保持团的独立性,同共产党的言论行动保持一致。
按照规定,只有建立三个以上地方团组织的省区,才能建立团区委。在整顿完广州地区团组织后,1923年9月14日,阮啸仙来到香港。阮啸仙在港传达了团二大的方针政策,帮助香港地区团组织开展建团工作。他还按照中共三大的决议,动员香港青年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他在给邓中夏、卜世畸的信中写道:“港同学設有两种演讲会——一是校内的,一是公开的。公开演讲颇得一般工人的同情,足见同学们努力之处。港地方团可以成立了——俟中校通告的时候。”
从信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香港早期团组织的活动是积极的,而且特别注重在一般工人中展开活动。
1923年9月29日,阮啸仙再次去信给邓中夏、卜士畸两人,汇报关于召集广东区代表大会和组织区执委会的问题。信中说道:“现在广东区已成立海丰、香港、广州三个地方团。”
一天后,阮啸仙在给陈独秀的复信中说道:“香港同学进行的也不错,同学已增至二十余人。我到港时和他组织演讲会——一是公开的在工会,一是在本团的。不过梁鹏万兄脾气不好,不表同情——私情——于他的同学就予以排击,会议时指驳他的言论,就肆口骂人。”这封信表明当时的香港团组织发展较为顺利,团员已经由最初的8人,发展到此时此刻的20多人,而且注意工人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
1923年10月5日,经请示团中央批准,香港临时团地委宣告成立。25日晚,香港团组织全体大会召开,选举出地方执行委员会五人,分别为梁鹏万、彭月笙、林君蔚、区直之、梁九;候补三人,分别为苏南、李义褓、杜沧州。梁鹏万被选为委员长。会后,团香港地委发布第一号通告。至此,团香港地委正式成立。
1923年10月19日,团广东区召开代表大会(即团广东区一大),香港地方代表林君蔚参加。会议回顾了两年多来广东区的工作,提出了加强纪律上的训练,组织民权大联盟,发起国民大会等内容。其中还提出涉及香港地区团组织发展的决议:国民运动以铁路为要,粤汉、广三、广九,须于此任期内各开辟一地方团……广九站分广九站、九龙、深圳,各三支部。即要根据团的工作需要,开展国民运动,以铁路工人运动为重点,在广九建立团组织。在此基础上,还要务必使铁路工人与农民相互接近,以支部为基础,发动农民运动。
针对香港地区团的工作,团广东区一大提出了十分具体的指导意见,主要仍是集中在工人运动的开展上。一是促使香港工人的阶级觉悟。利用香港工业发达,工人较多,帝国主义压迫强烈的现实状况,努力促使他们觉醒。二是宣传国民革命思想。教育工人明白中国在世界上的现实地位,和国家之所以纷乱的原因,从而促使他们支持革命。三是反对孔教的文化运动。改变香港“简直无文化可言”的状态。四是吸收国民党中的良好分子,帮助他们进步。
如何开展工人运动呢?大会给出了明确的实施步骤:调查工人状况;联络同种职业之工人为工联会;以已经建立的团的木匠支部为基础,利用各渔船行业内原有的行业组织,谋求设立和发展船渔工会;谋设工人外寓;调查男女青年工人的待遇并设法改善之。这表明当时团开展工运的办法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直接将维护工人的切身利益作为团结组织工人的重要途径。
24日,梁鹏万向刘仁静汇报团组织建设情况,其中说到团组织的“现在香港地方形势”问题。根据他的汇报可知,当时的香港团组织一共有三个地方支部,分别为九龙、红砧[磡]支部;中环支部;湾仔支部。每个支部下设一到三个团小组。每个小组由三到四名团员组成。整个团组织共计有团员23名。
团地委下设委员长及四个委员,分别为教育委员、秘书委员、会计委员、劳动委员。两个委员会,分别为教育委员会,设有图书、推销、教授、编辑;劳动委员会,分有青年、成人、妇女不同工作。这就构成了团香港地委的主要组织架构。
26日晚,团香港地委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确定了地委委员分工和组织三支部的工作:委员长:梁鹏万,秘书:彭月笙,教育:林君蔚,劳动:区直之,会计:梁九。三支部书记分别为:第一支部(中环):张孝德,第二支部(湾仔):李义褓。第三支部(红砧[磡]油麻地):梁宝廉。各组暂时确定假定组长,在各小组会议召开后在选举正式组长。
20世纪20年代香港团组织的联络地——香港黄泥涌
团香港地委成立后,应归属团广东区委领导,梁鹏万以香港情况特殊为理由,于25日、27日接连写信申请香港成为特别区,信中他请求:“由中央特派一人前来专门负责。”
国共合作开始后,由于国民党在香港当时还有没正式支部,10月28日,梁鹏万和张孝德两人开始在香港开始组织国民党支部。截至1924年1月,已经有20多名团员加入国民党。对国民党在香港的党员,团地委也尽力去接洽,双方走上合作道路。此时,国民党一大即将在广州举行,香港分部应有代表出席,团组织去信粤区请求予以指示。
1923年11月,团香港地委第七号通告转发了中央通告第十九号解释“支部及小组之关系和职务”的文件。20日,因为梁宝廉失业,被调整到第一支部(中环),因此,会计梁九兼任第三支部书记。同一天,根据团香港地委报告(第十一号)记载,对团有着“坚定之信仰”的杨开、易全、培一等人加入团组织。团地委还开始了催收团费行动,每人每月一毫,团费由支部书记收取,交由执行委员会收存。为了开展工人运动,团香港地委还于11月1日起开办工人夜校。截至11月中旬,由于团组织尚未有女团员,因此妇女运动只能缓办。
在支部建设上,香港团组织发展中始终以两间工会(油麻地木匠支会、鸭巴颠街木匠总会)、一间学校(黄泥涌蒙养学校)作为不同职业团员召集会议的地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支部组织。由于工人团员与师生团员在不同地址开会,不利于工学团员间的交流,由此产生了工学融合冲突问题。因此,梁鹏万要求知识团员(教员与学生团员)时常接近工人团员,每一个支部都分配有知识团员与工人团员,促使大家相互了解,以此使工人团员知识化,知识团员工人化。这个办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林君蔚在报告称:“在幼稚的团体中,这个办法已经得到了许多益处,现在各团员都已十分明白这种道理,彼此感情上亦经融为一片了。”
后因为中央有新的组织章程,要求支部要以职业为单位,30日,团香港地委通过决议,决定地方支部原则上应该以职业为单位,然而有例外或者附近不同职业的团员,虽然不符合原则,也只能不得已为之。事后,地委向中央去信反映这一实际情况。工学职业不同导致活动时间难以配合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11月末,由于种种原因,梁鹏万离开香港,另谋发展。12月2日晚8点,团香港地方全体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20人,缺席6人。因梁出国,遂提出辞去地方委员及委员长之职,经由大会批准,委员长另行选举。12月11日,委员会选举梁九担任本地方委员会委员长,苏南继任会计委员,其余照旧。
12月12日,团香港地委发布第十五号通告,指出因团员中间有涣散而少到会的,这样下去,团员们之间,难免会有隔膜。因此,定于12月16日下午7点,再次召开团员大会,即团香港第二次全体成员大会,以联络感情。30日,团香港地委接连发布三个通告。第十六号通告指出,杜铎、黎炽、谢四三人加入青年团。第十七号通告介绍关余和非教斗争的成绩。第十八号通告则指出要加强团的纪律。通告指出,对于只拥有团员虚名,而不为团体服务的人,有坏SY(社会主义青年团)纪律的人,应该“诚恳劝告认真训练”,劝告无效,则加以警告。“如仍然不服从纪律,则请支部早日报告地方,以行最后之对付。”
综上所述,通过工学的融合,严密纪律要求,团组织最终实现了青年知识分子和工人无产阶级在同一革命组织的融合和联结。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始。此后,香港团组织也积极推进与国民党的合作。1924年2月3日,彭月笙致刘仁静信中提到,此时国民党在香港已经有了分部,分部长是香港南北行的管货员阮旺。根据彭的观察,他对工人们都很相好,但是毕竟是有些财产的人,所以没有太努力从事革命运动。当时的香港地区国共合作落实方面,多数团员已经加入国民党,与当地国民党关系较为融洽。因为香港地区国民党尚未改组,团只能在团内组织国民运动委员会,秘密讨论进行方法。但是SY和国民党合作的问题,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具体请中央指导。团香港地委还积极落实“教宣委会组织法”、填写《团员调查表》。
虽然这一时期经费困难是团的工作开展的障碍,但是团的纪律保持得较为良好,团员也多能为团服务。根据3月梁九的报告,香港地方团员共有29名,除失业工人外,都能及时每月缴纳团费。但因人数太少了,根本不足以使用,因此一般“派传单及种种费用”多由地方大会议决征收特别捐。但每次特别捐,皆指定用途,除了支出外,所剩无几。29名团员中除少数对于团体感情稍为冷淡外,多数能够恪守纪律,为团体服务。每次大会都有2/3能够出席。但支部会议则因为团员分散,只能一月开一两次。5月7日,特派员阮啸仙参加团香港地方大会。时香港有团员20人,缺席者8人。期间,阮啸仙又参加了团香港地方扩大执行委员会,指导香港团组织的发展。8日,团香港地委常委会召开。会后,阮啸仙向团中央报告了此次扩大执行委员会情形。同日,地委常委会召开,商议了各部人员,报由中央批准决定。会后,团香港地方组织快速发展。1924年5月中旬,团香港地方组织已经拥有40名团员。
党团关系方面,根据统计,香港团组织中有7名团员已经“加入C校”(即共产党),分别是李义褓、林均惠、杜纯纲、罗朗佳、杨开、易全、黎炽。这时中共党员虽然已经在香港活动,但还没有正式成立香港支部,工作主要由中共广州地委领导。
1924年1月前,香港虽然有中共党员活动,但中共并未在香港成立正式的党组织。根据中共三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入党需要“地方委员会之审查”。事实上当时香港没有相应的中共地方委员会。1924年1月,梁九、彭月笙给团中央的报告中提及超过28岁的特别团员加入中共的问题如何解决时,提到“特别团员加入CP的手续,不知要怎么做的?”原因就在于“香港又没有C.P.地方”。
为解决没有正式党组织的问题,1924年11月14日,中共广东区委和团广东省委召开联合会议,讨论党团组织与工作问题。会议决定正式成立中共香港黨小组。将团员罗朗佳、黎炽、易全、杜纯纲、林均惠、李义褓、杨开等7人转入中共香港党小组。
为了支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1925 年6 月19 日广州和香港爆发了省港大罢工
在此基础上,1925年1月,黄平来到广州,陈延年指派他担任中共香港支部书记。1925年一二月间,黄平以国民党组织部特派员、梁复然以国民党工人部特派员的公开身份抵达香港,中国共产党香港支部才正式建立起来。黄平为第一任书记,到6月省港大罢工时已经拥有十几名党员。
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后,作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成为中共党团准备发动和进行罢工斗争的重要关注点。但是当时香港党团组织的力量是十分薄弱的,对于能不能发动起罢工,很多人都没有信心。邓中夏也回忆说:“香港的共产党员当时还不满十人,且多属最下层的码头工人,共产主义青年团员虽比共产党员多几个,但多为知识分子,以我们的主观力量估计起来,罢工万难实现。然而终不到两星期居然实现罢工。”然而,香港党团组织在党领导下,却把这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省港大罢工爆发后,在广州的香港团员们成立了一个隶属于团广州地委的罢工团组,8月到9月之间,香港地委与广州地委合并,香港小组归其领导。
省港大罢工使成立短短几年的香港中共党团组织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王兵)
作者: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青运史专委会专家委员,广东省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