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亮,郝兵元,梁晓敏
( 太原理工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
在岩体中常分布有节理、裂隙等软弱结构面,严重威胁着结构的稳定性[1]。裂隙注浆是指通过一定的外界压力将浆液注入到裂隙岩体中,使破碎的岩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从而改善岩体结构的力学性能[2]。目前注浆加固工程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注浆工程的隐蔽性,注浆理论的发展则远滞后于工程实践,注浆工程尤其是裂隙注浆仍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浆液在裂隙中最终扩散距离以及注浆对岩体结构的影响难以查明;注浆参数的确定、注浆工程的设计很大程度上依赖施工经验,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注浆理论的发展。
为解决这些问题,相关学者针对裂隙注浆浆液扩散规律展开了深入研究。王强[3]等基于宾汉流体渗流模型,推导出裂隙注浆中注浆量计算公式;张凯文[4]利用可视化裂隙注浆模型,研究了不同注浆因素下浆液的流动规律;C BAKER[5]等基于牛顿流体流变方程,建立了浆液在裂隙中的扩散方程。然而,在以上研究中,虽然探究了浆液在裂隙中的扩散规律,但均未考虑注浆对岩体结构的影响。在实际注浆工程中,往往存在着流固耦合效应,浆液压力会使得围岩体进行应力重分布,进而引起裂隙的变形,裂隙的变形又将影响浆液的流动[6]。
为此,基于幂律流体的本构方程,推导出幂律流体的浆液扩散方程。并考虑围岩应力场和浆液流体场的双向耦合,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单一裂隙注浆模型,分析了注浆压力、浆液密度、裂隙开度等因素对浆液扩散和裂隙变形的影响。希望本研究能对裂隙注浆理论和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 1 ) 浆液为均质且各向同性的幂律流体。
( 2 ) 浆液不可压缩,其流动过程满足连续性方程。
( 3 ) 浆液流动过程不受重力及地下水的影响。
( 4 ) 裂隙岩体为弹性体,其变形为弹性变形。
在实际岩体中,裂隙两表面往往不是平行的,由于地应力的作用,裂隙表面只有部分面积是贴合的,其他部分两表面则处于分离状态[7]。浆液进入裂隙后,首先对裂隙中的未接触部分进行充填,随着注浆过程的持续,浆液压力不断增大,浆液将逐渐承担裂隙两侧岩体的部分压力,而裂隙接触部分所受的压力因逐渐转移给浆液而减小,这时将进行应力重分布。随着浆液压力的不断增大,裂隙接触部分的法向应力减小为0,这时为裂隙变形的临界阶段[8]。若浆液压力持续增大,浆液将对裂隙表面的岩体施加压力,接触部分将逐渐分离,裂隙发生变形,裂隙开度变大[9]。
但由于裂隙两侧表面接触部分很少,且计算此部分的裂隙变形极为复杂,因此为计算方便,可将裂隙简化为两侧表面平行的平行板进行计算研究,简化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裂隙简化模型Fig.1 Fracture simplified model
因平行板裂隙模型是轴对称的,且浆液流动过程中所有作用力也是对称的,因此可将裂隙模型简化为二维对称模型[10]进行研究,如图2所示。
图2 浆液流动计算模型Fig.2 Calculation model of slurry flow
( 1 ) 流变方程
阮文军[11]的研究成果表明,水泥浆液在低水灰比( 0.5~0.7 )时可视为幂律流体,中等水灰比( 0.7~1.0 )时可视为宾汉流体,高水灰比( 大于1.0 )时可视为牛顿流体。由于注浆时用的水泥浆液水灰比都比较低,因此将注浆浆液视为幂律流体进行研究。幂律流体的基本流变方程为
式中,τ为剪切应力;K为稠度系数;γ为流体剪切速率;n为流体流变系数。
式( 1 )中,流体剪切速率γ表示剪切应力产生的速度变化率,其表达式为
其中,v为流体流速,则式( 1 )可改写为
( 2 ) 运动方程
为研究流固耦合作用下浆液的扩散规律,需要准确表述水泥浆液在裂隙中流动的所有细节,因此采用N-S方程作为浆液扩散的运动方程[12]。N-S方程是建立在动量守恒基础上的,其表达式为
( 3 ) 连续性方程
由于浆液的流动过程是连续的,因此其流动满足连续性方程[13-14]。因为假定浆液在流动过程中不可压缩,因此连续性方程是建立在质量守恒基础上的,其表达式为
( 4 ) 耦合控制方程
当浆液压力小于裂隙变形的临界压力时,裂隙宽度不变。随着浆液压力的不断增大,其值将大于裂隙变形的临界压力,此时裂隙将会发生变形,宽度增大[10]。流固耦合的过程也就是裂隙变形的过程,其控制方程为
式中,b为裂隙宽度;b0为初始裂隙宽度;p为浆液压力;p1为裂隙变形的临界压力;kn为弹性系数,kn=D/E,D为注浆的影响范围,E为裂隙岩体的弹性模量。
张凯文[4]的研究成果表明,幂律流体在裂隙中的流动满足质量守恒,且其流动沿y方向有一个压降,由图2可知
式中,ΔP为流体压力变化量;dL为所取流体微元沿x轴的长度。
流体压力变化ΔP的表达式为
由式( 6 )和式( 7 )可知,剪切应力满足
为方便计算,可引入符号A代表浆液压力在y方向变化,即
根据广义幂律流体的本构方程即式( 2 ),有
式中,C1为常数。
由于在裂隙表面处流体流速为0,即y=b,v=0,将此边界条件代入式( 11 ),得
则,式( 11 )可改写为
对式( 12 )进行积分可得裂隙内流体的平均流速为
在t时刻浆液的单位流量为
式中,q为浆液单位流量;x为t时刻的浆液扩散半径。
将式( 9 )代入式( 15 ),可得
对式( 16 )进行积分,可得浆液压力的表达式为
由于在初始时刻t=0时,x=r0,P=Pc,将此边界条件代入式( 17 ),得
式中,r0为注浆孔半径;Pc为注浆压力。
将式( 18 )代入式( 17 ),可得浆液压力与浆液扩散半径的关系式为
式( 19 )即为幂律流体的浆液扩散方程。
影响浆液扩散及裂隙变形的因素很多,总体可分为3方面因素[15-16]:浆液因素、裂隙因素、注浆工艺因素。浆液因素主要包括注浆材料、水灰比、浆液密度等;裂隙因素主要包括裂隙产状、粗糙度、张开度等;注浆工艺因素主要包括注浆孔径、注浆压力等[17]。为方便研究,本文从3方面因素中各选取一个代表性因素进行研究。
浆液因素方面,选取浆液密度作为代表性影响因素。由于裂隙注浆所采用浆液多为水泥浆液[18],且其水灰比通常较小、密度较大。因此选择浆液密度分别为1 400,1 600,1 800 kg/m3三个梯度进行研究。裂隙因素方面,选取裂隙开度作为代表性影响因素。王强[3]的研究成果表明,裂隙开度小于1 mm时为闭合裂隙,裂隙开度为1~3 mm时为微张裂隙,裂隙开度为3~5 mm时为张开裂隙,裂隙开度大于5 mm时为宽张裂隙[19]。本文主要研究闭合裂隙和微张裂隙,选择裂隙开度分别为0.5,1.0,1.5 mm三个梯度进行研究。注浆工艺因素方面,选取注浆压力作为代表性影响因素。选择注浆压力分别为1,3,5 MPa三个梯度进行研究。具体工况设计见表1。
表1 工况设计Table 1 Working condition design
( 1 ) 注浆压力对浆液扩散范围的影响
为研究注浆压力对浆液扩散范围的影响,选取工况1、工况2和工况3进行模拟研究,控制注浆压力为惟一变量,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软件的流-固耦合模块,根据简化后的理论模型( 图1 ),建立两侧平行的单一裂隙模型。岩体模型尺寸为10 m×10 m×10 m,注浆孔直径为25 mm,裂隙开度根据工况设计,裂隙上下边界为无滑移边界,注浆孔口处为定压力边界,对以上3个工况下的浆液扩散进行模拟研究。
不同注浆压力作用下浆液在裂隙内扩散20 min时的形态如图3所示,浆液随时间的扩散范围如图4所示。
图3 不同注浆压力下浆液扩散形态Fig.3 Morphology of slurry spreading under different grouting pressures
图4 不同注浆压力下浆液扩散范围Fig.4 Slurry spreading range under different grouting pressures
由图3和4可知:在不同注浆压力作用下,随着注浆时间的持续,浆液扩散范围在逐渐增大。扩散速率前期较快,然后随时间逐渐减慢。注浆压力为1 MPa时,在开始的1.4 min内,浆液在裂隙内并未扩散开,在1.4 min后浆液才逐渐开始扩散,分析原因可能是数值模拟中裂隙上下边界为无滑移边界,即浆液在裂隙壁面上速度为0[20-21],故在刚开始注浆时,注浆量较小,浆液可能黏滞于裂隙壁面上,浆液流动较慢,后随着时间的延续,浆液流入量增大,在注浆压力的作用下,浆液逐渐克服其黏滞性阻力而快速流动。相同时间下,浆液扩散范围随注浆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注浆压力为1 MPa时,浆液扩散20 min的扩散半径为1.37 m;注浆压力为3 MPa时,浆液扩散20 min的扩散半径为2.39 m,相比于工况1注浆压力增加值为2 MPa,增幅为200%,浆液扩散半径增加值为1.02 m,增幅为74.45%;注浆压力为5 MPa时,浆液扩散20 min的扩散半径为3.03 m,相比于工况2 注浆压力增加值为2 MPa,增幅为66.67%,浆液扩散半径增加值为0.64 m,增幅为26.78%。为更清晰地反映不同因素对浆液扩散的影响,现定义影响指数公式为
式中,f 为影响指数,其绝对值越大,说明变量对浆液扩散范围的影响越大;n1,n2分别为影响因素的第2个取值相比第1个取值的增幅,影响因素的第3个取值相比第2个取值的增幅;m1,m2分别为影响因素在第2个取值下相比第1个取值浆液扩散范围的增幅,影响因素在第3个取值下相比第2个取值浆液扩散范围的增幅。
将n1=200%,n2=66.67%,m1=74.45%,m2=26.78%代入式( 20 )得影响指数 f=0.39,可知浆液扩散范围与注浆压力正相关。
( 2 ) 浆液密度对浆液扩散范围的影响
选取工况2、工况4和工况5进行模拟研究,控制浆液密度为惟一变量。
不同浆液密度下浆液在裂隙内扩散20 min时的形态如图5所示,浆液随时间的扩散范围如图6所示。
图5 不同浆液密度下浆液扩散形态Fig.5 Slurry spreading morphology under different slurry density
图6 不同浆液密度下浆液扩散范围Fig.6 Slurry spreading range under different slurry densities
由图5和6可知:在不同浆液密度下,随着注浆时间的持续,浆液扩散范围在逐渐增大。扩散速率前期较快,然后随时间逐渐减慢。
将图5和6的模拟结果,n1=14.29%,n2=12.5%,m1=-0.83%,m2=-0.84%代入式( 20 ),得影响指数f=-0.06,可知浆液扩散范围与浆液密度负相关,但其相关性极小,即浆液密度对浆液扩散范围的影响极小。
( 3 ) 裂隙开度对浆液扩散范围的影响
选取工况2、工况6和工况7进行模拟研究,控制裂隙开度为惟一变量。
不同裂隙开度下浆液在裂隙内扩散20 min时的形态如图7所示,浆液随时间的扩散范围如图8所示。
图7 不同裂隙开度下浆液扩散形态Fig.7 Slurry spreading morphology under different crack openings
图8 不同裂隙开度下浆液扩散范围Fig.8 Slurry spreading range under different crack openings
由图7和8可知:在不同裂隙开度下,随着注浆时间的持续,浆液扩散范围在逐渐增大。扩散速率前期较快,然后随时间逐渐减慢。相同时间下,浆液扩散范围随裂隙开度的增大而增大。
将图7和8的模拟结果,n1=100%,n2=50%,m1=7.24%,m2=25.52%代入式( 20 ),得影响指数 f=0.54,可知在闭合裂隙和微张裂隙中,浆液扩散范围与裂隙开度正相关。
由上述分析可知,各因素对浆液扩散范围的影响程度为:裂隙开度>注浆压力>浆液密度。
为研究注浆压力对裂隙变形的影响,根据第2节建立的模型,选取工况1~3进行模拟研究,控制注浆压力为惟一变量。不同注浆压力作用下浆液在裂隙内扩散20 min时裂隙的变形形态如图9所示,裂隙内不同位置处的( 法向 )变形量如图10所示。
图9 不同注浆压力下裂隙变形形态Fig.9 Crack deformation morphology under different grouting pressures
图10 不同注浆压力下裂隙变形量Fig.10 Crack deformation under different grouting pressures
由图9和10可知:在不同注浆压力作用下,注浆 孔口处裂隙变形量最大,随着距离的增大,裂隙变形量逐渐减小,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浆液压力在孔口处最大,致使裂隙产生较大变形,随着距离的增大,浆液压力逐渐减小致使裂隙变形量减小。相同位置处,裂隙变形量随注浆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不同注浆压力下的裂隙变形量差值在注浆孔口处最大,随着距离增大而不断减小,在距离注浆孔口4.6 m处差值接近于0。注浆压力为1 MPa时,浆液扩散20 min时裂隙最大变形量为0.021 6 mm;注浆压力为3 MPa时,浆液扩散20 min时裂隙最大变形量为0.089 1 mm,相比于工况1注浆压力增加值为2 MPa,增幅为200% ,裂隙最大变形量增加值为0.067 5 mm,增幅为312.5%;注浆压力为5 MPa时,浆液扩散20 min时裂隙最大变形量为0.178 3 mm,相比于工况2注浆压力增加值为2 MPa,增幅为66.67%,裂隙最大变形量增加值为0.089 2 mm,增幅为100.11% 。
为确定各因素对裂隙变形的影响,对式( 20 )各符号代表的含义重新定义: f为影响指数,其绝对值越大,说明变量对裂隙变形的影响越大;n1,n2分别为影响因素的第2个取值相比第1个取值的增幅,影响因素的第3个取值相比第2个取值的增幅;m1,m2分别为影响因素在第2个取值下相比第1个取值裂隙最大变形量的增幅,影响因素在第3个取值下相比第2个取值裂隙最大变形量的增幅。将n1=200%,n2=66.67%,m1=312.5%,m2=100.11%代入重新定义后的式( 20 ),得影响指数 f=1.53,可知裂隙最大变形量与注浆压力正相关。
选取工况2、工况4和工况5进行模拟研究,控制浆液密度为惟一变量。不同密度的浆液在裂隙内扩散20 min时裂隙的变形形态如图11所示,裂隙内不同位置处的( 法向 )变形量如图12所示。
图11 不同浆液密度下裂隙变形形态Fig.11 Crack deformation morphology under different densities
图12 不同浆液密度下裂隙变形量Fig.12 Crack deformation under different slurry densities
由图11和12可知:在不同浆液密度下,注浆孔口处裂隙变形量最大,随着距离的增大,裂隙变形量逐渐减小。
将图11和12的模拟结果,n1=14.29%,n2=12.5%,m1=-0.22%,m2=-0.34%代入重新定义后的式( 20 ),得影响指数 f=-0.02,可知裂隙最大变形量与浆液密度负相关,但其相关性极小,即浆液密度对裂隙最大变形量的影响极小。
选取工况2、工况6和工况7进行模拟研究,控制裂隙开度为惟一变量。不同裂隙开度下浆液在裂隙内扩散20 min时裂隙的变形形态如图13所示,裂隙内不同位置处的( 法向 )变形量如图14所示。
图13 不同裂隙开度下裂隙变形形态Fig.13 Crack deformation morphology under different crack openings
图14 不同裂隙开度下裂隙变形量Fig.14 Crack deformation under different crack openings
由图13和14可知:在不同裂隙开度下,注浆孔口处裂隙变形量最大,随着距离的增大,裂隙变形量逐渐减小。在距离注浆孔2.5~4.5 m处,裂隙开度为1.0 mm的裂隙变形量小于裂隙开度为0.5 mm的裂隙变形量,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浆液在1 mm宽的裂隙中并未完全充填,从而未能引起裂隙的较大变形。其他位置处,裂隙变形量随裂隙开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同裂隙开度的裂隙变形量差值在注浆孔口处最大,随着距离的增大而不断减小,在距离注浆孔口4.7 m处差值接近于0。
将图13和14的模拟结果,n1=100%,n2=50%,m1=24.62%,m2=54.32%代入重新定义后的式( 20 )得影响指数 f=0.67,可知在闭合裂隙和微张裂隙中,裂隙最大变形量与裂隙开度正相关。
由上述分析可知,各因素对裂隙变形的影响程度为注浆压力>裂隙开度>浆液密度。
( 1 ) 将水泥浆液看作一种幂律流体,基于幂律流体的本构方程,推导出幂律流体浆液的扩散方程。
( 2 ) 在闭合裂隙( b<1 mm )和微张裂隙( 1≤b<3 mm )中,浆液扩散范围与注浆压力及裂隙开度正相关,与浆液密度负相关,各因素对浆液扩散范围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裂隙开度、注浆压力、浆液密度。
( 3 ) 在闭合裂隙和微张裂隙中,裂隙变形量与注浆压力及裂隙开度正相关,与浆液密度负相关,各因素对裂隙变形量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注浆压力、裂隙开度、浆液密度。
( 4 ) 在实际注浆工程中,在闭合裂隙和微张裂隙注浆时,为增大浆液扩散范围,可适当减小浆液密度,即适当增大水灰比,同时增大注浆压力;为减小裂隙变形量,可适当增大浆液密度,并适当减小注浆压力。若综合考虑,应设计适当的浆液密度和注浆压力等参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