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敏,谢宜芝,雷干农,蒋小军,盛文艳
(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永州 425100)
湖南省是我国的水稻种植大省,氮肥施用量也较高,667 m2的纯氮施用量一般为25 kg,不少田块可达到30 kg。目前,湖南省的水稻生产已从单纯追求高产向绿色、优质、高效转变,有利于促进水稻生产的长远发展。除了需要采用先进的育种技术外,科学合理的施肥管理措施对提高水稻产量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在水稻抽穗前氮元素不足,常会引起颖花退化,然后造成籽粒营养减少,灌浆不足,降低了稻米的品质,不利于高产[1]。要实现高产,这些矛盾似乎无法回避,但“三控”施肥技术正是在控肥、控苗、控病虫的基础上,实现增产增收,实现环保、粮食安全和收入提高三保障。
于2020 年在湖南省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区进行试验。供试品种为甬优6708。
采用规格为25 cm×60 cm 的秧盘进行塑料盘育秧,5 月31 号播种,每盘播125 g 干种子,6 月21 号进行移栽。施氮量为主区,密度为副区。每公顷施氮量设0(N、P、K 均不施)、200、300、400 kg 共4 个水平,分别为N0、N1、N2、N3,每个处理重复3 次。其他条件正常并进行病虫害防治。
1.3.1 茎蘖动态的测定
在栽后10 d定点调查,每7 d调查1次,直到下降为止。
1.3.2 干物质及叶面积指数测定
在调查20 穴的基础上,重复测定4 穴植株的茎鞘、绿叶、穗的重量,同时测定叶面积系数。
1.3.3 秧苗素质的测定
在移栽前取100 株有代表性的植株,测定茎蘖数、苗高、根数、绿叶数(仅计完全抽出叶),分别计数,各器官干重(叶片、根、茎鞘)可以合并测定。
1.3.4 氮元素含量的测量
使用凯氏定氮仪测定各样品的含氮率,通过计算获得吸氮量[2]。
本试验的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 处理数据,利用SPSS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从表1 可以得出结论:在相同种植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先上升后下降,其中N2 处理的产量最高;每667 m2的穗数随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先增加然后降低,以N2 处理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每穗粒数先增加后降低,以N1 处理最高;水稻的结实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以N0 处理最高;千粒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以N0 处理最高。
表1 施氮量对甬优6708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不同的施氮水平对产量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的产量先增加后下降,每667 m2的穗数与每穗粒数先增加后下降,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逐渐降低。
从表2 可以看出:抽穗期的高效叶面积指数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抽穗期高效叶面积指数也在逐渐提高,以N3 处理最高;抽穗期的有效叶面积指数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以N3 处理最高;处于成熟期的水稻,总叶面积指数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在N2 处理下,成熟期的总叶面积指数是最高的。
表2 施氮量对甬优6708 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综上所述,施氮量处理对甬优6708 的叶面积指数有显著影响,抽穗期的高效叶面积指数、抽穗期的有效叶面积指数、抽穗期的总效叶面积指数、成熟期的总叶面积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
从表3 可以看出:抽穗期的全株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N1 处理下抽穗期的全株重最高;对抽穗期茎重而言,抽穗期茎重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N2 处理最高;对抽穗期叶重而言,抽穗期的茎重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以N3处理最高;对抽穗期穗重而言,抽穗期的穗重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N1 处理最高。
表3 施氮量对甬优6708 抽穗期各部位干物质重量的影响
综上所述,施肥处理对甬优6708 抽穗期的各部分重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抽穗期的茎重、穗重先增加后降低,而抽穗期的穗重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抽穗期的全株重也逐渐降低。
从表4 可以得知: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水稻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N2 处理最高;当处于拔节期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的积累量先增加后降低,其中,以N2 处理最高;抽穗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其中,以N1 处理最高;成熟期间的水稻干物质积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其中,以N2 处理最高。
表4 施氮量对甬优6708 不同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水稻的干物质生产受施氮量的影响较大,在水稻的同一生育周期中,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的干物质生产量逐渐上升,当到达某一数值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的干物质生产量降低。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水稻的干物质生产量与积累量存在差异,总体而言,水稻拔节期至抽穗期干物质的生产量较高,所以应当合理施用氮肥,避免造成肥料的过量施用。
水稻的产量主要与肥料的吸收利用率有关,其中与氮肥的吸收利用率密切相关。柳余来等的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氮素水平的升高,产量也在逐渐提高,但超越这个范围时,再增加氮素营养元素,水稻产量很难再有明显增加[3]。赵全志等的研究表明,水稻的产量与吸氮量的函数关系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存在一个最适宜的氮素水平[4]。因此,随着氮肥的施用量不断增加,氮肥的利用率逐渐提高,但其上升幅度也在逐渐减小。不同施氮量的产量表明,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超过一定范围后产量上升不明显。说明在实际大田生产中,在减氮20%的条件下,完全可以保证产量不下降的同时,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叶片作为水稻的主体部分,其叶面积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干物质生产和积累的量,所以叶面积与水稻的产量息息相关。而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单株的叶面积也在渐渐增加,水稻的单株粒叶比总体呈现出现增加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叶面积指数也随之增加。随着水稻光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水稻的产量也随之提高。杨建昌的研究表明,水稻叶片进行的光合强度与水稻库源比的大小有非常紧密的关系:随着每穗粒数的增加,光合强度增加;对于每穗粒数相同的水稻,随着叶面积降低,光合强度会增加[5]。单株的叶面积和每穗粒数不一样,但是在库源比相同的情况下,水稻的光合强度是无显著差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