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卉
九江市柴桑区人民医院,江西 九江 332100
室性心律失常一般是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多发生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群,除心脏病理性改变之外,高血压、基因遗传、精神波动、药物作用等因素同样可能引起室性心律失常,该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室颤动或引发心源性猝死,因此应当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胺碘酮是目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其作为多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效果显著[1]。艾司洛尔属于β 受体阻滞剂,与胺碘酮作用途径不同,该药物通过阻断β1肾上腺素受体限制心脏的过度兴奋,将其与胺碘酮联合使用,或许能够进一步增强心率稳定性。本研究针对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结果如下。
选择2018年6 月至2020年6 月于柴桑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34 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7 例和对照组67 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纳入标准:①符合《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诊疗标准,症状典型且均经心电图检查确诊;②血流动力学稳定;③近期未发生心血管风险事件;④精神及认知正常,配合服药。(2)排除标准:①合并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先天性心脏畸形等疾病导致心脏功能异常;②肺、肾、肝严重损伤;③药物过敏;④合并全身性感染;⑤因服用药物、甲状腺疾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心律失常;⑥严重低血压;⑦合并心脏瓣膜结构性病变。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原则要求,患者及近亲属签署同意书。
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包括营养支持、补液调节、对症服药控制原发疾病等,患者需配合治疗、保证休息、避免紧张劳累,同时服用盐酸胺碘酮胶囊(重庆科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0020463,规格:0.2 g),第1 周单次服药剂量为0.2 g~0.4 g,3 次/d;第2 周单次服药剂量为0.2 g~0.4 g,2 次/d;第3 周单次服药剂量为0.2 g~0.4 g,1 次/d;第4周单次服药剂量为0.2 g,1 次/d;之后按此剂量继续维持治疗直至病情稳定后停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注射用盐酸艾司洛尔(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1159,规格:0.2 g),首先以0.5 mg/kg 的剂量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 min内注射完毕;后调整剂量为0.05 mg·kg-1·min-1,4 min 内完成静脉滴注给药;之后按此剂量继续维持治疗48 h,给药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心率、血压的波动情况并根据药物作用效果调整使用剂量,48 h 维持治疗结束后停止给药。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各项指标变化。
(1)临床疗效[3]。①显效:患者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表现显著改善,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幅度在90%以上,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心脏节律基本恢复正常;②有效:患者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表现有所改善,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幅度在50%~90%,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心脏节律偶有失常;③无效:患者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表现无好转或恶化,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幅度在50%以下,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心脏节律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血压水平。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3)心电图变化。使用24 h 动态心电测量仪测量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QTc 间期、心室率、室性期前收缩频率变化。(4)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09%(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治疗前,两组SBP、DB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BP、DB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SBP、DB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压水平变化比较(mm Hg,)
表3 两组血压水平变化比较(mm Hg,)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 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治疗前,两组QTc 间期、心室率、室性期前收缩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Tc 间期、心室率、室性期前收缩频率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QTc 间期、心室率、室性期前收缩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电图变化比较()
表4 两组心电图变化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例(%)]
医学研究统计显示,室性心律失常的患病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且与心血管疾病、机体代谢紊乱的发生密切相关[4],心肌炎症、冠脉病变会诱发心肌组织代谢紊乱,使患者心脏传导系统发生病理性改变,经心电图检测可发现QRS 波群形态畸形、ST-T 波与QRS 主波反向等多项异常表现。胺碘酮作为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线治疗药物,其作用机制为阻滞钠、钾、钙等多离子通道,延长心肌动作电位的发生时间,抑制折返激动,钠离子内流受限的情况下,心肌传导纤维速度减慢,心肌细胞不应期可与动作电位保持一致,有利于降低窦房结自律除极频率,稳定心率波动,因此广泛用于各类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但也有部分研究发现胺碘酮会对心外器官产生一定毒副作用,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增加[5]。由此可见,胺碘酮的使用具有一定局限性,临床仍在探究更为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艾司洛尔近年来逐渐得到临床重视,该药物具有起效快、代谢快、作用范围广等特点,可对人体心血管系统起到保护作用,常用于控制手术麻醉过程中发生的心动过速,机制为逆转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稳定心肌细胞膜并抑制β 受体对心律失常的介导作用[6]。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胺碘酮+艾司洛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血压水平控制情况更理想,与龚爽、李树岩[7]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患者QTc 间期、心室率、室性期前收缩频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此方案药物并未增加不适。艾司洛尔可协同胺碘酮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心室交感电风暴的发作频率,同时具有降低血压的效果,李宝芸等[8]学者研究表明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可以改善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减少心肌传导路径中的折返激动,艾司洛尔还能够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减少心肌耗氧量,对心脏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影响,联合用药较单药治疗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胺碘酮+艾司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可在调控血压的同时稳定心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