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021-11-19 14:13:44吴利蒙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小学语文

吴利蒙

摘要:近20年来,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进步。很多学科都采用了新兴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融入许多创新式教学方式,其中整体性阅读法在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上有明显效果。从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现状和整体性阅读教学推广的意义以及具体实施措施等几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整体性阅读法进行简单的研究,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个全新的教学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基础,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提升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探求追寻的目标。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创新的阅读教学方式,帮助语文教师解决了这一难题。整体性阅读教学不同于传统阅读法以字词为单位进行阅读,它是将整篇文章分成若干“组”,每个“组”包含一行、多行甚至一页的文字内容,通过科学阅读方法快速收集文字中的信息的阅读方式,是帮助学生高效进行语文知识收集、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一、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

(一)阅读速度慢,阅读量偏少

现代小学生在阅读方面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阅读量少的现象。许多小学生阅读一篇几千字的文章需要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漫长的阅读时间导致学生的阅读数量不足,每天只能进行一篇到两篇的阅读。阅读是学生快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通过文章描述了解文章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涉及的知识点,从而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掌握这些知识。缓慢的阅读速度会影响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会下降,语文成绩会下滑。课外读物也是学生通过阅读获取其他学科知识的途径,每天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攒课外知识,如人文历史、地理环境、自然科学等,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课内的阅读速度慢,使得其无法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难以对阅读产生积极的兴趣。

(二)理解能力差,通常无法找到文章重点

理解能力差,很难找到文章的重点,是学生阅读方面存在的另一个现象。小学生在进行文章阅读时大都采用逐字逐词的方式,这种阅读方式既费力,又无法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字与词分开阅读,学生无法在脑海里形成连贯的内容,上段文字与下段文字出现阅读停顿,就会产生结构偏差,中心思想不明确,最终无法抓住文章的重点。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降,学习语文知识更困难。

二、整体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整体性阅读也叫快速阅读法,它能够帮助学生通过概括归纳法、默读法、速度提问法等方法进行快速准确的阅读,通过这种阅读方式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内容重点,有效提升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当代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根据不同文章结构使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快速阅读的能力,在课堂上减少了学生阅读的时间,促使学生进行更多的语文阅读,从而保证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准确掌握课文中的语文知识,根据文章内容总结知识点,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总结概括中心思想、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情感等。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语文课文,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提高了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质量。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朗读,学生跟读,然后学生自己背诵。在利用这种传统阅读方式学习篇幅较短或者内容较为有趣的课文时,学生还能保持一定的注意力,但在閱读内容单一、篇幅过长的课文时,学生会产生枯燥和乏味感,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内容单一、篇幅过长的文章失去阅读兴趣,从而导致阅读能力下降,影响语文知识积累。采用创新的整体阅读教学法能够打破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阅读文章时不会枯燥乏味,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整体性阅读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单元主题整体性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实现对学生审美情趣、情感态度、思想品质、方法、能力等的培养,因而,在整体性阅读教学模式实践中,为了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应注重导入单元主题整体性阅读教学。例如,某教师在三年级第三单元教学过程中,为了强化整体性阅读教学模式,将《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风筝》《秋天的雨》《听听,秋天的声音》作为一个整体性阅读教学单元,其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阐述了作者的思想之情。继而通过整体性阅读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秋季动人情景,深化了学生对“秋季”主题的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性阅读意识,提高阅读内容理解效果。

(二)区别看待整体性阅读教学学段差异

在整体性阅读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为了提升整体阅读教学效果,应注重关注不同学段学生阅读水平、认知特点等差异性,由此顺应学生特点,实施整体性阅读教学。例如,在一二年级整体性阅读教学中,应以字词为主,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由字词延展课文整体内涵,了解课文事件。而在三四年级阅读教学中,需以句段为整体性阅读教学核心,然后,站在课文整体层面,由句段分析课文主旨或中心,了解作者情感基调,体验阅读中心思想。此外,在四五年级整体性阅读教学中,应以语篇为主,即在整体性教学中,安排学生对语篇作品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整体性阅读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通过利用概括归纳法、默读法、速读提问法等不同的方法,对不同形式的文章进行阅读,能够快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中学到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任娟.小学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83-84.

[2]杨萍,王永宝.小学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实施[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7):69.

[3]刘丽媛.对小学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几点探讨[J].中华少年,2017(11):269-270.

[4]王文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体性原则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7(7):17.

[5]李晓慧.小学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课外语文,2016(20):98.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小学语文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