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仕红
从教30余年的我,回望自己的教育之路,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想起时心中就会涌起暖意。从教40年,退休22年,83岁高龄的“老校长”陈秉章先生就是其中重要的那一个。
“来,我们一起聊聊”
初入教师队伍的我被分配到乡村学校教书。那几年,我只知埋头教书,尽心尽力完成任务,对于教学研究关注甚少。1997年,我考进城区学校,才感受到我与其他教师间的差距。不久,我被学校安排执教公开课。我带着忐忑的心情,顶着压力,认真备课、试教,直至去仪征市实验小学上课。那次执教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习作6《看图想象编故事》。时值初冬,气温较低,而上课的我却紧张得流汗。记不清是怎样上完了那节课,又怎样回到了后面听课教师的座位上。
低着头坐在位置上,我的心情还没有平复。这时,在我的耳边传来了亲切的话语:“郭老师,来,我们一起聊聊。”我抬起头,前方不远处一位儒雅的教师正微笑着朝我招手,他就是仪征市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陈秉章。以前,我只是听过他的名字,看过他的报道,对陈校长心生崇拜,但从未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陈校长示意我在他身边坐下,他轻言慢语地肯定了我的教学:“能抓住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准确理解图意,并展开合理想象,编写一个故事,设计巧妙,指导想象有法。”接着他又详细询问我的教学思考,和风细雨般指出每一处不足。聆听陈校长的指导,我如沐春风,像与一位熟悉的长者聊天,没有陌生感,还不时地提出心中的疑问,全然忘了面前的他是语文教育专家,且这只是我们俩的初次见面。
在实小工作的日子里,老校长陈秉章的“一起聊聊”带给我温暖和动力,也是我永久的记忆和一辈子的感激。这些年,作为一名老教师,我努力学着老校长的样子,在教室内、走廊上、办公室,有时也在网络里,常和年轻教师一起聊聊,期望能给予他们哪怕是一点点的帮助。
“你的课堂你做主”
对于课堂教学,我拥有一种深厚的情怀,因为那是一方施展才能的舞台,更是一片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土。从教至今,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一直在继续。2010年10月,我获得江苏省“蓝天杯”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一等奖,且有幸参加了在镇江的现场课堂教学竞赛。组委会要求教学内容为第一课时,而那时阅读课第一课时教学的关注者却不多。我执教的内容是《三顾茅庐》,为了实践自己的教学构想,修改了许多次教案。现在回忆起来,那真是一段煎熬的时光!比赛前两天有一次试教,在磨课时大家各抒己见,我陷入了反思与纠结。于是,无措的我向老校长请教。他听了我的教学设计与思考,笑着说:“只要你站在儿童立场,认为教学有效就行。相信自己,你的课堂你做主……”老校长的一番话让我真正认清了课堂教学的作用。直到正式比赛那天,我还在对一些环节做调整。比赛回来之后,我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研究自己的课堂,关注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有效性。于是,我撰写了《第一课时,想说爱你真不易》《对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实践与思考》等文章……老校长的那句“你的课堂你做主”刻在了我的心里,落在了我的语文教学中。
正是那一次交谈,让我面对以后的无数次公开课都有了一分坦然。“你的课堂你做主”,我要继续努力,也将之传递给我身边的教师。
“古诗文辅读不能丢”
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只有通过对汉语言广博的阅读、深刻的体认,才能真正根植于中国儿童的心中。为了传承厚德立学、读书求知的乐仪书院文脉,多年来陈秉章校长一直开展“小学古诗文辅读实验”研究,他的“诗文入教”已成为蜚声省内外的一张名片。
还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退而不休的老校长陈秉章早早来到学校指导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正值早读时间,校园书声琅琅,我走过去和老校长打招呼。他笑眯眯地看着我,又看了看教室里的学生说:“晨诵经典,这个好!趁着好时光,让学生多读点、多记点,打好底子……古诗文辅读是我们实小的特色,这个不能丢。”看着头发花白的他,我重重地点了点头。陈校长特别注重语文的“读”,凡是学生要读的,他必先自己读。许多段落、篇目他必定都在课前一遍遍地去朗诵,或声情并茂,或抑扬顿挫,或慷慨激昂,他总是做足了功课才会进课堂。此时,我不禁又想起了老校长在语文教研组活动时说的那句“语文教师更要多读”。
近年来,结合扬州市“五个一百”阅读工程,仪征市开展了主题为“诵读国学经典,学习多元表达”的教学研究,诗文入教已成为共识。我校一直坚持开展“诗文融合”,先后被评为“扬州市首批经典诵读示范学校”“中华诗教先进单位”。每一次成绩的背后,都饱含老校长的鼓励支持、悉心指导。
有人说,做一件事容易,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做一件事,那就是坚持。老校长挚爱教育,挚爱语文教学。他用自己40年教育教学的实践,回答了如何做教育、如何做教师、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生等问题,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用好生活这本书”
教育,要从孩子出发,从生活出发,从爱出发。基于生活做教育是陈秉章先生的教育理念。他对困难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如父亲般的关爱;蹲下身子来和学生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领着学生去郊游,去野炊;和班上的“捣蛋大王”斗智斗勇……在40年的教育生涯中,陈校长把自己教成了孩子,拥有满满的爱与无限的童趣,以满腔的热情投入教育教学中。他也成了学生最尊重和爱戴的老师。
陈秉章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也影响了无数的教师。作为一个普通的教育人,我也跟着老校长学做教师,坚信生活的能量无穷大,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在我的书架上,那本泛黄的《小学作文教学艺术论》放在醒目的位置,这是老校长陈秉章先生1998年出版的教学专著。工作30余年的我曾无数次打开它,从中汲取力量。正如杨九俊先生在这本书的序中写道:“基础性与创造性的统一,不仅是《小学作文教学艺术论》贯穿全书的红线,也是陈秉章同志贯穿一生的红线。对于本书的读者,特别是年轻的读者们,是意义更大的启迪。”
阅读《小学作文教学艺术论》,深感教育教学的基础在生活,创造更离不开生活。于是,我引领学生“坚持每天写日记”,开展“好书共读,循环日记”活动。还记得那一天,陈校长叫住了我,笑着说:“听说你班级的学生每天都写生活日记,已坚持了260多天,真不容易。做教师用好生活这本书,学生终身受益呢!”陈校长的一番话,让我坚定了自己语文生活化的教学观:让习作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把习作变成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我先后3次成功申报的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都与“生活”相关。多年来,我一直铭记老校长的“用好生活这本书”,“生活化”语文已成为我的不懈追求。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陈秉章先生一直坚持阅读,路过他的办公室,常见他在静静地看书。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关注语文教改,自费订阅《教师论坛》《小学语文教学》等杂志。有一次,我借阅陈校长的一本《小学语文教学》杂志,打开来发现上面写满圈圈画画,还有不同颜色的批注,忍不住读了那些文字,深感自己学识肤浅,心中顿生敬佩,我默默地对自己说:要像老校长一样读书学习。
这些年来,聆听老校长的教诲,我努力地练写。在我的电子邮箱里,有些邮件一直保留着,舍不得刪去。2014年9月11日,我将自己的教学案例写成了一篇文章,并将打印稿交给陈校长,请他抽空指导。在和老校长的交谈中得知,70多岁的他学习使用计算机、学习打字、学习发邮件、学习上网查资料……我专注地听着,他笑呵呵地说:“时代进步了,技术发展了,我这个老人也要学习新技术,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三天后,我收到了陈校长发来的电子邮件,他用修改符在文档里做了很多标识。阅读邮件后,我感到很惭愧,那时的我还不会用修改符修改电子文稿。陈秉章先生让我知道唯有勤勉不懈,坚持学习,方可心底坦然,游刃有余,收获智慧和充实。
陈秉章先生是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一个幸福行走的教育人。而这条路,他一走就是一辈子。“老校长”已成为教育人心中的标杆,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如今,83岁高龄的陈秉章先生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带着孩子般灿烂真诚的笑容行走在校园里。像陈秉章先生那样做老师,是我的不懈追求,也是无数教师的共同追求。
(作者系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