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咏芳
最近,网络上爆出一个热词,叫“躺平”。对此,大致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消极的“躺平”,是“佛系一族”“小确幸”“宅”的不同表述,是自我满足,不思进取,甚至是得过且过;一种是积极的“躺平”,是試图在快节奏、强竞争的现代生活里摒弃纯粹的功利追逐,更多地转向对人的体贴与关怀,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
网络流行的主要指向消极意义的“躺平”。作为教育人,当我们清醒而警惕地去审视消极“躺平”时,不难发现:一“躺”,丢失了师道的尊严;一“平”,错过了教育的生机。
身处于这样一个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立足于这样一个关系着国家发展和人类成长重要走向的职业,做一个有理想、有实践、有情怀、有创造的教育人,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也许路上有坎坷,也许途中多波折,但若我们因此“躺平”,那我们将会错过多少教育生命里的惊心动魄与精彩纷呈?
个体的内在自省会帮助我们避免误入“躺平”的虚假安宁中。而作为发展共同体、职业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的学校,也会从以下三个维度助力教师拒绝“躺平”、享受成长。
一是让制度服务于积极的成长,拒绝做“躺平”的温床。我们共同体中的制度建设,不为“躺平”者提供遮阳伞,不为“躺平”者端出安神汤,拒绝成为“躺平”者酣然好梦的温床。在学校这个共同体中,无论是管理、考核还是晋升制度的修订和实施,甚至可以说整个制度体系的建设,都秉持着“服务成长”的原则,催生出更多想干、肯干的教育人,尽力建设有温度的制度。
二是让资源供给于积极的成长,拒绝做“躺平”的肥料。我们共同体中的资源分配,不会成为普照到“躺平”者的阳光,不会成为遍洒到“躺平”者身上的甘露,拒绝成为“躺平”者锦上添花的点缀。在学校这个共同体中,无论是专业培训、学科发展、团队成长等方面的资源分配,还是个人成长、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资源分配,都遵从着“服务成长”的理念,以期生长出更多真干、能干的教育人,尽力开发和应用好有厚度的资源。
三是让文化辐射于积极的成长,拒绝做“躺平”的沃土。我们共同体中的文化建设,不会送给“躺平”者出于社交礼仪的点赞,拒绝成为“躺平”者孤芳自赏的沃土。在学校这个共同体中,我们会在对“美”的理解里剔除掉消极“躺平”的姿态,崇尚着以“积极成长”为荣的文化氛围,期待着大家争当实干、巧干的教育人,尽力建设好有角度的文化。
善于独立思考而不随波逐流,勇于实干创造而不安于平庸。让我们做一群拒绝消极“躺平”、实现积极发展的教育人!
(作者系江苏省连云港市苍梧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