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竹炎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及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引导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延续与传承,让学生从认识到深化,并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不断拓展和诠释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育正确的价值观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美,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对历史长河中人们智慧结晶的好奇,进而去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并为自身价值观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源远流长的智慧结晶,其表达的思想、情感、价值取向是历史文明中大浪淘沙的精华,这些无论处于任何时代,都值得人们去学习、拥有,因此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任务。
(二)认识中华瑰宝,传承传统文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價值观,而且渗透传统文化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使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打磨,散发出越来越璀璨的光芒。例如学习《端午的鸭蛋》一文,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端午节,并由此可以追溯端午节的由来,相关习俗的产生原因等。
二、当前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一)渗透层次不足
初中语文教学有较大的教学压力,分数依然是其考核的现时标准,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迫于教学成绩的压力,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层次不足,浅尝辄止,以考试内容为指挥棒,在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深化拓展较少,进而也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减弱,形成了为学习而学习的局面。
(二)渗透方法有限
在一般的初中教学中,为了追求分数,教师的教学方式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固化,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情感的体验,无法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方面的潜移默化作用,甚至固定而又枯燥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厌倦知识的灌输,对学习语文产生畏难情绪,兴趣也日渐减弱。
三、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高效渗透的策略
(一)课前:提前认识传统文化
先教师要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只有教师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认识,才能从根源上保证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才能有意识地在课堂中深化、拓展传统文化。其次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可以要求学生课前收集教学内容的相关传统文化故事,既可以提前了解传统文化,又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中:充分融入传统文化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通过使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使学生获得比以往单纯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更为有趣的课堂学习体验,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课后:深化拓展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渗透仅依靠课堂教学是浅薄,要达到高效渗透传统文化,应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拓宽加深课外阅读传统文化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也是课后深化拓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通过改变校园环境氛围,张贴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图画,组织传统文化活动等,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文化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文化以诗词歌赋及文言文的形式融入初中语文教材中,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课前、课中、课后充分融合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