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喜欢顶撞长辈、爱说脏话;嫌父母唠叨,拒绝和父母交流;不愿接受批评,讨厌别人干涉自己……为啥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越大越不受控制了呢?于是,父母开始焦虑,总担心孩子走错路。
其实,这种焦虑大可不必。中国父母大多有一个问题,就是爱灌输自己的观点,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规划走。“我是爸爸,你就得听我的”是多少家长气急时的口头禅。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孩子的求助帖:“我跟我爸相处得太压抑,他在家里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对我说话也总是颐指气使。我一反驳他,他就说:‘我是你爸,你从头到脚都是我给你的。到最后都成了我不孝顺,我不懂感恩……我感觉自己都快得抑郁症了。”这就是属于父母的“权威意识”,认为自己懂得多,孩子必须得听从自己的想法。事实上,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了解的知识越来越多,对世界有了自己的看法之后,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肯定不会再对父母言听计从。叛逆反映了孩子在心理上的进步,他们从心理上依赖成人,到出现独立的意识,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的表现。
跟你对着干的孩子,要的不是你控制他,而是你理解他。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会因为父母太理解他,而变得叛逆。就像策划里的“过来人”爸爸說的:“在爱里长大的孩子,就算离谱,也早晚会变得靠谱。”所以,当我们用全新的态度重新定义叛逆期的时候,又可以把叛逆期称为“探索期”。此时,父母要多些耐心,“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面对孩子的变化,要充分尊重;尽量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和孩子平等交流;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不要对孩子做的每件事都指手画脚。有时,让孩子吃点苦,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好处的。之前有则新闻,说有个爸爸带着孩子去搬砖,孩子这才发现,还是读书更好。这比说多少遍“你要好好学习”都有效。
父母爱孩子,是天性,但爱孩子,并不意味着理解孩子。做父母是门学问,被誉为人才“魔术师”的蔡笑晚的6个子女中有5位博士、1位硕士,当别人问他育儿的秘诀时,他说:“我只是把父亲这个角色当成了事业去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