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先探索了江南园林及其窗造型的历史发展,叙述了江南私家园林产生的原因及明清时期商业高速发展为园林带来的变化,探讨了窗对于江南私家园林的重要性。此外,从江南园林窗造型的装饰及造景功能讨论了窗造型在中国人物画中应用的可能性。最后探讨了窗在古今绘画中的不同表现。
一、江南园林及其窗造型的历史发展
中国人自古钟情园林,他们在园林中居住,在园林中观景,在园林中寻找着更高的境界。而在漫长的发展中,园林也有了许多不同的种类,有为皇室服务的皇家园林,也有为宗教服务的寺庙园林,还有私人建造的私家园林等。
私家园林中最为独特的莫属江南园林,其在魏晋南北朝时便已有雏形,六朝时期战乱不息,诗人们为躲避战乱,便进入了山林。他们弹琴论道,追求着道家所提倡的逍遥和隐逸。那样的洒脱不羁被世人传为佳话,成为一代又一代文人的典范。同样传承下来的还有对山林的热爱,住在城市中的人无法接触大自然,建造园林便成了最好的选择。尤其是江南一带,其远离皇城,造园时不受皇家礼法所限制,文人更将自己的满腔热情与浪漫投注于所造园林之中。
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工商业高速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小说、戏剧等艺术形式愈发繁荣,江南园林的发展也到了全盛时期。不僅是达官贵人喜好修园,就连普通百姓都愿意在自己家中造一方小景,诗情画意的居住环境成为每个人的追求。其间,不仅建造技艺得到了提升,造园理论也得到了系统总结,对此作出最大贡献的便是明代的计成。其所作《园冶》系统总结了造园艺术的理论,且确定了江南园林在中国园林体系中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窗是塑造江南园林独特性的灵魂,窗可形成以小见大的效果,被称作“园林的眼睛”。江南园林占地面积通常不大,因此需要园林家合理运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无限的意境。窗在园林中不仅起到透光和通气的作用,还能够发挥以窗借景的功能。窗实现的分景等造景功能使得园林内外通达,展现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美感。
窗亦可为园内带来书卷气。江南园林的造园者通常是文人,他们将自己的才思与文心融入了园林的建造,如拙政园中的“与谁同坐轩”便取自宋代苏轼的《点绛唇·闲倚胡床》“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轩中有一个扇形空窗,不仅以扇子这一文人用具展现造园者修养,更以窗之户外竹景暗示主人高洁的品格。
江南园林中的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类型丰富且造型独特,值得人们对其加以探索和研究。因此本文总结其特点,探索其在中国人物画中应用的可能。
二、江南园林窗造型的装饰及造景功能
江南园林中,窗的类型十分丰富,人们根据位置的不同将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园林建筑物上的窗户,一类是园林构筑物上的窗户。位于园林建筑上的窗多是长窗、半窗、槛窗等木质窗户,这类型的窗户形状方整且体量较大,是室内透光通风的重要媒介。而位于亭台、游廊等园林构筑物上的窗则多是漏窗、空窗等装饰更为多样的花窗,这类窗户位置更加灵活,透光通风不再是它们的主要功能,它们的设置更多的是为了以其造景功能丰富园林的空间层次。但这种分类也并非绝对,如留园鹤所景区中的一扇景窗,便是漏窗、纱窗及半窗的结合,彰显了更为精美的艺术风格。
江南园林建筑物上的窗户,如半窗、长窗、支摘窗、横披窗等为彰显建筑简洁大方的特质与整体形制的规整,窗框都为长方形,大小依据建筑需要而定。漏窗与空窗的窗框图案形式相似,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方形、六角圆形等几何形窗框;第二类以海棠、葫芦、梅花等植物形状为蓝本所制窗框;第三类是以花篮、花瓶等象征闲情雅致生活用品为蓝本所设置的窗框。景窗的窗框也与漏窗、空窗相似,但以几何形为主。
绦环板与裙板是长窗及半窗等木质窗户所独有的,裙板尺度通常较大,位于窗的下部。绦环板尺度较小,一扇窗根据其抹头数量,可以有一个或数个绦环板。两者都为实心木板,在板上雕刻花纹和图案,绦环板的装饰图案会比裙板简单一些。两者所取材的纹样基本一致,大体上可分为牡丹、荷花、玉兰花等植物纹样,鹿、龙、凤凰等动物纹样,宝剑、花篮等生活用品纹样。裙板体量较大,常用来表现神话故事或历史故事等大场景画面。
窗芯是一扇窗户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装饰纹样也最为丰富。长窗、半窗、支摘窗的窗芯大体一致,根据其构图不同,有冰裂纹式、满布式、波纹式等样式,多讲究纹样的对称。漏窗和景窗的窗芯则是园林中最为复杂的,尤以漏窗最为特殊,其位置自由,在园林中需与周围景物相互协调,仅苏州园林就存在上百种漏窗窗芯。其窗芯纹样也大体可分为三种:由直线或曲线组成的几何纹样,如冰裂纹、万字纹等;由花鸟鱼虫组成的动植物纹样,如石榴纹、云龙纹等;由人物故事或生活器物组成的纹样,如狮子林中的以琴棋书画为主题的漏窗。在一些复杂的窗芯上,这三种纹样往往是组合出现的。
三、窗造型在中国画的表现
古代画作最初常依附于建筑存在,如北宋画家李从训所绘《乐志论图》中,画面前景有一建筑,一扇精美的绿窗正打开,露出了窗后衣着华丽的女子。画面后方还有一木质窗户打开着,露出了劳作的女子。窗在这幅画面中不仅扩大了画面空间,更增加了故事性。明清时窗户开始逐渐脱离建筑,空窗开始更多地出现,空窗可以最大限度地透景,使得画面纵深加大,如雍正的《十二美人图》中多处皆有空窗,其形制较大,框住了窗后女子,使得画中主人公更为瞩目。画家还将人物置于窗与窗或窗与门的中间,观者看到画时,视线会顺着窗与窗之间的空间不断深入,不断转折,形成更为深邃的画面空间。
现代画作中对窗造型的运用则更多是用窗本身起到分割画面的作用。例如,台湾画家陈其宽对江南建筑中的长廊、月洞门、透花窗、湖桥水榭等建筑元素进行几何化处理,利用交错拼贴的方法,形成类似于真实园林中幽深的空间效果,宛若自然风光的剪影。
四、结语
六朝时虽混乱,却为中国带来了“竹林七贤”等一批令人神往的文人,他们对于山林的热爱也间接促进了私家园林文化的兴盛。江南园林中的窗较之于北方更重视造景功能,以求在不大的园林中造万千气象。其装饰纹样根植于江南水乡文化与造园者的文人情怀,寓意吉祥,象征了主人的高尚品德。窗造型在古今绘画中的应用与表现也往往不同,窗造型在古代绘画中常依附于建筑上,以建筑上的窗表现故事情节,现代绘画中的窗则脱离了建筑,更多起到分割画面的作用。
(苏州科技大学)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江南园林花窗造型在工笔人物创作中的应用”(SJCX20_1136)。
作者简介:钮丹丽(1996-),女,江苏苏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画创作与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