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由中国民间的歌曲小调、说唱艺术和滑稽戏融合发展而来。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呈现形式,最初起源于原始的祭祀歌曲,后来经过汉唐宋金几个朝代的发展,形成了集音乐、文学、武术、杂技、美术、舞蹈等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而流行音乐作为融合创新最强的一个音乐流派,这几年来对戏曲元素的采用也是形成了新的模式。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包括戏歌、戏腔、中国风等各具特色的风格作品。基于此,本文对这几种作品关于戏曲元素的融合、运用进行分析研究,以便为同仁提供参考。
一、流行音乐中戏曲曲调的直接采用
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戏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曲牌和板腔体模式,有些唱段大多数人耳熟能详。而对这些熟悉的段落,流行歌曲进行融合的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直接将戏曲经典唱段融入歌曲。2005年陶喆发行的歌曲《Susan说》,副歌部分直接选用了京剧《苏三起解》的唱段“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但是主歌部分却填新词用R & B的音乐风格来表达,这种穿插感让人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感受,让歌曲变得更加丰富而生动。2009年徐佳莹发行的专辑《LALA创作专辑》主打歌《身骑白马》,也是采用了AB段的曲式结构,在A段用了流行歌的写作方式,强调诉说感,到了B段副歌部分加入了台湾歌仔戏《薛平贵与王宝钏》的经典唱段。流行部分旋律上的诉说感和戏曲部分大线条的情感宣泄相得益彰,完美融合。2020年开播的综艺节目《上线吧!华彩少年》里,由中国戏曲学院毕业的张晓涵演唱的《打虎上山》,用了AB段的创作模式,A段开头用了一段非常有力量感的说唱,A段结尾处用了一段京剧念白,B段旋律上直接采用了经典唱段《智取威虎山》全曲,然后用新的配器进行伴奏织体的编排。A段说唱的气势感与B段京剧的高腔完美衔接,气势如虹,非常震撼。
二、流行音乐中对戏曲唱腔的模仿
除了直接在创作中使用戏曲唱段之外,流行音乐创作中还有一种是对戏曲唱腔的模仿。比如,流行音乐一般创作模式是在主歌部分,用流行歌曲的写作和演唱方式写主歌部分,而副歌部分的创作采取中国五声调式,写一个大旋律线条,在唱法上模仿戏曲唱腔,这样在主歌和副歌部分形成一种流行和传统结合的艺术表达形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陈升在1992年发表的《北京一夜》,这首歌流传极广,商业上也颇为成功。女声模仿京剧花旦唱腔,男声模仿老生唱腔,流行配器却使用了流行歌曲的编曲方式,是华语流行乐坛最早做融合尝试的作品之一。2006年,周杰伦为电影《霍元甲》创作的同名主题曲更是将说唱元素和戏腔进行了大胆的融合尝试。A段“吓/命有几回合/擂台等着,生死状/赢了什么/冷笑着……江湖难测/谁是强者,谁争一统武林的资格”,这一段用了说唱里的单押技巧,而且flow(歌词律动)变化也比较丰富。在过渡段“小城里/岁月流过去/清澈的勇气/洗涤过的回忆/我记得你/骄傲的活下去”,这一段用了古风唱腔。模仿戏曲甩腔的技巧,在副歌部分又回到说唱,在伴奏织体上和前面的抒情古风形成了强弱对比,也预示着古今文化的冲突,这种对比和冲突在歌词内容思想和音乐风格上经过细心编排和柔和,形成了一种新的统一模式,这种结合在艺术上和商业上都获得了成功。
最近几年,这种风格的作品更是风靡一时,如李玉刚的《万疆》《赤伶》和龚琳娜的《下山》等。创作上都没有跳出流行+戏腔的方式呈现,虽然在创作模式上的创新和突破不多,但是因为朗朗上口,简单易学,也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
三、流行音乐中对戏曲曲调的模仿
对于歌曲结构直接的嫁接或者戏曲唱腔的模仿,这种融合和创作是不容易的,但是一首作品的内核其实是曲调调式,相比调式这个主体来讲,歌曲结构和唱腔似乎只是主体的外衣。即使是没有学过作曲或者音乐初级理论知识的人,也能在听一首歌的时候迅速分辨出这首歌是否属于古风歌曲,是否用了中国的调式,这实际上与调式有关。中国传统调式是五声音阶为主,而西方音乐体系是以七声音阶为主。传统的五声音阶里的音阶编排是有规律的,按照“宫商角徵羽”的音程关系走,没有半音和三整音这样听觉上比较尖锐的音程关系。例如,宫、商之间是大二度,宫、角之间是大三度或小六度,以大二度和小三度构成的三音组合是五声调式最基本的行进模式。
由刘珂矣演唱、百慕三石作词、作曲,发行于2016年的歌曲《半壶纱》,广泛运用了传统五声调式的音阶。“倘若我心中的山水/你眼中都看到/我便一步一莲花祈祷/怎知那浮生一片草/岁月催人老/风月花鸟/一笑尘缘了”,这几句副歌当中频繁运用羽音,并且和声进行上落到了传统小调,这个就是很典型的运用了传统五聲调式里的羽调式。这种传统五声调式让听众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也推动了这首歌曲的传播。
由假寐作词,殇小谨作曲,音阙诗听和赵方婧演唱,发行于2019年的《芒种》,主歌部分用的是西方流行曲调,副歌部分“一想到你我就/Wu/空恨别梦久/Wu/烧去纸灰埋烟柳”广泛运用了五声调式里的羽音,并在和声进行时也落到了羽小调的完满终止。通过乐段分析可知,这首流行音乐作品其实内核用的是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这种传统的典型的中国调式用到一首节气歌里恰如其分,轻快又动听。如果这首歌用了流行的其他西方调式来写,可能会有违和感,在流传度方面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2021年甘肃卫视春晚歌曲《一屋灯火添锦绣》,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将流行与秦腔融合。例如戏歌部分“相思无声/风雨飘摇”,这一句借鉴了秦腔苦音唱腔里常用的五声加变徵的音阶进行,而且是在五声徵调式里进行的,本身的音乐情绪表达是有稳定属性的,但是加了变徵这个五声音调之外的偏音,并且频繁使用,变徵这种本身在五声音节里不太具有稳定性反而富有一种极强倾向性的音符,在表达歌曲内心的愁绪和不安时,起到了极大的帮助。而这首歌的A段流行部分,用了典型的五声羽调式的框架来进行旋律的写作,比如“离家已很远/这固执的少年/故乡像是梦里的照片/伸手触碰又不见”,没有加任何偏音,乐曲旋律一出来就给听众一个很明显的传统曲调的听感。虽然创作模式、作曲结构和编曲配器用的是流行的手法,但是内核确实是以传统中国曲调为作曲技法创作,所以在听感上是流行歌曲,但中国传统曲调的味道很浓。
四、结语
作为一个综合的、包含诸多风格的音乐类型,流行音乐在不断发展创新。中国的流行音乐创作从最初对西方音乐体系的模仿到现在对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选取和融合,似乎走出了一种新的流行音乐风格,而这种常识,从一开始的流行音乐打底,在编配中加入中国传统乐器,到现在创作理念上结合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创作手法来编写和声和旋律,从表面更加走向内核。希望通过这代人的不断努力和尝试,使得我国的流行音乐能够走出一条有着我们自己特色的风格模式,也希望能够通过当下流行音乐这种传播更广的方式,使得传统的音乐元素能够在新的时代更好地发展和流传。
(甘肃省歌剧院)
作者简介:段兴华(1987-),男,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国家三级演员,研究方向为音乐与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