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西湖七月半》看张岱的忠义情怀

2021-11-19 05:22王倩
牡丹 2021年18期
关键词:忠义张岱赏月

张岱,明末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被誉为“小品圣手”,是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他一生经历明清两个朝代,以1644年明朝覆灭、清朝建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在明末,是仕宦世家的富贵公子,生活优越,衣食无忧;清兵入关以后,明亡,清朝建立,本可以继续享受逸乐生活的张岱拒绝做清顺民,披发避居山中,后期生活穷困潦倒,布衣蔬食难以为继,但仍笔耕不辍,安贫著书,直至病故。

张岱人生经历中前后两期转变较大:前期他是生活条件优越的富贵公子,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后期,他为远离新朝而落拓为林中山民,环堵萧然,身边只有破床碎几、折鼎病琴、数帙残书和一方缺砚。鲜明的对比反差中,外人看到的是艰难的生活和衰败的物质条件,然而这却是张岱忠于本心的毅然选择。

张岱的忠与义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旧朝的忠贞,他为了无愧于内心甚至不惜放弃全部富贵荣华;另一方面是对于内心追求的执着和坚守,他的这份坚守不取决于外在的物质条件,也不因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在张岱的一生中,忠义情怀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真切的实际行动,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然本真的流露,这在《西湖七月半》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一、忠于旧朝,毅然放弃富贵荣华

明清两朝士大夫大抵尊重儒学,尤尊宋儒之义理,至清代中叶始偏重汉学。明则始终未有此变,故气节操守,终明之世不衰。不仅如此,张岱的忠义还受家族影响。张氏一族有着代代相传的忠孝观念,尤其是山阴张家五代人可谓忠孝传家。张岱出身于一个仕宦家庭,他的高祖张天福是嘉靖进士,官至太仆寺卿。曾祖父张元忭是隆庆年间的状元,授官翰林编修。祖父张汝霖也是进士,在朝廷中担任官职。张岱生于明代,长于明代,家世条件优越,衣食无忧,早已将明朝作为自己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归属。

明朝覆灭,清朝建立,于历史而言,改朝换代是社会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洪流;对临近五旬的张岱来说,却是无法接受的事实,是不可言说的丧家之痛。所以忠于旧朝是原则,是根本,是不能改变的坚守,对此张岱义无反顾。

张岱面对易代的现实,既有个体的无奈,又有坚决的断舍离。无奈的是明朝的不复存在,凭其一己之力不可能力挽狂澜。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远离新朝和社会,舍弃曾经的富贵生活,才能保持忠于旧朝的内心净土,所以张岱毅然决然地选择避居山中,在贫困潦倒中度日、安贫余生。

曾经的繁华都已成为过眼云烟,对于往昔的生活张岱也只能在追忆中缅怀,借文字来祭奠。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等作品,大多呈现对于往日繁华景象的追怀与留恋,以“梦”为视角,在回忆中、探寻中摸索前朝的遗迹,感知旧代的温度。其自作的墓志铭中“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等语,充分体现出易代之际的张岱充满伤感与留恋的真实心态。

《西湖七月半》选自《陶庵梦忆》,是张岱的代表作品,生动地呈现了杭州人在传统中元节逛西湖赏月的盛况。文章弃描写西湖美景的传统视角,另辟蹊径,将着眼点聚焦在游湖之人,按照观月之态分为5类,这5类人仿佛是大千世界百态之人的缩影。张岱以远观的视角冷冷地看待这些游人,不参与、不靠近,一切都仅为眼中的景象而已。文章表面在写景写人,实则表达作者远离江湖、远离清廷的心志。

“忠义”向来是华夏民族之魂,历朝历代的忠义之士以一己之力使得“忠义情怀”不斷延伸。在张岱之前,确实已有前人的切实行动为张岱作出了榜样,例如太史公司马迁撰写的《史记》。

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从写人立传的角度记载历史,其中就有关于伯夷、叔齐事迹的说明。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以相互谦让王位著称。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勒住武王的马缰谏诤阻止,认为这是不仁不孝的行为;伐纣以后,伯夷、叔齐认为武王以臣弑君不仁,即使天下宗周,他们也坚持仁义,坚决不吃周朝的粮食,最终饿死。伯夷、叔齐等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忠义”一词。

在前人榜样的作用基础上,也许是易代之际文人的普遍心理,忠贞、坚决的张岱毅然放弃了清朝可能给他带来的富贵生活而选择避居山中,从此布衣蔬食。虽物质条件匮乏,但其精神世界富足,安贫自得,守得初心。

二、忠于意趣,茶淫橘虐,书蠹诗魔

张岱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其早期的生活条件为他提供了充分的支持,其墓志铭中记载:“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这是张岱对自己前半生的总结:年少时候是富贵公子,十分爱繁华的场所,喜欢住漂亮的房子,喜欢美丽的婢女来服侍,喜欢有精神的书童,爱穿鲜艳华丽的衣裳,经常吃美食,骑骏马,家里有装饰华丽的灯,爱观看烟火,爱好梨园生活,喜欢吹锣打鼓,爱好古董,喜欢种花养鸟,尤其喜欢喝茶下棋,沉溺于诗书,勤奋忙碌了大半生,全部都成了泡影、梦幻。这看似是富贵公子的普遍生活状态,物质丰富,生活逍遥自在,但是张岱却独对读书写文成魔成痴,自诩为“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喜欢品茶、下棋,钟爱读书写文,虽是在自谦中带着自嘲,又充分体现出张岱对写文著书的痴迷,近乎达到了疯魔的状态。

能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不在意客观条件,也不计较得失,这件事便是这个人真正的追求。“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张岱避居山林,物质匮乏,虽然清贫,但是内心坦然,与读书为伴,以文字为伍,一生著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琅环文集》《石匾书》等作品。

张岱的散文继承了在明万历年间崛起的公安派、竟陵派之长,又独具风格,自成一家,格调清越,描写生动,造句新奇。《西湖七月半》一文,特色鲜明,目之所及都是清丽雅致的景色,笔触诙谐却犀利,谈笑间表达思想情感,将小品文推到了新的高度。

(一)精于生动传神

《西湖七月半》看似轻描淡写,却写活了灵魂。写名娃闺秀,“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这类人笑着、闹着出场,坐在最明显的位置,以突出的动作吸引别人的注意,作者将此类人左顾右盼的张扬充分展现出来,故意为之的声音、夸张的动作跃然纸上;写市井闲徒,“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此类人完全不知道何为“雅”,不注重衣服的整齐,不在意个人的形象,也不顾个人行为对他人带来的影响,任意为之,不懂“雅”也不装“雅”,市井闲徒“招摇过市、高调浅薄”的形象被成功塑造了出来。

(二)善于营造氛围

《西湖七月半》貌似不着笔墨,却彰显出情怀。如“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此句对于“吾辈”之“雅”不着一字,却以环境气氛之幽雅充分得以映衬,张岱借荷花的清幽淡雅衬托酣睡于荷花池中之人的雅致,同时这种远离喧嚣、不屑世俗的实际做法,足以詮释张岱果断放弃世俗富贵与其内心之“求雅”密不可分。

(三)长于幽默诙谐

《西湖七月半》看似简单描述,却暗含褒贬、袒露内心。作者写人们游湖赏月,平日里“巳出酉归”,上午十点左右游湖,结果下午六点左右月亮刚一出来人们却已然回家,躲避月亮像躲避仇人一样;而七月半这天“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展现人们赏月心情之急切,盼望着早点看到月亮,流露出对月亮的钟爱之意;旋之“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结果不一会儿,官府赏月的宴席散了,人们赏月的兴致也都一下子没有了,急着离开,簇拥着离去,人越来越少,很快就走光了。

此句虽未明言,但平日与七月半游湖时间的对比,七月半这天游湖赏月开始人们心情的急迫与后来匆匆离开的决绝,这种前后态度的反差足以见得人们对于“看月”并不真正在意,不过是流于表面、凑热闹、走形式而已,所谓的游湖赏月只是展现“雅”的表象,并不是真正的求“雅”,对于刻意装“雅”行为的鄙薄才是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本意。

作者的本意并没有直接表达,而是通过诙谐之笔,以戏谑的口吻描述出来,用语幽默、随意,但其个中滋味读者自有品评。

三、忠于初心,不入世俗,冷寂孤高

张岱由明朝时期的意气风发,到清之后的“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人生经历前后的转变可见一斑,如此的失落不仅体现为作者物质生活条件的急转直下,还有作者处事之态的变化。

《西湖七月半》中将看七月半之人分为五类。其一,达官贵人,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此类人讲究排场、打着看月之名,名实不符;其二,名门闺秀,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此类人装腔作势、浮夸做作;其三,名妓闲僧,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其四,市井之徒,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这一类人粗俗且带着痞态;其五,清高雅士,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此类人低调内敛,看月是出于本心且不希望引起他人的关注,实为遵从本意、真正看月。张岱对此五类人的描绘,通过暗含褒贬的评说巧妙地将写景、叙事、抒情完美结合、熔于一炉。

游湖赏月之人看似为五类,实则还有一类。游客散尽之时,隐藏的第六类人出现了,那就是作者之流。赏月之众均已离去,作者出现了,并与着意看月之人汇合于一处共同游湖赏月,黎明将至,清高雅士也已散去,将船停靠在荷塘之中,借十里荷花的纯净清香来烘托人的内心清明、低调内敛,此才为真正的高雅,也正是作者之流的真正追求。所以作者从最开始的远观、不入赏月的人潮转而“往通声气,拉与同坐”,与知音相伴,同雅士相邀,原来作者不是不入世俗,而是在等志同道合的知己。

为追求而执着坚守,遇变故仍不改初心,同样见于北宋龙丘居士陈慥。陈慥,字季常,信佛,饱参禅学,一生经历以“异”著称。少年之时血气方刚,希望成为豪侠之士;壮年之时为施展抱负折节读书,转而成为学士;晚年之时终因不遇,退而隐居。陈慥毕生都以为北宋朝廷效力为目标,折节读书是为效力朝廷,隐居山林也是为效力朝廷。远离江湖,弃荣华、舍富贵,都是执着的追求使然。

张岱避居山林是远离新朝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作者对易代之际世俗百态深刻感知的结果。同道出,则作者出;知己不再,张岱则冷眼旁观,再热闹、再繁华也与己无关。处世生存皆立足本心,超然于物外,执着于追求,坚持自己的坚持,不屑周遭的不屑,正是张岱的忠义情怀。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项目“大学语文课程发挥隐性育人功能的途径研究”(GJB1320393)

作者简介:王倩(1984-),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近代汉语。

猜你喜欢
忠义张岱赏月
体悟人生,感悟孤独
体悟人生,感悟孤独
——领悟张岱的“痴”
传话游戏
中秋赏月邀请会
中秋赏月
这条忠义街
中秋一起来赏月
朋友的情谊
别样的中秋赏月
论张岱小品文的“以诗为文” ——以《补孤山种梅序》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