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婉约词作艺术成就分析

2021-11-19 05:22葛昕怡
牡丹 2021年18期
关键词:小序词作东坡

众所周知,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全才式的艺术大家”。这位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方面成就都为人称道。他有着独特的健朗诗风,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作为豪放词的首创,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论述鞭辟入里,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位列“唐宋八大家”;由于书法上的极高造诣,成为“宋四家”之一。然而这些成就中并不包括婉约词,人们多研究他豪放词的成就,少有人提及他在婉约词方面的成就。实际上,苏轼对婉约词也有自己的思索并有所成就,本文将从他一直以来为世人所忽略的婉约词入手,从情感胸怀、题材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结合具体词作分析其艺术成就及其如何推动了整个婉约词的进步,完善对其“全才式的艺术巨匠”美名的全面理解。

一、情感胸怀上的突破

苏轼的婉约词情感上真挚朴实,摆脱了轻浮矫揉之風。这些词作大多即景而发,在有感触时尽情描绘,加上他自身豁达自如的性格,其婉约词在情感上显露得更加浓烈,在“愁”与“豁达”之间总是不断地冲突与转换,而这种跳跃恰恰加重了人们对于其婉约词的共鸣。同时,他在婉约词中关于世事的思索和豁达的表现,也使得婉约词不只限于婉约,而更具一种胸襟开阔之意。

以婉约词中最常见的爱情诗为例,苏轼的词作也不是简单浅显的思妇之语,而是更加深沉的感动。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他对亡妻的爱并不是体现在热烈的执手、深情的对视中,而是选择最简单平常的生活场景来表现这种自然如水的感情,可是人离开水难以存活的苦楚也同时跃然纸上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这首悼亡词是用词悼亡的开山之作。全词摒弃了花间派的典型意象“残月”“云鬓”“粉泪”等,用最平实的语句串联起叙事、写景和抒情。没有任何华丽辞藻的“纵使相逢应不识”一句就足以让听者落泪,料想他对妻子思念之深切。一个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梳妆场景可以引人和词人一同“惟有泪千行”,这就是用真心写真心的魅力。

再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其中不仅仅表达了对其弟子由的思念、天各一方而远离故土的乡愁,更加表达出了自我开导的豁达。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写于苏轼因新旧党之争辗转多地,已与苏辙阔别七年之久的中秋之夜,上片强烈地表达了自己思念家人而不得的愁苦,一句“把酒问青天”道尽了乡愁,想要回家却因“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不得,写尽了对现实生活不满而想要逃避可是又对现实有所眷恋的矛盾。下片话锋一转,他宽慰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接着给所有思乡者以最美好的祝愿。在这种达观之下,人的思绪和愁苦若隐若现,却也更深入心底,容易引起强烈的共鸣。

二、题材意境上的突破

从词初创时期的花间派开始,这一文学体裁多被局限于和曲而作,作为一种比较通俗的文学形式存在,其内容多为风花雪月,偶有离情别绪,但是整体的题材范围较狭窄,情感并不真挚,只用于赏乐。到了李煜、欧阳修等人,词作的意境有所突破,但依旧未摆脱曲调的束缚,拓展极其有限。

到了北宋中期,苏轼大胆突破了曲调的约束,开始即景即情作词,将婉约词作的范围从单一用途扩展到咏物词、田园词等,可以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和情景运用。纵然在当时对这一做法颇有争议,但是也有陆游等了解其意义的人辩白道:“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乐府,多不协律。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阳关曲》。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说明东坡这种抛弃曲调的做法并不是无知,而是为了更好发展词这一文学样式,使之贴近人的生活。

题材上的突破必将导致意境上的突破,不局限于爱情诗的词必然不限于表现缠绵悱恻的意境。如苏轼的咏物词《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则流露出幽怨缥缈的离愁与漂泊际遇带来的彷徨。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全词借杨花喻人,写漂泊无依之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用奇妙的想象和无情的数字极写惜花伤春之情,更突出这一情感的浓烈。“离人泪”更使得杨花和人的情感交织交融,创造出婉约却不缠绵的独特意境,与旧时的婉约词划清界限,更有余音袅袅之感。

三、表现手法上的突破

苏轼写词“以诗为词”,借用了很多诗歌中的手法,使得词作更加完善。

首先是小序和典故的应用。苏词的小序常涉及时间、地点、事件等关键因素,帮助记录该词兴起源头,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交代了创作该词的背景和缘由,让词更易理解。典故则可以帮助词作在有限的字数中用更凝练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的情感和哲思。如《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中“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几句,使用了庄子齐“天籁”“人籁”、宋玉区分“大王之雄风”“庶人之雌风”、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等三个典故,表现出逆境之中词人仍然胸怀坦荡,积极提升自身主观精神修养的人生态度。总之,小序和典故使得词的语言更具表现力。

其次是将比兴手法从诗借用而来。例如《西江月·梅花》上片“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使用比兴,写“海仙作使者探望冰姿仙骨的梅花”这一虚景,意在引出下片对于陪伴自己多年的朝云的赞赏与怀念,借用梅花与朝云相似的品行和姿容表现她的高洁美丽,此处借用比兴手法使得描绘更加含蓄却又在表情达意上尤为酣畅淋漓。

再次是议论的引入。引入议论使词作的哲理性得以凸显,也更好地适应了对各生活场景的适应。如《满庭芳·蜗角虚名》开篇“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对热衷追求世俗名利的社会风气进行了嘲讽;《沁园春·孤馆灯青》词中“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更表达出自己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

四、结语

纵使不被大众所称赞熟知,苏轼的婉约词也绝不是他一众艺术成就中的缺陷,而是其艺术成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苏轼在婉约词上所作出的情感、意境、手法等各种突破,使得婉约词进入了更加高雅、适用面更广、表情达意更自由的崭新境界,因而在文学史上的意义绝不亚于他开创豪放词的功绩。由此观之,苏轼的婉约词不应被他其他成就的光芒所掩盖,后世更有生命力的婉约词皆源于此,而苏轼本人的婉约词更应被正名与再三品评。

(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简介:葛昕怡(2001-),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小序词作东坡
胡安国《春秋传》征引诗小序考
伦理与自适:《归去来兮辞》小序中所揭示的陶渊明归隐原因分析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东坡画扇
更 正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芮良夫毖?小序》研究
凭词寄意 柔情似水——近代词作名家韦瀚章
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