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体现

2021-11-19 05:22戴国庆
牡丹 2021年18期
关键词:宗族水乡葬礼

艺术来源于生活。作家会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把生活元素与文学作品有机结合,丰富文学作品内容,增强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吸引力。民俗文化是作者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作家会从家乡民俗文化的角度创作文学作品,拉近读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为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提高读者文化素养。

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将民俗文化融入现代文学作品之中,升华了文学作品思想。读者可以在阅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时品味民俗文化,进而传承、发展民俗文化,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本文主要概述民俗文化,研究文学作品中体现民俗文化的意义,分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

一、民俗文化概述

民俗文化指的是在中国各地区流传的风俗文化。民俗文化可以拆分为“民”“俗”“文化”,“民”即人民大众,“俗”即风俗、习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民俗文化是人民大众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风俗、习俗,隶属于精神层面。我国记录了各地区民俗文化,并深入研究了各地区的民俗文化,希望促进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正确地引导人民群众学习、研究民俗文化,以发挥民俗文化的正面价值。文学作品蕴含着中国民俗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载体,对于促进中国民俗文化传承具有积极意义。

二、文学作品中体现民俗文化的意义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华儿女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有助于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力。当前,我国学者积极地研究民俗文化,探究民俗文化发展路径,构建民俗文化发展体系。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拥有了更多学习、研究、传承、创新民俗文化的渠道。除了科学技术促进了民俗文化传承、发展之外,文学创作中蕴含的民俗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本文从作者的角度研究文学作品中体现民俗文化的意义。一方面,有助于与读者对话、交流。有的作者从家乡中的民俗文化获得文学创作灵感,在文化作品中以民俗文化抒发情感,这更容易与读者对话、交流,打动读者。另一方面,有助于丰富作者文化知识。有的作者会把自己所学习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融入文学作品之中,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文学作品创作水平,而且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

三、中国现代文學作品中的民俗文化

(一)汪曾祺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体现

中国现代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加入了民俗文化元素,极好地传承了民俗文化,为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示范。汪曾祺就以自己的故乡苏北水乡作为《受戒》的写作背景,为读者生动地描写出了苏北水乡美景。他将“车”“捋”等家乡特有的俗字应用到《受戒》中,拉近了同苏北水乡读者的距离。对于其他地区的读者来讲,其可以领略到苏北水乡的美景,感受到苏北水乡的生活气息,了解到苏北水乡的民俗文化。

(二)陈忠实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体现

《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阅读《白鹿原》这部文学作品,可以了解陕西关中地区的民俗文化。《白鹿原》中描写了拜祖先的画面,这体现了中国的礼仪文化、中国的道德规范。同时《白鹿原》中传承了“对父母要孝顺,对兄长要恭敬”的孝悌文化。《白鹿原》中描写了吃面的场景,而他们所吃的面条就是当地面食特色,叫作“BiángBiáng面”,“Biáng”字就曾在陕西关中流传的歌谣中出现。

(三)张承志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体现

《黑骏马》是张承志的一部文学作品,在《黑骏马》中,作者描写了内蒙古草原的景色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展现了内蒙古人民的生活。游牧文化是内蒙古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黑骏马》中,可以看到蒙古族的游牧生活。读者在阅读《黑骏马》时仿佛进入了真实场景,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生活,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豪放性格等也极大感染着读者。

(四)莫言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体现

莫言在文学作品创作之中也加入了民俗文化元素,民俗文化成了作品的点睛之笔。其中,莫言在《红高粱》中就融入了民俗文化。比如,《红高粱》中就描写了嫁人的场景。在嫁娶时,姑娘需要坐上花轿。花轿属于民俗文化,娶亲的男方需要准备花轿,以迎娶女方。俗话说“上错花轿嫁错郎”,可以说婚姻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新娘与新郎日后的幸福。因此,人们需要谨慎地对待婚姻。作品中描写了喝酒的场景。喝酒的人会一口气把碗中的酒喝光,这样极大地体现了喝酒人的气势、豪放,读者可以从喝酒中感受到当地的风俗文化。《红高粱》中所融入的酒民俗文化,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激发读者探究酒民俗文化的热情,深化读者对酒民俗文化的认识。

(五)霍达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体现

《穆斯林的葬礼》是霍达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在文学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读者可以从《穆斯林的葬礼》中了解民俗文化。在爱情的描写、叙述中,作者就加入了民俗、宗族民俗元素。《穆斯林的葬礼》中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与他们的宗族文化不同、信仰不同有重要的关系。对于读者来讲,其可以认识到宗族文化、信仰对爱情发展的制约。读者需要辩证看待宗族文化、信仰,既需要认识到宗族文化、信仰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又要认识到宗族文化、信仰对社会、人的发展的负面作用。之后,不断地传承、发展宗族文化、信仰等民俗文化,发挥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意义。在穆斯林被埋葬时,男性需要参与葬礼,而女性不需要参与葬礼,这是当地民俗文化的一大体现。对于参与葬礼的男性来讲,他们需要念《古兰经》,以哀悼亡人。读者在阅读《穆斯林的葬礼》的过程中不仅会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而且会被描写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使得其愿意主动地探究民俗文化。

(六)王鲁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体现

王鲁彦善于从社会底层寻找文学创作灵感,将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生活习惯等融入文学作品之中。在《鼠牙》这部文学作品中,就描写了鼠婚风俗。透过鼠婚风俗可以了解到人们的内心状态,看待人性的复杂、自私、狭隘等。这种风俗文化制约着人们发展,不利于人们释放自我。也就是说,民俗文化有糟粕之处,不值得传承。作为当代人,则需要科学地对待民俗文化,吸取民俗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

(七)鲁迅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体现

鲁迅在文学作品中加入了民俗文化,以民俗文化讽刺社会。比如,《药》中就描述了人血馒头能够治肺病的民俗。但是人血馒头真的可以治肺病吗?显然,人血馒头并不能够治肺病。然而,人们依然相信人血馒头可以治病,可见当时的人是多么的愚昧无知。这是鲁迅弃医从文的重要原因,他想通过自己的文笔揭示社会黑暗,唤起当时无知的中国人,以拯救中国人。研究发现,鲁迅善于应用民俗文描写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作品的思想、情感。读者可将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作为剖析人物思想、作品主旨的切入点,以便更好地认识到民俗文化在作品中的意义,理解作品。

四、结语

在新时期,我国人民要认识到民俗文化的价值,主动探究民俗文化,做民俗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由于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蕴含着民俗文化,读者有必要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汲取民俗文化,以不断地增强自身文化修养。

(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简介:戴国庆(1965-),男,湖南新邵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宗族水乡葬礼
为冰川举行“葬礼”
这是在葬礼上听过最多的一句话
唱不尽水乡幸福多
梦里水乡画里藏
水乡哪里美
水乡的美,最美在人
不可思议的太空葬礼
79首同名民歌《放风筝》的宗族关系
代际分化与“俱乐部式宗族”的形成
一个汉族宗族的认同符号——重庆永川松溉罗氏宗族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