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慧娟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中指出:体验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各种感官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它重要的价值不在于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动力。由此可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必要开展体验式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体验式教学有哪些主要策略?下面,谈谈笔者的主要做法。
一、重组与整合教材,设计情感体验活动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素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用好教材,是教师上好课、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接受水平等,紧扣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恰当的重组和整合,设计情感体验活动,以增强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包括对教材的“活动园”“相关链接”“阅读角”等内容编排顺序进行调整,对教材资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加与教材内容切合的音视频等。
如,教学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爱和平——战争带来的伤害》时,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阅读角”。该活动的教学意图是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生命、健康财产上)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此起彼伏的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第二个是“活动园”。其教学意图是让学生了解战争给儿童带来的伤害。身处和平幸福新时代的学生只能通过文字、图片和影像了解战争所带来的伤害。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教师应该从儿童的视角选择适切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在事实面前,既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危害,又不会留下心理阴影。教师可对教材进行以下重组与整合,在教学引入环节设计如下教学活动:(1)教师播放学生参加“六一”文艺庆祝活动照片和视频,呈现学生幸福的生活。提出问题“童年应该是最无忧无虑的,那些战乱中的儿童过着怎样的生活呢?”(2)出示“无家可归的儿童”“在帐篷里学习的孩子”两幅图片,直接引出“活动园”的第二个内容“战争给儿童带来的伤害”。看到这两个图片,你想到什么?有什么感想?(3)通过图片、数据,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带来的危害。通过以上学习素材及问题,在强烈的对比中,学生认识到,现在的学生过着欢乐的“六一”活动是多么幸福的,“二战”中儿童受到的伤害是多么悲惨的。从而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同龄人,并用同龄人的眼光看待战争,用同龄人的心灵感受战争,这样,学生对“二战”的危害在情感的体验、认识的体验上就更加强烈。学生认识世界大战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伤害,从而深刻认识到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
二、游戏活动,增强实践体验
(一)在游戏中调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安排了走到生活中进行观察、调查等内容,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体验模仿,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采用调查的方法,把教学内容融合在游戏中,寓教于乐。如,在教学小学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时,教师以游戏的形式调查本班学生民族情况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做“我们是一家人”的游戏。音乐响起,同一个民族的學生快速抱成团,让同一民族的学生又快又团结。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地得出调查数据,呈现调查结果,既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又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调查结束后,引导学生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学会尊重不同民族的同胞,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二)在游戏中实践
小学生都具有好动的天性,对事物抱有好奇的心,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喜欢玩游戏,在游戏中容易产生疑问,进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知识生成过程,获得学习的快乐。游戏体验教学可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体验和知识,对提高认识和转为自觉行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教学小学一年级下册《我想和你一起玩》一课时,教师可设计“同舟共济”体验游戏。教学时可这样操作:(1)出示游戏规则:每组地上放一张报纸,每小组出五个人,由组长选出,在最短时间内全部都站在报纸上的小组获胜。(2)组长选人,制定选人标准和小组的研究活动方法。(3)各小组成员进行体验游戏。(4)请最快的小组汇报成功经验,表达与人合作的方法和快乐感受。在游戏中,学生懂得与同伴相处时要互相尊重和理解,学习交往的基本礼仪,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和伙伴一起探索知识的快乐,培养学生乐群品质。
三、开放式活动,增强交流体验
小学生社会经验少,知识面较窄。教学时,教师为学生提供材料、搭建开放式的平台、组织开放式的活动,从而有效拓展学生视野、增强教学效果。
(一)组织开放的活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是孤立的、封闭的,它与家庭和社区有合作、有交集。教学时,教师可以发掘和利用各方面的资源,组织开放式的活动,为学生开阔视野。如,在教学小学五年级下册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时,如何把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传递给学生呢?由于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人民当时的生活,工农红军一边跟敌人做斗争一边自力更生发展生产的生活离现在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学生很难感受到当时井冈山人民和工农红军的生活艰苦情况和不畏艰辛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教学时,可组织讲演故事活动,增强学生交流体验。课前,学生收集井冈山人民生活的资料,编成故事,并进行试演。课中,学生代表上台讲演故事,其他学生边听故事边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揣摩,把自己的感受融于其中……学生在编故事和讲演故事中已经结合教材内容,与教材对话、与历史对话、与环境对话,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井冈山精神就自然而然地烙印在学生心中。对于“新时代青少年是否仍要坚持井冈山精神”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行班级辩论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展开辩论。学生在辩论中明晰,新时代需要井冈山精神,作为祖国的未来,青少年更加要坚定执着地追求理想,实事求是地闯出新路,艰苦奋斗攻克难关,依靠群众争取胜利,让井冈山精神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二)开放多元地评价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倡导开放、多元、整体的儿童评价观,通过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激励每一位儿童,促进每位儿童的品德发展与生活能力的提升。如上述《中国有了共产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中,学生开展讲演故事活动之后,可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对他人进行评价,教师再给予适当评价。学生在师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讲演故事水平、认真倾听等的评价中,获得学习的动力、促进良好品德的发展。
四、活动整合与延续,增强认知体验
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能力与智慧的增长是在生活中综合地实现的,是一个连续发展、螺旋上升、层层递进的过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加强与家庭、社区等合作,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当地实际,巧妙地将课程活动与班级活动、学校德育活动、少先队主题活动、社区活动、节日庆典活动等进行整合,从而增强学生认知体验,提高教育实效。
(一)与学校德育活动整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与学校德育活动进行整合,可深化或拓展课程教学的重点,实现课堂教学与学校德育日常活动的良性互动。如,在教学小学五年级下册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时,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重要的教育目标。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从上到下都举行“童心向党”之童谣创作活动和绘画比赛活动、“学党史 知党恩 跟党走”主题书信活动等教育活动。教师可抓住这个契机,加强与其它学科、学校活动的联系,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通过写童谣、绘画、给党的一封信、为共产党员点赞等活动,把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课堂教学活动中延伸出去。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大会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祖国繁荣富强”等。当听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时,学生跟着视频里现场的人民一起鼓掌,一起欢呼,一起高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不断升华。这样的整合与延伸,让爱国、爱黨切实落实到行动中,让课程能够持续不断地、广泛而深入地影响学生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获得彼此联系、不断深化认知体验。
(二)与少先队活动融合
少先队活动是小学道德教育的主要平台之一,着重于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与少先队活动进行有效整合,能够大大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如,教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时,与学校少先队“爱心义卖”活动、“630扶贫济困日”活动融合,将“爱心义卖”活动所得款项去慰问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让学生知道生活处处有爱心,能从细节处发现关爱,愿意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关爱他人。
(三)与班级活动结合
班级是学生的小世界,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场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与班级活动结合,可丰富学生体验、增强教育效果。如,《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一课目的之一是让学生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教师可在教学后,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烈士陵园祭奠烈士,了解烈士的事迹,瞻仰烈士纪念碑,在烈士墓前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进而深入拓展认识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的辛亥革命,他们救国救民浴血奋战,为实现民主共和、为中华民族复兴所付出的努力,从而促进认知、明理、导行统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多种形式体验活动的开展,多种体验措施的并行,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实践体验、对话交流体验和认知体验,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实效。
责任编辑 陈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