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慧 叶 玲 齐胤良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高压氧科,安徽合肥 230011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时,患者死亡率高。经抢救后,患者病情可逐渐稳定,但极有可能发生神经功能缺损[1]。吞咽障碍为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主要表现之一,患者自主进食困难,长此以往,可导致营养供应不足,阻碍病情好转[2]。西医常用的治疗吞咽障碍的方法以吞咽功能训练等为主,中医则强调将针灸治疗[3]用于吞咽功能障碍治疗期间[4]。有研究指出,与单纯针灸相比,在针灸的基础上联合采用高压氧治疗,效果更佳。故本院将中医理论应用到了疾病的治疗中,通过针灸的治疗方式改善了患者的吞咽功能。本研究于本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随机选取92例作为样本,观察了高压氧联合针灸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随机选取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46)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龄(65.18±3.65)岁,平均 NIHSS评分(18.4±1.5)分。对照组(n=46)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66.39±4.20)岁,平均NIHSS评分(14.5±1.1)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确诊急性脑卒中;②伴有吞咽障碍;③无意识异常;④患者知情同意;⑤依从性良好;⑥本研究已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排除标准:①非急性脑卒中所导致的吞咽障碍者;②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者;③精神类疾病者;④意识异常者;⑤中途退出者。
两组均常规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同时予以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高压氧治疗。
1.2.1 针灸 选择廉泉、风池、百劳、玉液等为主穴予以针灸,共治疗28 d,方法如下:①消毒针刺处,采用3 mm毫针刺入廉泉,轻捻5次;②2寸毫针针刺风池,10 min/次;③2寸毫针针刺百劳,平补平泻5次;④玉液穴针刺时使用毫针长度为1.5寸,进针得气后轻捻5次。
1.2.2 高压氧 患者连续接受高压氧治疗30 d,方法如下:①做好高压氧准备,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戴面罩,进入高压舱(烟台宏远氧业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63262254,编号:17-Y3600-007-03);②高压氧舱压力设置为0.21 MPa;③嘱患者在高压氧舱内吸氧60 min,20 min休息1次,分3次吸入,1次 /d。
1.2.3 吞咽功能训练 ①发音:指导患者首先发出简单的a、o等声音,后发出yi的声音,最后进行缩唇训练,做吹灭蜡烛的动作,促使咽喉反射,促进吞咽功能恢复;②舌部:嘱患者张口,将舌头伸出口外,并在嘴的外部左右活动。同时练习利用舌尖舔舐嘴唇,促进肌肉功能恢复,帮助改善吞咽功能;③面部:应鼓励患者做面部运动,包括微笑、露齿笑、挑眉、皱眉、鼓腮等,3次/d,促使面部肌肉功能恢复;④咽喉:可采用棉签蘸凉水滴于患者咽喉部位,刺激吞咽反射,使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
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5]、吞咽功能评分[6]、健康调查量表 36(SF-36)评分共3项指标[7]]、治疗情况[8](包括有效率、营养不良率、感染率3项指标)、康复情况(包括营养支持时间、自主进食时间、出院时间3项指标)[9]。吞咽功能采用洼田氏饮水评分评价,1分代表正常,2分代表可疑,3分及以上代表异常。NIHSS评分为0~42分,得分越高代表卒中越严重;SF-36共100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观察组NIHSS、吞咽功能以及SF-36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吞咽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NIHSS、吞咽功能、SF-36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NIHSS、吞咽功能、SF-36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NIHSS 吞咽功能 SF-36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6 18.4±1.5 8.7±0.9 4.6±0.4 1.2±0.5 58.5±2.6 89.6±3.3对照组 46 19.1±2.0 14.5±1.1 4.9±0.5 3.6±0.8 59.0±4.1 72.4±3.6 t值 0.577 6.584 1.201 7.415 1.021 9.540 P值 0.985 0.021 0.871 0.018 0.902 0.010 t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值 5.140 6.141 9.410 P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值 0.032 0.029 0.013 t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值 4.215 5.141 5.021 P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值 0.034 0.031 0.031
观察组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80.4%(P<0.05)。观察组营养不良率(2.2%)、感染率(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n(%)]
观察组营养支持、自主进食、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d)
表3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d)
组别 n 营养支持 自主进食 出院观察组 46 3.4±0.3 4.5±0.4 6.8±0.7对照组 46 6.8±0.5 7.3±0.9 9.9±0.9 t值 13.201 12.001 10.456 P值 0.022 0.024 0.036
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有关,需于发病后及早干预,方可保证患者能够自主进食,并提高机体免疫力,促使病情好转,避免长期营养支持造成经济压力。本院常规通过发音、舌部、面部、咽喉四种训练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上述训练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锻炼与吞咽有关的各部分肌肉群,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但单独依靠吞咽功能训练的方法治疗,难以取得明显疗效,且需长时间实践方可取得效果。
祖国医学认为,脑卒中属于“中风”范畴,该疾病的发生与脏腑虚损有关[8]。中医理论指出:“气为血之帅”,以及有“气行则血行”之说,罹患中风的患者,多为老年人,患者本身脏腑功能减弱,气虚严重,久而久之则可导致津液供给不足,最终诱发中风[9]。而受中风的影响,患者血液循环受阻、经络不通、阴阳不和,长此以往吞咽功能障碍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0]。针灸为中医治疗急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手段之一,本院主要选择廉泉、风池、百劳、玉液等为主穴予以针灸,对疾病进行了治疗,选择上述穴位针刺,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帮助修复已经受损的脑神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间接帮助吞咽功能恢复,缩短自主吞咽的时间,使患者不需要依靠营养支持即可正常生活,维持机体营养平衡,使预后得到改善[11]。本研究发现,采用针灸的方式对疾病进行治疗后,对照组患者NIHSS、吞咽功能、SF-36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神经功能有所改善,吞咽功能同样有所提升,生活质量提高,提示上述方法的应用可帮助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吞咽障碍,有利于改善预后。对照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治疗有效率为80.4%,营养不良率为30.4%,感染率为19.6%,提示疗效有待提升,不良事件发生率高。通过对康复情况的观察发现,对照组患者营养支持时间为(6.8±0.5)d、自主进食时间为(7.3±0.9)d、出院时间为(9.9±0.9)d,提示康复时间长。
高压氧同样为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主要方法之一,患者需处于纯氧环境中,在一定压力下吸氧[12]。脑卒中患者,多伴有脑部缺血缺氧,临床研究发现,患者经过治疗病情稳定后,脑部同样存在半暗带,考虑与神经功能缺损有关[13]。采用高压氧治疗疾病后,患者微循环可有效改善,此外,患者的脑细胞也可逐渐恢复[14]。在充足的氧气供应下,患者机体炎性反应也将有所减轻,这对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以及病情的好转与预后的改善,均具有重要价值[15]。本研究发现,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用高压氧治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吞咽功能、SF-36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神经功能进一步改善,吞咽功能恢复幅度更大,生活质量更高。观察组患者有效率、营养不良率、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疗效与安全性均更强。观察组患者营养支持时间、自主进食时间、出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康复速度更快。
综上所述,采用高压氧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吞咽功能恢复,促使自主进食,减少营养支持以及住院时间,此外,还可预防营养不良,降低感染率,提高有效率,可帮助改善患者预后,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