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伤体育”对大学生情绪调控研究

2021-11-19 13:45:42王开广
关键词:疗伤体育运动情绪

韩 巍,王 涵,王开广

(1.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同 037009;2.泰国格乐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泰国曼谷10700)

“疗伤体育”就是结合个人日常生活以及自身心理设计适合的体育运动方案,从而调节自身潜在的心理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科技的迅速发展,生活环境与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就业等压力,使其焦虑、抑郁等情绪严重加大,导致大学生产生诸多心理问题从而造成很多负面危害的事件。从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对大学生情绪与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方面调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发现虽有相关方面的研究,但在全方面的调控还有所欠缺[1−2]。通过“疗伤体育”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和缓解这方面的问题,使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产生积极态度和对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依据当代大学生情绪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网等数据库进行查阅,以“大学生情绪”“体育运动”等为关键词进行与之相关文献的检索,进行整理、审议并且从中获得有力依据。

1.2.2 访谈法

通过对不同学校大学生进行微信、电话、实地访问,从而获得更切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对相关体育运动方面专家的访谈,能够更准确更有针对性更合理的规划体育运动。

1.2.3 信息研究法

通过互联网、数据统计库,对相关的事例研究分析说明。

1.2.4 逻辑分析法

通过研究和分析相关资料和大学生负面情绪形成原因以及学校采取的方式方法,进行推理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因负面情绪引发的相关事件分析

通过查询互联网、报纸、今日头条以及搜集相关文献,统计出近年来大学生由于无法控制负面情绪而引发的一系列相关事件,造成诸多不良影响,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以及相关事件分析

另外,根据中国青年报最新报道,大学生抑郁症发病率逐年攀升,并且有数据显示大一和大三是抑郁高发期。据人民日报所报道,抑郁症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2−4]。那么导致大学生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教育方式的改变。在中小学时期,通常采用严管严教的教育方式,家长严格地掌控孩子的时间,尽可能地安排所有时间,从小学习压力大,缺乏自主意识,缺少体育锻炼导致学生自我封闭,心理扭曲。到升入大学,教育方式由严管变为自管,从而导致学生会变得容易偏激,走极端。

第二、生活方式的改变。由于环境的改变,学生的思想变的开始放纵,做事急于求成,不务实,导致借贷、加入传销。

第三、生活压力的增加。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家庭条件等压力使大学生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变得压抑。

第四、心理辅导的缺乏。首先是大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自身心理问题,不愿意去求助,其次是心理辅导只是等待式的,没有主动去寻找和沟通,对学生的了解不足,无法系统跟踪治疗。

第五、学校体育相关活动较少,体育设施缺乏,体育场地利用时间较少,体育社团因人力、物力、财力等问题导致活动开展不足。

因此,我们要构建“疗伤体育”系统,不间断地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促进大学生发展,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5−7]。

2.2 通过体育活动调控学生情绪现状分析

根据目前的相关研究资料来看,有很多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来调节情绪,见表2。例如:通过瑜伽、普拉提对女大学生的抑郁、焦虑等情绪进行调控;通过健身气功、太极拳以及跑步等体育方式来调节焦虑、急躁等情绪;通过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或是体育舞蹈等体育方式来调节抑郁等多种体育活动去调节[8−10]。

表2 体育调控方式与调控对象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有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的相关研究,但仅仅是单当面地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来宏观调控,并不是针对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体态、不同年龄等方面,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通过符合自身的运动形式、运动时间、运动频率以及运动强度设计合理的体育运动,也缺乏系统的模式,从每个学生的生活、身体以及心理方面去进行有效地调控。

2.3 学校对大学生体育行为干预现状分析

通过访谈调查高等学校的相关体育社团以及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到,每个体育社团都会举办自己相关的活动或者赛事,但是因为经费、场地等因素导致活动的举办次数人数会受到限制。具体相关体育社团与举办的相关体育活动情况,见表3。

表3 学校体育社团以及其活动开展情况

除上述的体育社团举办的相关活动外,还有学校开展的活动。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主要是两个方面,分别是体育校本课程和运动会。

从学校目前所开设的课程方面来看,又分为体育专业类专项课程和非体育专业类的普修公共体育课程。开设的内容有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体操、田径类、健美操、瑜伽、游泳、体育舞蹈、健身秧歌、毽球、健身气功、花样跳绳和跆拳道等课程,每个课程都配备有相应的教师教学。但是,无论在体育的专项课程还是在非体育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侧重点还是在学生学会体育技能和提高身体素质,很多情况都疏忽了体育的另一个功能就用于调控情绪、调节心理和释放压力。不仅如此,因为教学的普适性,无法根据不同类型人群做出针对性的体育运动。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很多高等学校,在教学的同时忽略了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也无法做出针对性地指导。从而导致无法有效地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影响学生参加运动的兴趣[11−12]。

在运动会方面,学校举办的次数、运动会所设竞赛项目、运动会的奖项以及学生参加运动会的意愿,这些都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因素。除学校存在的体育活动外,对需要情绪调控的学生没有合适的运动场所,也没有专业的教师指导,学校对学生心理情绪方面不够重视,也缺乏专门的系统的体育调控模式。

2.4 构建“疗伤体育”模式

从“疗伤体育”提出以后,有学者对此已有一定的研究,从大学生的情绪调控来看,进一步研究“疗伤体育”已势在必行。“疗伤体育”模式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有针对性的一种模式,就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以体育运动方式为主,生活和心理辅导为辅,全方位地进行干预。

(1)从学生的生活方面,以学生的需求、学生的生活方式、个人规划以及学校课程目标为起点,通过学校统筹、体育教师以及心理辅导师设计规划和相关组织以及体育社团的组织实施,进行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设计以运动处方式的体育运动计划。并且还要以学校、班级以及社团组织等方式开展体育活动以及体育赛事,让学生从中去感受领悟,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产生积极态度。从学生的日常需求出发,主动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做出针对性地指导。

(2)从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运动方式。根据男女生的体质不同,从身体素质,如身体协调、柔韧、肺活量、力量、灵敏以及自身的兴趣等方面安排体育运动,然后设计合理的强度,时间与频率。在学校开设“疗伤体育”干预情绪相关机构或者相关课程,对情绪失调大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跟踪治疗。具体结构为:对有严重情绪失调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单独跟踪指导;对中等程度的大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组建多人为一组的小组进行合理干预(5~10 人均可);对轻微程度的大学生采用团体干预的方式进行治疗(20 人以上)。具体内容为:对于女生,采取有氧耐力运动与灵敏柔韧运动为主,力量运动为辅的方式,如慢跑、跳绳、单车、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呼啦圈等;对于男生,采取有氧耐力运动与力量运动为主,灵敏柔韧运动为辅的方式,如慢跑、游泳、球类等。

(3)从学生的心理方面,有相应的心理辅导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多与学生交流,与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能够放下芥蒂。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设计合适的心理辅导方案,并且要积极引导,及时调节。了解学生每日的生活状态与情绪,结合学生的每日身体情况实时制定指导计划,定期指导。

3 建议

(1)高校应做到有特色的体育课以及构建相应的“疗伤体育”机构或组织,或在心理咨询部门增加体育功能。

(2)调查学生实际情况与需求,及时跟踪指导与调整。

(3)配齐配强相应教练员以及心理方面的专家、教练员以及心理专家共同指导专门方案。

(4)根据大学生需求及时改进运动设施保证运动需求。

(5)学校、班级以及社团等组织增加体育活动以及赛事的开展,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

猜你喜欢
疗伤体育运动情绪
“生态疤痕”能否修复——渭南为矿山创面“疗伤”
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20
体育运动
续断:补肝益肾疗伤接骨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6:00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体育运动小常识
呆呆和朵朵(13)
『毒地』疗伤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