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 琳,唐 玲,李 野,李苏茜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科,北京,100078;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护理部,北京,100078)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1]显示,AS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的影响,其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临床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疼痛和关节的病变,疾病进展严重时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引起多系统疾病。AS起病隐匿,早期不易被发现,且病程绵长,误诊率和致残率高。药物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AS症状,但长期服药,身体脏腑的负荷较大。艾灸、中药热奄包作为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在疑难杂症的治疗上有很好的疗效和优势,且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在临床应用广泛。本文总结1例AS患者的中医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59岁,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未予重视,逐渐出现颈腰椎活动受限,此后腰背痛反复发作,未与就诊。背部、腰骶部疼痛明显,全脊柱活动明显受限,平躺、翻身、下蹲困难,夜间加重;伴右肘、左膝关节疼痛,行走后加重;口干、口苦,时有头晕,纳差,食后腹胀,眠差梦多。2014年3月从高处坠落后受伤,腰背部疼痛加重,活动受限,并出现颈部、双肩关节疼痛。出院后未规律服药控制,仍反复发作。现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风湿科。
患者入院时神志清,发育正常,形体正常,步入病房,即测体温:36.4℃、脉搏:7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0/80 mm Hg。查体合作,应答切题,全身黏膜及皮肤无黄染,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对称,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巩膜无黄染,眼睑无浮肿,伸舌居中,口唇无紫绀,咽部无充血,耳鼻无异常分泌物,双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无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气管居中,双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呼吸均匀,双肺呼吸音正常,胃部压痛,皮温低;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苔脉象:舌质暗红,苔白黄腻,脉弦细滑。查颈、腰MRI示: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骶髂CT显示:双侧骶髂关节3级改变,骶髂MRI示:多发骨髓水肿,血沉及C-反应蛋白升高,HLA-B27阳性。入院评估患者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7分,属于重度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Barthel指数)得分35分,属于重度依赖。遵医嘱予以治疗和护理1周后,患者NRS评分4分,Barthel指数得分65分;继续干预1周后,患者NRS评分降至2分,Barthel指数得分升高至90分,患者疼痛好转,活动能力提高。
艾灸主要以艾条或艾绒为主要材料,其原材料为艾叶,通过燃烧而产生的热量和光辐射效应,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光辐射透过腧穴传导,且波长越短,其透穴及传导能力就越强,并可通过经脉远程传播至其他组织[2]。本科操作使用的艾灸条放置于专门制作的温灸器中进行操作,所用的器具为木质灸盒。操作时患者一般采取俯卧位,治疗取肾俞、命门、腰阳关等穴位。将点燃的艾灸条放入艾灸盒,然后放于患者的腰部对应穴位,询问患者主观感受,温度以患者舒适无灼痛感为宜,患者皮肤出现红晕即可。治疗时间为25 min,2次/d,治疗14的、。临床和实验研究[3-4]表明,施灸温度是影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宜的温度是取得最佳灸效的重要前提,保持45~46℃的温度进行艾灸,降脂、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与预防动脉硬化的效果明显。
中药热奄包的热气可以促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加速血液循环,使热包内的中药渗透到病变部位。中药热奄包的温热效应具有温经通络、祛湿散寒、止痹痛、活血化瘀的作用[5]。本科热庵包的制作:千年健、徐长卿、鸡血藤、伸筋草、桑枝、艾叶、威灵仙各30 g,附子、防风各20 g,羌活、独活、桂枝各15 g,红花、细辛、白芷、麻黄各10 g。将上述中药装入特制的布口袋里,放置于蒸锅加热,温度达70℃左右后取出[5],用一次性无纺布包好。操作时患者取俯卧位,治疗取肾俞、命门、腰阳关等穴位。操作者用大拇指按揉穴位,使患者腰部肌肉放松,每个穴位按揉≥2 min,以患者感受到酸、麻、胀等感觉为宜,然后将加热好的热奄包放到腰部对应穴位上,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温度进行热敷,避免烫伤,时间为30 min,2次/d,治疗14 d。
操作前要清洁操作部位的皮肤,观察操作处皮肤有无破溃,若有破溃的地方要避开。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皮肤情况,控制好温度,避免因为温度过高引起烫伤。操作过程中要加强巡视,根据患者可以耐受的温度进行调节,及时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反馈,若出现局部肿胀、瘙痒或者丘疹等过敏反应需要立即暂停治疗,同时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主要包括避免受寒、饮食禁忌等,避免二次受损。操作完成后要观察皮肤情况,确保未引起红肿、破溃、水泡等不良反应。
艾灸和中药热庵包干预期间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生活指导、饮食调护、功能锻炼、心理干预等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2.4.1 生活护理: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不宜劳累,每天通风,保持环境空气新鲜,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禁止直吹电扇和冲凉水澡,预防感冒。鼓励患者配合医生积极治疗,指导患者睡硬板床,注意体位(一般取仰卧位,避免促进屈曲畸形的体位),睡觉前可温水泡脚促进睡眠。
2.4.2 饮食护理:患者宜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以清淡为主,保持营养均衡,忌偏食、暴饮暴食。饮食以易消化吸收的软食物为主,如米粥、藕粉、青菜等,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忌食油腻或不易消化的食物。饮食注意健康卫生,多喝水,同时要注意色、香、味的搭配,以提高患者食欲。
2.4.3 心理护理:AS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会产生焦虑、敏感、多疑、失望抑郁等负性情绪,心理压力大,心理问题严重,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有效地心理疏导,指导其用科学的心态对待疾病,帮助其了解疾病的特点和转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改善其消极的心态,促使其积极参与治疗。
2.4.4 功能锻炼:患者平时应注意坐、卧、立的姿势,多练习呼吸运动以维持胸廓扩展度。在体力允许下进行合理的锻炼,首选有氧锻炼方式,如散步、太极、八段锦等。陈德菻等[6]认为,太极白鹤亮翅功法对于AS患者的恢复有很好的效果。韦锐斌等[7]研究也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八段锦锻炼,可改善AS患者的躯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功能锻炼切忌运动过度,要减少或避免引起病变部位持续性疼痛的体力活动。
A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风湿病,早期的症状为腰背疼痛或僵硬,晚期可发生脊柱的强直、畸形以及严重的功能障碍。根据AS的临床特点,属于传统中医学的“大偻”范畴。中医认为AS的病因病机主要为筋骨失养、先天气不足。风寒湿热乘虚侵入肾督、闭阻经络、化痰成瘀,脊、背、腰、髋失于荣养,脊柱僵硬,而经脉痹阻贯穿疾病的始终[8]。中医治疗应当以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为原则,基于辨证分型,湿热阻络热证治以清热利湿、通经活络,阳气亏虚寒证治以温阳补肾[9-10]。
艾灸是具有中医特色的传统技术,具有扶正祛邪、消肿止痛等多种作用,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效改善局部肌肉的痉挛,在改善AS症状方面有良好的效果[11]。中药热奄包,通过加热可以提高药物的作用,利于患处局部毛细血管的热扩张,从而增中药离子的吸收。中药离子渗透到血液中起到温热通络、祛湿散寒的效果,有助于缓解疼痛,且患者舒适度高,易于接受[12-13]。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在点按穴位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强调正确的穴位定位和按摩手法,以保证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艾灸联合中药热奄包干预,有助于缓解疼痛,改善腰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