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深扎根 铁血铸忠魂

2021-11-18 08:42严华明
大江南北 2021年10期
关键词:独立团叶挺铁军

严华明

在全党上下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我们联系实际认真学习党史、军史,回眸新四军抗战征程,愈发感到:新四军是铁军更是党军。新四军之所以能够赢得铁军之美誉,并永远保持和弘扬伟大的铁军精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信仰之花常开不败。铁军的战歌得以传唱,铁军的血脉得以传承,铁军的精神历久弥新,从根本上说,都是信仰之使然,是初心的不变,主义的常青,军魂的永驻。

1927年1月武汉军民欢庆北伐胜利,部分旅居武汉的广东籍人士委托汉阳兵工厂制作了一块高1米、宽0.5米的铁军盾牌,送给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代表第四军接受了这块盾牌。盾牌正面镌刻“铁军”两个大字,背面刻有铭文16句64个字:“烈士之血,主义之花,四军伟绩,威震遐迩。能守纪律,能毋怠夸,能爱百姓,能救国家。冲锋陷阵,如铁之坚,革命抱负,如铁之肩。功用若铁,人民倚焉,愿寿如铁,垂亿万年。”铭文对第四军的赞许,首先和始终肯定的是其怀抱信仰、志存高远的铁军特质。文中的“主义之花”就是信仰之花。铭文真实地反映了民众的意愿和心声。

从铁军盾牌的由来可以看出,新四军的铁军称号源于叶挺独立团。这个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听党话,跟党走,守军魂,扬军威,始终为信仰而战,屡破强敌,战功卓著,从而赢得了铁军的称号,锤炼出独具特色的铁军精神。

叶挺独立团是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师北伐的第一路主力的先遣队、铁拳头。在出师前一次党员干部会议上,叶挺说:“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又是北伐先锋队。我们不但代表革命军,而且代表共产党。这是北伐第一仗,我们一定要打胜。”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掷地有声。“代表共产党”,逐渐成了独立团官兵的坚定信念。

叶挺在独立团中建立了党的支部,下设六个党小组,还建立了团组织,直接隶属党支部领导,加强了军政训练,提高了官兵军政素质。独立团官兵同吃一锅饭,同睡一样铺,同学革命理,同唱《国际歌》,营房里还挂有马克思、列宁的像。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领导在专程视察时情不自禁地说:“你们真是革命军!但是太红了。”叶挺随口回答道:“红才能打胜仗!”

深扎信仰之根,筑牢忠诚之魂,就能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在攻打武昌的战斗中,第二营营长许继慎给全营下达了一道死命令:“一直向前冲,占领对岸敌阵地,只许前进,不准后退。”这个命令被官兵牢牢印在脑海中:革命军人有进无退!第一营攻城中一次次冲锋,但因城高壕宽,易守难攻,大部分人员壮烈牺牲,营长曹渊向叶挺报告:“天已拂晓,进城无望,职营伤亡将尽,现存十余人,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如何处置,请指示。”曹渊把写好的字条交通信员送叶挺后,随即跃上竹制云梯,高呼“革命军万岁”,呼声余音未断,他被数发子弹击中,从云梯坠落。

有铁人,有铁魂,才有铁军。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特别是作为先遣队的独立团,从广东肇庆出发,首战渌田,长驱醴陵,力克平江,特别是经过著名的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三大战役,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无往不胜。他们用行动一次又一次地昭示:铁是打出来的,钢是炼出来的。叶挺独立团最早向世人宣誓了铁军的初衷,初步实践了人民军队的宗旨;铁军盾牌的铭文,初步诠释了铁军的深刻内涵,彰显了铁军的初心。

信仰,人皆有之。新四军的信仰根正苗红,源清流长,坚定崇高,不可撼动。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正式诞生。从此,铁军的延续和传承有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和坚实的依托。

了解我黨历史的人都知道,上个世纪3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革命最艰难的时期。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北上抗日;留下部分红军坚持打游击,无论红军主力长征,或是在南方留下坚持三年游击战争,都被军事专家评为我党我军民主革命时期三次最艰难时期中的两次。在这一时期,叶挺独立团被编为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二师四团,在长征中担任“开路先锋”的重任。大渡河水急浪高,是红军前往川西的最大障碍。中央军委决定抢占泸定桥,并把这个任务交给红四团。此时离泸定桥有120公里,给他们的时间只有一昼夜。红四团义无反顾,一路急行军,中间击破沿途敌人的阻截,又遭大雨,一路泥泞,就这么边打边走,硬是在规定时间内赶到目的地。泸定桥是100多米长、3米宽的铁索桥,桥板已被抽去,只剩下13根铁索链。对岸守桥之敌已经筑好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枪口、炮口早已对准桥上。在火力掩护下,红二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共产党员突击队员背插马刀,携带短枪,迎着密集的炮火,向对岸冲击。三连连长王友才带领战士在后面铺设桥板。官兵们用血肉之躯赢来了战斗的胜利,为红军北上打开了通道。毛泽东经过泸定桥时感慨地说:“这样险要桥面的桥能夺取,说明红军是不可战胜的。”

留在南方八省十四个游击区打游击的红军部队,同样面临着不亚于长征的艰苦和惨烈。国民党蒋介石为了彻底消灭留守红军,无所不用其极,一时出现了“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的惨状。官兵们过着野人般的生活:陈毅多次遇险,项英曾三天三夜没吃任何东西。就这样,他们硬是靠着坚定的革命信仰坚持下来了,既为革命保留了多支武装力量,也保留了几块战略要地并成为抗战的重要支点。经过长征和三年游击战争,党和红军浴火重生,凤凰涅槃,铁军迎来了新的春天。

1937年7月,全民抗战爆发,随后,战斗在南方八省十四块游击区的红军被编一个军,由当年领导叶挺独立团的叶挺任军长。为了继承和发扬当年铁军的光荣传统,叶挺提议这个军取名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因此,新四军是铁军的传承,有着铁军的基因。新四军一组建,既坚持党领导下的红军建军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又保持和发扬铁军的红色基因和光荣传统,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铁军精神。军长叶挺无时无刻不把自己当成党的人,一心一意为党做事,跟共产党走。他第一次到延安就向毛主席表态:“今后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在党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坚持抗战到底。”

新四军军分会书记项英更是注重政治建军。他按照中央指示,首先在新四军全军上下健全党的组织:军有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支队建有军政委员会和党务委员会,团有军政委员会和党总支部,连有党支部,排有党小组。新四军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到1939年,部队中共产党员已占全军总人数的40%以上。项英特别注重教育部队发扬红军优良传统,始终抓住政治建军的“看家本领”。

皖南事变后重建军部,新四军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代军长陈毅、政治委员刘少奇坚持政治建军原则,适时提出了“把新四军建设成强大的正规化的党军”的目标,并明确正规化党军的要求是:“绝对服从共产党的领导,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阶级觉悟,坚决执行共产党的政策和命令,完成共产党赋予的任务。”

新四军从小到大,從弱到强,在斗争中成长,成了华中人民的长城、华中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这么多年来,人们对新四军铁军精神的理解和阐述,虽然由于角度不同而不尽相同,但“跟党举旗、听党指挥”始终是新四军信念之所在。当年,广大新四军将士在党的领导下,纵横驰骋于大江南北,与“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进行殊死较量,把坚如磐石的崇高追求和为信仰为人民而战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压倒一切敌人和困难而决不被敌人和困难所压倒的力量优势。时至今日,铁军这面鲜红的精神旗帜,穿透历史的尘埃,依旧闪耀着听党指挥的时代光辉。

1947年1月,新四军番号取消,但铁军的血脉仍在延续。从北到南,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铁军的传人从来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

解放战争中,新四军部队大部参加了苏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战役,以及进军福建等战役战斗。华野、三野,威震敌胆,声名天下。原新四军三师部队在黄克诚带领下,千里转战大东北,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一直打到海南岛;原新四军五师部队取得中原突围的胜利,开辟了新的战场;原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睢杞太独立团、宿东游击队等编成的第十八军,奉命担负了进藏的任务。他们开路于悬崖、架桥于冰河,在亘古荒原、高寒冻土上筑出进藏路,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战士倒下……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抗美援朝,好几支新四军老部队都立了大功。在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6连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极寒中坚守死鹰岭高地,结果穿着单衣的125名官兵,全部冻死在阵地上。冰天雪地中,官兵们牺牲后仍然保持着战斗姿态,犹如一个个随时准备跃起的冰雕。在坚守阵地的战斗中,常常几天喝不上水,嘴唇干裂出血,还有人因在坑道时间太长患上夜盲症,但大家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互相激励斗志。他们因忘我而高尚,因无我而伟大,因舍我而不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三个不相信”,是特级战斗英雄、新四军战士杨根思生前的豪迈誓言,是杨根思连的连魂,也是志愿军敢打必胜的永恒军语。

在长期的和平建设时期,新四军传承部队同样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立大功作贡献,铸造新的辉煌。在大兴安岭扑灭山火中,在“九八”抗洪中,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都能看到铁军的身影,听到铁军的声音,切实感受到铁军的精神。

革命岁月,信仰是鲜血铸成的丰碑;和平年代,信仰是民族不屈的脊梁;新时代,信仰是照亮复兴之路的明灯。

(编辑 易 化)

猜你喜欢
独立团叶挺铁军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把“枪杆子”
叶挺独立团用热血浇灌革命之花
叶挺桥
“独立团”整编为“方面军”发挥区域党建整体优势
叶挺扶贫
捧读《铁军》《大江南北》
怕什么
叶挺独立团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初步实践
叶挺乱世里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