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娟
摘要: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在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下,建设法治中国成为国家目标之一。当代大学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生力军,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有重要影响,因此,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思政课作为大学生系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普及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法治教育如何有效的发挥作用,这对高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教育;思政课
一、法治教育的内涵和目标
1.法治教育的内涵
首先应该帮学生区别法制与法治、法治与人治两组概念的差异,一般来说“法制”相当于“法律制度”,偏向一种规则的制订或出台;而“法治”的实现则对一个国家来说难度更大,不仅要有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还要有相关的国家机关保障法律制度的实施,更重要的是制定出来的法律制度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所以“法治”更偏向一种治理状态。“全面依法治国”、“法治中国”都是“法治”而非“法制”。法治与人治区别在于,法律的严谨性和人思想管理相互比较,由此不难看出,法治思想是以法律的执行度来对社会进行约束,而人治思维则是对人主要以思想道德进行教化且更具有随意性。
2. 法治教育的目标
目前大学校园是培育新时代青年的重要阵地,因此,新时代的高校教育下应该更加注重法治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为目标,使学生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法治素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做到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合法利益。
二、大学院校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法治教育课程设置不全面
大学生群体法治意识教育处于正在快速发展时期,法治教育没有得到较高的重视,原因在于高校的教育理念还是更加偏重专业教育,对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仍处于表面状态。后疫情时代,面对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院校均注重金融类、建筑类、计算机类以及建筑类等热门学科与专业的投入力度,欠缺对人文法治教育的重视。在此情形下我国高校对法治教育的宣传度较低,多数大学生法律知识较为欠缺,对现实案例中“罪”与“非罪”的界限较为模糊,整体上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概念和法治思想。
2.法治直接与间接教育不足
法治直接教育是指法治课程教育,间接教育则是指专业教育,即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法治教育。目前高校的思政课的法治教育内容较少,课时设置严重不足,教师的法律知识储备不足等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法治教育与其他课程的兼容难度较大。法治教育的形式也较为单一,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性教学几乎很难实现,学生缺乏间接的法治教育,从而影响学生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结合,降低了教学效果,弱化了法治教育“知行合一”的目标,不能完全体现出法治教育的有效性,这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全员性法治教育要求不相符。
三、如何完善大学院校的法治教育
1.确立明确的法治教育指导思想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有主见、有思维、有实际操作的群体,对其思想品德和法治教育主要通过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式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同学没有主动的理解内化,而是被动的接受。因此,应在思政课的课程上做出改变。法治教育与品德教育是提升大学生个人素养的重要方式,单一的强调法治教育并不能达到提高学生个人素质的目标,只有相互辅助,德育共提升,才能成功地构建学生在法治方面理论基础和情感认同。我们必须认真的学习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把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有效的融合起来,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的能力。
2.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式
教学方式的完善,教学方式应当丰富以及对教学形式的主体化和细致化为主,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传统简单方方式,改变为老师和学生之间有交流的学习,师生打造一个融洽的课堂氛围,共同学习,教学手段的丰富以及教学形式多样就对教学的多样化打造基础,并运用案列演示来对学生教学等等,就是使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对法律有一个全面的学习和应用,通过教学环境的改革,为了提高国家整体和对学生的自身发展,维护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品德教育和法治理念的融合,切实提高“法治理念”精神在思政课教学中的科学性,使德治与法治思想牢固与在学生的大脑,使学生树立法律权威,对法律有敬畏,外化于形,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
3.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
目前,普通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課程主要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这是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形成法治思维的主要渠道,其他涉及法治的学科和渠道都很少见,这是目前法治教育很难全面性和整体进行的一个关键问题。首先其他各门思政课都应该科学有效的加入法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其二在课程思政大背景的引领下,其他专业课应以合适的、恰当的方式融入法治教育内容,形成相互联系、相互辅助而又相得益彰的法治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多方位、多范围地渗透、更深层次的对学生进行法治思维法治意识的引领,这样的法治教育才能形成合力,在培育新时代合格大学生发挥重要作用。
结束语: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知法懂法的现代公民,借助思政课对他们进行法治教育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各高校紧跟法治社会的步伐,不断强化法治 教育的各项投入,为高校思政课发展和提升提供基础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司文超. 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研究[D].武汉大学,2020.
[2]周鸽. 思政教育中的法律素养培育思考[A]. 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2020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二辑)[C].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0:2.
[3]李淑娟. “三论式”: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与法律素养培育思考[J]. 法制博览,2019,(25):291-292.
[4]徐洪军. “动式”理念:思政教育中的法律素养培育思考[J]. 长春大学学报,2013,23(10):1315-1317.
[5]阚莹莹,徐洪军. “三论式”: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与法律素养培育思考[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34(09):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