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越
摘要:根据近年来在网上远程教育研究方面形成的基本理念和实践体会,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对网上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策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首先从理论层面上分析了网络教育的基本特点,并提出了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设计的若干指导性原则。
关键词:网上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课堂教学
2020年的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街道空了、聚会没了、商场关了、网购火了。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夫人肺炎疫情加快蔓延的严峻形势,更显中华儿女英雄本色。医生号召,上千张床位的医院数日建成,数千名白衣天使四面八方汇集灾区;一声令下,十数亿人移风易俗,把春节居家自律作为对一线工作人员,对国家的无声支援。而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我而言,也不得已摇身变成了“女主播”。师生们由原来的面对面上课方式,改成了网络授课居家学习。在还未得到具体复学时间的通知期间,我已适应了网课教学,并在家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要网课教学时,总是手忙脚乱。应用一款刚接触的APP有些不适应,通知并教家长学习和使用也是不小的难度。拉班级群,拉各位家长进直播群,打电话请家长注册...一系列的筹备工作随之展开。为了让学生和家长早些适应网课学习,在正式上课前,我和任课老师在群中早早的发布了小任务、打卡任务,并指导如何完成教学工作。随着网课的进行,新软件的应用也逐渐得心应手。
可是随着网课的长时间开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问题矛盾甚至激化。家长管理缺失或管理无力,推责抱怨或代为隐瞒;网课效果、作业和考试独立性难以落实或不能及时落实;学生兴趣淡薄,动力不足,纪律性消退,自暴自弃或抱有幻想;学科进度稍快,学生线下复习消化不够,阶段性目标不清晰等问题日渐显露。
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老师、家长、孩子多方的配合就显得尤其的重要,一是老师要创新授课方式,不断提高课堂魅力和教学趣味性,提高课堂内容对学生的吸引能力,通过趣味问答、有奖竞猜、累计打卡奖励等多种手段引导孩子习惯网课这种新的课堂形式;其次,需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许多家长复工后忙于生计,疏于管理,不能全时陪伴孩子上网课,老师需要做好孩子学习状态反馈,积极与家长电话沟通,而不是单纯通过钉钉发布学习任务、学习状况。二是家长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让孩子着校服上课,规范他们的仪容仪表,弱化家庭和学校氛围的差异感、减少环境差异影响。通过让孩子按照课表学习、休息和活动,逐步回归校园学习生活节奏,这样,网上学习的效果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另外,有些事家长是可以做的,比如纯化学生的学习环境,营造家庭的学习氛围(监管而不干扰),课间活动的倡议,作息时间的督促,无网课时的电子产品控制等,这些都可以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自觉性。三是充分发挥班委作用,通过相互监督、小组竞争、线上量化积分管理等方式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把线下自主管理渲染到线上自主管理,强化学生学习自觉性;同时,加强网课的仪式感,《小王子》中提到,所谓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为网课赋予一些仪式感,具体包括整洁的仪表、做好物质和心理准备、建立上课秩序等。通过穿戴整齐、备好书本文具、检查听课设备、确认听课任务等方式,建立上课秩序,让孩子找到平时在学校上课的感觉。认真准备网课的过程,能帮助集中注意力好好听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仪式感可以保持适度的紧张感和投入感,更好地提升网课学习效率。
现在国内疫情已经基本稳定,如果今后再开展网课教学,我认为可以重新看待网课教学,一方面,虽然网课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只是疫情期间的权益之计,但是我们可以去适应它,尽量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量多的开发其功能去完善它。另一方面,网课相比課堂教学也有一定的优势,一是打破传统教学在时空上的局限;二是老师讲课的视频孩子可以反复观看复习,避免老师重复教授。无论是线上网课还是线下课堂教学都只是形式,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学习能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热爱世界、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人才是我作为老师最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