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维吾尔族花帽通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自己民族鲜明的特色。无论从图案、质地、地域性特点等来讲,维吾尔族花帽都具有浓郁和强烈的民族情趣。维吾尔族民族特色纹样深受地理位置、宗教文化及信仰等因素影响,体现出深厚的地域和文化特征。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维吾尔族人民用艺术力的眼光和智慧对植物图案加以渲染和创造,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图案,并运用到帽饰上,既表达了吉祥的寓意,体现民族精神内涵,又充满了文化意蕴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新疆;花帽;图案意蕴;民族特色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是中国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服饰,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新疆维吾尔族的花帽就极富民族特色,作为维吾尔族服饰文化中最显著的特征维吾尔族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艺术与装饰艺术的文化结晶,也是审美意识的标志性体现。维吾尔族的男女老幼都有戴花帽的习惯,在维吾尔族,帽子不仅有装饰和御寒之用,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维吾尔族人民习俗礼仪中的特色饰物。
一、维吾尔族花帽
帽饰是各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承了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文化心态、宗教观念、色彩爱好等。新疆维吾尔族传统花帽同样也是这样。维吾尔族人民与花帽息息相关,花帽在其习俗礼仪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花帽艺术的主要特色在于其独特的造型图案、色彩与工艺的完美统一,体现出强烈的民族属性和地域特征。图案精美、极富民族特色的花帽,不但成为维吾尔族人民精心制作的传统民间工艺品,也是新疆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最喜爱和实用的一种服饰用品。
受到新疆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的影响,维吾尔族人民把植物当作生命的符号。因此,维吾尔族传统纹样中使用时间最久、种类最繁多的一个类别就是植物纹样。常见的有蔓草纹、桃花纹、巴旦木纹、葡萄纹样、葫芦纹、石榴纹、八瓣花纹、四瓣花纹等,这些纹样都有四季长存、吉祥长寿的寓意。除了植物纹样的演变,自然崇拜是最原始的宗教现象,在新疆古代居民,尤其是在从狩猎游牧生活的早期,就开始崇拜月亮、山、河、蓝天、太阳、星星、风、动物、植物等客观自然物。日月星辰的不断运转,植物生命的生长和枯败,动物的生存和死亡,各种事物的存在状态以及它们那些令人惊讶的目的性的功能等,往往使人感到迷惘不解。正是这些对不可感知对象的向往,促成了他们对自然的崇拜和依恋,乃至出现对动物的生命崇拜和巫术行为。
二、维吾尔族花帽的色彩及其文化意义
在新疆的文化生活中,各种色彩也具有他们的独特的意义。比如白色可以代表幸福、吉祥、幸运、如意,另一方面又象征着清白,纯正之心,用来形容好人、善人。在他们的文化中,黑则形容坏人,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黑色也有正面意义,具有伦理道德上的含义。这种对白的色彩美意识,渗透在他们全部生活之中,近现代也一直延续,作为民俗而存在。在现代生活中,维吾尔族人依然尊敬白胡子老大爷和白发老大娘,并且年长的维吾尔老人喜爱穿白色的服装,戴白色的小帽或白纱,因为白象征善良、幸福、吉祥。这种观念在维吾尔族手工艺文化体系中也可以看到很多痕迹。如他们建筑物的装饰墙面大都以白色石灰,石膏来装饰,以示洁净美丽。
三、原始宗教文化对维吾尔族文化的影响
在维吾尔族手工艺文化发展史上,文化及宗教的因素是最不容忽视的因素。众所周知,在这些文化中,有印度的佛教传统文化,有中国汉民族文化,有阿拉伯及中亚的伊斯兰教文化,还有新疆维吾尔本民族文化等。这些宗教文化的传入不仅带来了丰富的宗教思想,而且相应地带来了各種美学思想,这些宗教文化的流行和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维吾尔族手工艺文化审美思想的形成。这在根本上对维吾尔族手工艺文化的风格特色也有一定的影响。
1.儒家,道家思想
作为中原传统文化思想支柱的“天人合一”理念势必对生活在西域这块地区中的维吾尔族人产生深刻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儒家、道家关于颜色有着他们独特的审美倾向。在中国手工艺术品中,色彩是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意蕴的,是意象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如端午节以五色线缠“棕子”意为避邪。在《诗经》中也有许多服饰等级的记载,比如说写道奴隶养蚕抽丝,染织成衣,而鲜艳明丽的朱红色是供奴隶主穿的。在五行中,土居五方之中,土为黄色,以一统四,黄袍是帝王的专用色彩等。归纳起来说,中华民族在特有的色彩宇宙观以及阴阳五行观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审美色彩体系,并一直发展。
有趣的是中华民族的阴阳五行观与古西域对于特殊颜色的观念似乎一致。在薛宗正的《古突厥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一文中这样分析:“突厥人观念里的四要素各配以特殊的颜色,而每一种颜色又各有固定的方位相配。例如东为日出之方,配蓝色。敬天拜日,牙账东开的阿史那、阿史德等蓝突厥贵族宗此色。黑为午夜之色,主北方”这些观念体系同古华夏族的五行学说之间也存着极大的类似,两者相比,东北西南四方位这些配色突厥与华夏几乎完全相同。
2.佛教
佛教艺术在由西向东,逐渐扩展的过程中用其不同的艺术形式传达出佛教那博大精深、语意深厚的审美思想。一座座包含丰富文化意蕴和深厚历史积淀的辉煌艺术宝库在西域、敦煌这些地区诞生。在当地许多石窟寺院残存有建筑、雕塑、壁画等艺术作品,从这些石窟艺术我们可以发现,佛教艺术中常出现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语言在西域石窟艺术中屡见不鲜。如壁画中对佛教净土世界和飞天等美妙场景的描绘,对佛教雕塑在宁静中显现强烈博爱和怜悯的状态的刻画等,无不体现着佛教的思想。这种审美理想同样通过佛教艺术的感染,转化成为了维吾尔族人的审美,也推动和丰富了维吾尔族人的审美意识和趣味。在另一方面,佛教艺术形式上的简明流畅的风格,也从不同途径影响了维吾尔族人的艺术思维。
3.伊斯兰教
维吾尔族的手工艺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出伊斯兰文化的精神,体现着伊斯兰教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取向。《古兰经》是穆罕默德自身的“信仰”,同时也是伊斯兰艺术的源泉和法则。从这一方面来讲,不允许绘塑人或动物的形象。于是,形象创造成为伊斯兰艺术中一大禁令。正因此这样,伊斯兰教美学思想深受宗教思想的影响和制约,显示出强烈而浓厚的宗教色彩。仔细观察近现代维吾尔族的手工艺品,我们不难发现伊斯兰审美意识在其审美精神上所打下的烙印。事实也充分地表明,维吾尔族手工艺文化的确很注重装饰性,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伊斯兰教的审美观及审美价值取向。
维吾尔民族无论从民族构成、宗教信仰、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美学特征等方面来看,都能体现出多样统一的特点。新疆古代居民以开放的容纳精神,不断地吸取着各种文化。这些从未间断的新的综合刺激,使维吾尔族的美学思想显得既独特又丰富多彩,从而形成了多样统一的美学体系。花帽艺术同时也是一种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综合体,它具备了物质性和精神性两方面的特质。花帽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都对我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花帽艺术中沉淀的民族性格与审美心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所反映出的象征意义也成为我们认识、了解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阿布都秀库尔·穆罕默德伊明. 公共美学[M].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384.
[2]刘高,孙兆文,陶克套,草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内蒙古。
[3]回顾.中国图案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2007.
[4]赵茂生.装饰图案-中国艺术教育大系[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北京。
[5]丛慧珠.中国吉祥图案释义[M].华夏出版社,2001.
[6]吴山.中国纹样全集[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
[7]张晓霞. 中国古代植物装饰纹样发展史[M]. 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
[8]徐百佳.纺织品图案设计[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9]張平.草原民族文化的灵魂[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10]李蕊廷,文雅婷.符号学视域下民族纹样研究及包装中的应用——以维吾尔族花帽纹样为例[J].绿色包装,2021(03):65-70.
[11]任小玉.维吾尔族花帽视觉元素在新疆干果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艺海,2020(09):121-122.
[12]万雪玉.维吾尔族“箭服”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辨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141-146.
[13]米耶赛·买买提艾力.维吾尔服饰中的帽类及文化意蕴[J].唐山文学,2017(02):47-48.
[14]赵宗英.维吾尔族花帽及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6(18):141.
[15]宿伟,吕慧,许平山,张莉.新疆和田皮山县的花帽艺术[J].城市学刊,2016,37(01):91-93.
作者简介:
李文茜(1994.9~),女,籍贯(江苏省连云港市),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学历(2019级硕士)研究方向: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