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近年来,国家日益强调文艺创作的“人民性”;文艺工作者也日益意识到创作要走进生活、贴近人民。中国的电视节目创作应如何实现“人民性”?2021年人气爆棚、成功出圈《河南春晚》似乎为此给出了答案。本文将阐述“人民性”对于中国电视节目创作的意义,并以河南卫视2021年的春节晚会为例,分析并提出创作具有“人民性”的电视节目需要满足人民的期待,主动拥抱时代变化等观点。
关键词:河南春晚;电视创作;人民性;原则
一、“人民性”对电视节目的意义
(一)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
作为当代文艺的重要构成部分,电视节目以及电视节目创作者,其使命必然有继承发展“人民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方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结合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电视节目若能推动其解决,即达到了时代对于电视节目的期望。因此,将要求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基本物质需求逐渐满足的当代,人民开始寻求精神上的治愈与满足,电视节目的创作方向就明朗了;第二个方面是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各创作主体例如文艺工作者、电视臺、自媒体应该向优质的创作看齐,这为电视节目的创作制定了高度。
(二)发展——互联网时代转型需要
在互联网时代下,电视创作直面人民的审视,“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有麦克风”,人民绝不会是“沉默的大多数”,人民会对优秀电视节目的赞赏不绝于耳,当然也会对不合格电视节目批判得更为狠厉,让投机取巧的、顽固腐朽的、浮于表面的东西无处遁形。互联网时代、万物互联时代,依靠人民而存在的电视创作唯有脚踏实地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三)成功——脱颖而出的致胜法宝
电视节目的成败从价值实现的角度,是以能否长久地获得最广大人民的认可判定的;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是以收视率、流量以及影响力判定的。从价值实现的角度来说,可以是真实体现人民的生活,例如《平凡的世界》;可以是给予人民以精神能量,例如《觉醒年代》;可以是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例如《2021河南春晚》。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说,切合了受众需求才能拥有收视率,获得网友的认可便有了流量,符合主流价值观才有可用的影响力。以上告诉电视创作者可以在“人民性”上下出一盘好棋。
二、《河南春晚》的“人民性”
河南春晚的代表节目——《唐宫夜宴》,有相关数据表明其影响力超过了70%的娱乐事件。通过河南春晚打开窗口,之后同系列的端午节目在短短两天时间内便获得了57家央媒、152家省媒、173家地市媒体的声援。河南春晚可谓是具有“人民性”的一场晚会,以下便是对河南春晚的“人民性”阐述。
(一)“观众为什么要看我们”
河南春晚总导演陈雷在采访中说到:“大家会不会来看?为什么要看?看点在哪?”这三个问题贯穿了晚会创作的始终,可以说河南卫视真正将文艺服务于人民这一原则落到了实处。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文艺创作的核心也应该是人民思维:观众会不会被偶然看到的那一眼留住,说的是“大家会不会来看”的问题;创作是否有意义、能不能引发观众的共鸣、会不会充实观众的心灵给予其美的享受和善的感受,说的是“为什么要看”的问题;是否击中不同受众的爱好,是否引入了潮流或新的事物以满足受众的期待,说的是“看点在哪”的问题。
(二)“唐俑小姐姐”与“朋克”太极
以代表节目《唐宫夜宴》为例,我们可以具象地看到其如何切中了观众的需求。《唐宫夜宴》是以唐朝乐师姑娘赴宴表演的经过为主线、以唐俑、妇好鸮尊等文物形象为参照编排的一支古典舞。这支舞蹈的特点有高度还原文物形象、运用多种高科技舞台技术等,将丰满可爱的唐俑照进现实、将文物用VR放上舞台、还赋予了舞者俏皮可爱的性格,十分讨喜。春节嘛,观众都想看点儿喜庆生动的;河南嘛,大家都想看点儿唐朝的;21世纪嘛,大家都想看点儿高科技的。除此外,2021河南春晚还有“太空人”版的太极表演等精彩节目,元素融合又不显突兀,丰富多彩,吸引人心。
(三)“谢谢所有的观众朋友们”
许多电影、电视节目的最后都会发出致谢,河南卫视在2021年的四场晚会中也做出了感谢。但是,不同于其他的传统晚会向上致谢,自春晚获得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后,河南卫视就势推出一系列晚会,致谢词分别是“特别鸣谢全国网友、观众以及可爱的粉丝们”“特别鸣谢,相亲相爱一家人,全国网友、观众及可爱的粉丝们共赴这场春天的约会”。河南卫视深知,要感谢的不是别人,而正是可爱的、艺术的源泉、创作的生命——人民,这体现其浓浓的人文关怀与人民至上的理念。
三、创作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电视节目
(一)满足观众的期待视野
联邦德国文学家姚斯在关于“接受美学”理论的阐述中提到了期待视野(又称期待水平)的概念,姚斯指出,美学研究应该集中于读者对于作品的感受、重视作品的社会价值、让创作标准向受众的期待视野靠近。
期待视野在纵向上受作品本身类型的影响,也受受众过往品读经验影响;在横向上受一般读者、批评家、作家三方主体影响。电视节目创作,在纵向上要明白创作类型的社会价值与大众意义,进行有特色的创作;另一方面要紧跟时代,不固步自封保守老旧,主动研究、扬弃潮流的元素。在横向上,要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明白广大人民需要什么;要把握主流价值、追求真善美;要培养文艺创作者的实践精神,不只是写作上的实践,更是走入生活走入现实的实践。
(二)后现代主义下的圈层尊重
后现代主义逐渐发展的今天,产生了小众多元的圈子,人民对于物质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也体现于对于文艺作品多样化、多元化的追求上。纵观河南卫视老牌节目《梨园春》,二十年前能与春晚同台竞技,如今却略显式微,笔者认为是没有加入新的东西、丰富节目层次的缘故。再观一举成功的河南春晚,正是将传统中华文化与虚拟现实、国风国潮、人民的精气神儿成功结合,最终获得了人民的拍手称赞。做好文化转译与电视诠释与融合、抓住性格不同却同为人民的心。
(三)主动拥抱互联网
在融媒体时代、互联网时代,脱离互联网、脱离连接的电视节目是没有生机与活力的。人们习惯从微信、抖音、微博上获取碎片化信息,看到感兴趣的、特别突出的,才会去寻找更深入的内容、了解更全面的作品。电视创作更不例外,电视播出的是全面的信息、完整的作品、深度的剖析,要利用好互联网进行多精度、多样式的传播,将最精彩的内容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击中受众需求,再在电视平台给予其有深度的、能量持久的呈现。借助互联网的平台,也丰富、把握好互联网的内容输出。
结语
“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的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文艺创作的方法有千条、万条,但是最最根本核心、牢靠的方法只有一条,那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只有这样创作出的文艺作品才会出彩、富有生机。河南春晚的出圈是令人民、令文艺工作者、令中国欣喜的,人民看到了祖国文化的璀璨明亮、文艺工作者找到了创作的方向、中国实现了文化自信与真正的力量。希望当代电视创作能始终坚持“人民性”原则,找准方法、认定方向,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为祖国与人民输送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丽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1-7-27.
[2]张国涛,欧阳沛妮.解锁河南春晚成功“出圈”的密钥及其启示[J].中国电视,2021(03)
作者简介:廖文晨(2000--),女,汉族,籍贯:广西桂林,本科,单位:广西大学,主要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