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理念下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新思考

2021-11-18 07:57程俊刚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0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导师毕业生

程俊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突出重要位置。2021年3、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广西省调研时,都强调了“要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5月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主持召开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专题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做好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强调要确保高校毕业生七月离校时就业大局稳定。5月17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启动仪式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强调,要深刻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教育優先发展”和“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交汇点,深入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在政治、民生、发展、育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就业服务工作作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应充分渗透“三全育人”的思想理念,努力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体系,探索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的新举措。面对新形式、新要求提出精准识别、精准指导、精准匹配、精准支持的“四个精准”服务要求,从求职招聘服务、创业服务、技能培训和专项帮扶四个方面,针对不同服务对象、不同服务环节,对具体的服务内容进行细化,加快就业服务能力提升平台建设,将精细化服务理念和举措涵盖求职招聘服务以及对服务对象创业培训的全过程。同时完成就业工作,实际上就是一次市场营销的过程。因此,运用好营销理念,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提升就业指导的含金量,从而达到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一、从源头入手,提升“产品”(学生)培养质量

1.优化生产线,提升学生培养模式。形成了从领导班子-系室主任-辅导员-班导师四维就业指导服务机制,做到全员全覆盖。“四个四”为班子成员和党委委员做到“四个下沉”:下沉联系毕业班级、下沉联系毕业学生、下沉发动校内广大师资力量、下沉调动校外合作单位资源;系主任做到“四个针对性开展工作”:针对性发动本专业教师、针对性做好学生个体就业教育、针对性联系校内外专业资源、针对性搭建学生与用人单位“一对一”桥梁;辅导员做到“四方面配合做好工作”:配合学院做好政策宣讲和签约服务工作、配合企业做好区域招聘会筹备工作、配合专业教师做好学生就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工作、配合班导师做好毕业生就业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班导师做到“四个一对一开展工作”:“一对一”对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梳理、“一对一”对学生开展就业教育、“一对一”与主管领导联系交流、“一对一”制定就业推动策略。按照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自身发展需要,从大一到大四有重点、有针对性进行指导。大一新生重点是正向引航,摆正思想关,做好专业教育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确了解和看待所学专业;大二学生激发热情,树立就业观,在继续做好学业规划的同时,引入就业指导的相关知识和创业的相关理念;大三重点是强调内修,夯实能力关,加强学生就业实践工作,通过认知实习和实践,增强学生专业认知度;大四的工作重点充分指导,提升技能关,把精力主要放在毕业生就业政策解读、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传递、求职技巧培训等方面,使指导成为一个分阶段、系统化的辅导过程。

2.精确布局,做好“上市”前的准备工作。围绕“四个主体”精准施策:一是发挥辅导员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关键作用。二是充分利用班级就业负责人深入班级的优势,辅助开展班级就业创业相关活动,实现师生之间无障碍沟通。三是以就业创业协会为依托,以就业公众号为载体,及时发布各类招聘信息及就业政策;四是整合企业资源,成立院企合作团队,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调研,协调企业参与校招与宣讲。毕业班辅导员、班导师、毕业论文导师和硕士生导师要紧密配合、履职尽责,抓住学生在校、有效开展教育和指导的关键时间点,通过下宿舍、进实验室,与学生一对一交流,一对一指导,全程跟进毕业生就业进展,做到每一名学生有人关心,有人指导,有人落实。对学生进行全方位了解与包装,进行“私人订制”。

二、拓展就业平台,打开“产品”(学生)销售渠道

1.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各学院不仅要做好就业招聘服务,更要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和招聘机构,多种方式开源拓岗,精确采集岗位要求和招聘意向,向毕业生精准推送岗位信息,提升人岗匹配精准度和实效性。要深挖新兴领域就业空间,挖掘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中的就业机会,引导毕业生发挥智力优势,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创新创业,多种形式灵活就业。鼓励学院举办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招聘活动,建立院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库”,结合专业搭建校外实践基地,打造实习、实践、毕业、设计、就业、创业于一体的人才培养输送模式,以就业见习提升实践能力,为持续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创造机会。

2.厚植线上营销模式,打通与企业连接渠道。

要统筹做好线上线下联动招聘,打造精准便捷就业服务机制,既要动员组织毕业生参加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和天津市各类招聘活动,也要主动组织与学校学科专业特色相符的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校园招聘活动,推动校园招聘活动数量、质量“双提高”。利用线上媒体传播性强、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公开发布企业邀请函,通过不断转发,利用校友、朋友等社会资源,筛选优质企业资源,达成合作意愿。成立“校友群”,发挥校友群在就业工作中的“辐射”效应。

3.依托就业调研,以“走出去”的方式,激发用人需求。

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广泛发动全体教师联系用人单位、校友、产学研资源,争取更多就业资源。班导师、辅导员、毕业论文导师要全面掌握毕业生情况,向毕业生精准推送就业信息,向用人单位精准推荐毕业生,有效搭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对接平台。选派辅导员到各个地区进行就业调研,尤其针对部分地区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集中走访该区域,采集就业信息及建立就业信息网点,聘请毕业生校友作为就业信息员,让他们为学校提供就业信息。

三、做好“客服”工作,持续追踪,形成闭环。

产品=有形物品+无形服务,“客服”工作是为了完善就业工作,学校和用人单位建立毕业生跟踪机制,及时全面地掌握毕业生的工作和生活,及时全面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使用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生产线”,使“产品”更具备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与企业合作形成毕业生要求达成度报告,其中涵盖毕业生评价、用人单位评价、课程支撑评价、达成度和需求度对比分析等,用数据做精确的评价,对工作非常有指导意义。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要去了解消费者反馈(用人单位对学生评价)、了解消费者进一步需求(完善培养体系)、差评(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因素,进行下一步工作思考和规划。这样,形成了整体就业工作闭环,推销的“产品”,才能在市场屹立不倒。

当然在我们这条“生产线”上,也存在生产者问题,正因为我们“产品”的初始状态、流程、定位和价值差异化,因此作为生产线上的“生产者”(辅导员)仍存在就业指导工作认识“短视化”、指导工作时间“快餐化”、指导内容“理论化”等问题,这是一个共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涉及到辅导员队伍建设等工作内容。因此,就业工作也是“牵一线动全身”的工作,涉及到其他方方面面的建设,仍然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持续推进。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导师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