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究性德育活动促学生文明习惯养成

2021-11-18 19:08张赤心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9期
关键词:研究性课间行为习惯

张赤心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让中小学德育工作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尽管原有的德育方法在新的形势下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许多新的问题,用原有的德育方法去解决无法收到理想的效果。老师们感觉到,不服老师和家长管教的“问题孩子”越来越多,如果不及时帮助这些孩子改变,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安定。

为小学教师提供新的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解决德育工作实践中文明习惯培养方面的疑难问题,提高小学生文明习惯培养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北京市房山区燕山星城小学将“星城小学研究性德育活动促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研究”申报为北京市规划办校本研究专项课题,并顺利立项。经过几年的实验,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通过“学生文明就餐的调查研究”“学生课间行为习惯的调查研究”“学生校内节约水电调查研究”等研究性德育活动主题,我们总结出研究性德育活动有以下几步:指导选题、组织研究组、制定计划、实施研究、行动措施、成果交流。

确定研究主题

习惯由行为而成,品质由习惯而定。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其中低年级又是最佳期。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是燕化公司子弟的孩子,家长们平时忙于工作,大多数家长无暇顾及家里孩子的教育,因此,孩子的养成教育不是很理想。通过观察,老师们发现学生的行为问题、习惯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入校时间短,很多学生存在文明礼貌欠佳的问题,他们喜欢在课间大声吵闹,上厕所不冲水,兴奋时喜欢在地上滚来滚去,整个教学楼充斥着他们的叫声,学校的教学秩序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德育处“星城小学开展研究性德育活动促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研究”总课题的指引下,一年级组老师确定了“学生课间文明习惯”研究主题。

实施小组研究

根据需要,设置问卷调查组和课间学生行为侦查组。

问卷调查 问卷由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完成,全年级164名学生全部参与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课间80%选择在教室,其余学生选择在走廊。课间除了上厕所,近一半学生选择与同学或老师聊天,还有的同学选择玩各种课间游戏,少部分同学选择追逐玩耍。近85%学生选择看到过有同学在楼道或厕所附近追逐打闹。若课间发生了不安全事故,92%的学生选择向班主任报告。在走廊行走时,有66%的学生能靠右侧,有少部分学生选择虽然能靠右侧通行,但经常拉起横排行走,还有的学生没有一定之规,随心所欲。在走廊的安静程度方面,78%学生选择经常小声讲话。上厕所时,82%学生选择能按顺序如厕。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在日常教育中比较重视的部分,学生表现更佳。

行为侦查 针对查找的课间主要问题,从每班选派两个责任心强、办事认真的同学组成四个侦查小组,他们在课间装作正常活动,不露声色,实则在观察楼道、厕所、大厅等不同地点的同学表现,查找问题,并做一周的记录。通过记录,我们发现学生喜欢在厕所附近停留,一天就能发现近十次打闹和追跑的现象,同学们在教室里比较安静懂规矩,很少有追跑打闹的现象,说明在教室里有班主任的管理,学生相对比较守纪律。

从两份调查中看出,学生的课间文明表现欠佳,比如,部分学生在走廊或厕所追逐打闹、大声喊叫。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刚刚入学的关键期,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中,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教育学生明确课间文明要求,养成良好的课间行为习惯,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落实行动措施

抓住课堂教学阵地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课堂上,老师们要针对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良好习惯进行精心备课,其中就包括课间的文明习惯培养。

一是大力宣传,营造氛围。课间究竟怎么做才符合文明的要求?其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是非常明确的。因此,各班教室都统一悬挂宣传框,让孩子们随时可以看到要求,并在老师的组织下,利用班会课反复学习和强调。规范的准则使学生的行为有了思想做先导,让学生有章可循。

二是强化训练,形成习惯。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如果只停留在内容和说教上,而不真正落实到行动上,那就收不到好的效果。“百说不如一练”,对小学生的行为训练至关重要。训练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要经常练、反复练,通过训练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可以充分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包括上下楼梯的训练、上厕所的训练、楼道靠右行的训练。如:培养学生课间慢步轻声靠右行,就要首先让学生明确怎样算慢步、怎样算轻声、走哪算靠右。然后带着学生实际走一走,特别是如何拐弯,如何上下楼梯,见到老师同学时怎样右行礼让。这些都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并抓住不守规则的典型分析危害,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上下楼梯就形成了好习惯。

三是讨论交流,他律变自律。学生明确要求后,通过老师带领反复训练,行为习惯一定会有所改变。但因为某种原因,学生的表现不可避免会出现反复,出现偏差,甚至会产生不良影响。这时,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不良表现选取到课堂上来,引导同学们进行辨别分析,帮助学生认清问题,明白道理,将所有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之中。

认真落实奖惩机制 一是全员参与评价、全程进行评估。全员评价即学生进行自评、同学间互评、教师整体评。全程评估,即在课间活动现场有“搜寻小组”评估;班会课上学生自评和同学间互评;每月一次班主任总评,以班为單位进行。

二是考评方法侧重“即时激励”,即发现课间活动时的良好行为,当下就给予奖励。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比如赠予“文明标兵小勋章”,每月进行一次评比,看看谁的“小勋章”多,胜出者的“美照”与文明行为将被张贴到黑板报等地方或在集体大会上给予表扬。

三是成立“文明标兵搜寻小组”,培养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搜寻小组”由每班出一个学生组成,在课间活动寻找同学的文明行为,发现后立即授予勋章,“搜寻小组”每周替换成员,由当周获得最多勋章的前几名成员担任。美观、实用、有趣、看得见、摸得着的介质—“奖票、小红花、小奖品”,对于小学低段的儿童来说,觉得非常新奇,很感兴趣,能够得到这些奖励的孩子无比开心和自豪。

四是设定课间活动的行为规范,编成小学生易懂易学的儿歌或童谣,在音乐课、班会课、家长会等场合学唱,让表现优秀的同学表演,在升旗仪式上展示,带动全校学生。

五是组织学生观看教育宣传片。宣传片围绕教育主题,直观、形象、生动,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对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如:宣传片《学校踩踏事故的思考》让孩子们明白遵守秩序的重要性。这些教育片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英雄的事迹激励人,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近两个月的研究性德育活动,一年级的孩子们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课间行为习惯,我们看到,课间楼道里孩子们慢步轻声靠右走,如厕安静排成行,学生从心理上已经开始重视课间行为的文明习惯,整个教学楼的教学秩序井然有序,学生发生冲撞等的安全事故减少了。在学校的课间纪律评比中,经常是全部班级都获得表彰。课间的文明更是带动了课上和集会的良好表现,大家纷纷说:“一年级小豆豆们进步太大了!”年级的活动不仅使学生们进步明显,也让年轻的新任班主任在有经验的老班主任的带动下,更加明确培养低年级学生课间行为习惯的要求,学到很多带班的好经验。

随着年级的升高,开展这类研究性德育活动时教师的参与将更多地体现在指导上,活动中必将更多地融入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在研究中进步,在研究中成长。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索,将研究主题确定在不同年级中,充实在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中,使星城小学的学生在研究性德育活动中不断学习和成长,拥有良好的文明习惯,成为祖国的未来栋梁。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校本研究专项课题“星城小学研究性德育活动促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批准号:CBIB16104)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燕山星城小学)

猜你喜欢
研究性课间行为习惯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