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军
摘要:当前经济建设持续向前迈进的同时,环境污染情况日益加剧。为了能够实现可持续建设,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好林业栽培和防治虫害工作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本文对此进行相应研究。
关键词:生态模式;林业栽培;虫害防治
0 引言
本文首先就生态模式下的林业栽培技术的相关情况进行阐释,并从现实实际出发就如何落实林业栽培和病虫防治工作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保证此项工作落实到位,从而为后续工作的进行夯实根基。
1 简述生态模式下的林业栽培技术
1.1 应用林业栽培技术的积极作用
经济建设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其中林业资源所占比例巨大。就林业资源来讲,其不光在工业加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促使经济建设转型升级,而且还能够避免水土流失,为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夯实根基。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林业资源相对稀少,南北方存在明确的偏差,森林覆盖情况令人堪忧。大部分的森林资源在东北、西南地区,而其他地区相对欠缺。另外,尽管相较于别的国家我国的林业资源较为丰富,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量很低,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建设的需要。所以就应当合理利用林业栽培技术,做好配置林业资源工作。现阶段林业栽培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了能够促使林业建设转型升级,就应当立足于现实实际优化改进技术手段。調查研究表明在生态模式下应用林业栽培技术,能够与当前林业情况保持一致,第一时间找出潜在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从而推动林业建设朝着更远的方向前行。
工业建设蓬勃进步的背后是自然资源被大肆掠夺,林业资源受到了严重损害,以致于土壤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层出不穷。为了给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就应当选择合适的手段实现生态平衡。在此过程中开展生态林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能够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降低对环境的伤害,以此来提升综合效益。
1.2 生态模式下林业栽培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就林业栽培来讲所涉及的内容众多,在生态模式下将会扩大波及的范围。但是从现实实际来看,当前所应用的林业栽培技术较为老旧,无法提升效率,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建设提出的需求。为此就需要有关人员对其加大关注度,并采取一定手段优化改进林业栽培技术,以此来改善生态环境。
2 合理利用林业栽培技术的有效手段
2.1 综合利用地理环境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林业生产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就栽培技术来讲,应当在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具体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对于地理环境而言,主要包括水资源、地形等。在栽培树木时需要加大对上述条件的关注度,明确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后选择栽种合适的树木,以此来最大程度上降低树木的死亡率。树木成长具有一定的规律,对于水、土质、光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栽培林木期间应当进行全面考虑,合理利用种植技术和防治病虫害技术,从而保证苗木健康生长。
2.2 落实水量和土量管控工作
一般来讲在春天选择栽种苗木能够尽可能的保证其成活。由于冬天寒冷的天气致使土壤干燥,而树木扎根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为此在栽种苗木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为其浇水,以此来满足林木生长的需要。但是在进行此项工作过程中有一点应当引起关注,那就是不能够浇灌太多的水,否则苗木根部将会腐烂。在栽种苗木时还需要加大土量的控制度,绝对不能让其完全在土中,但也不能埋土过浅。工作人员应当在综合分析苗木种类的基础上,做好土量控制工作。在填土时应当加大对水分和土壤的关注度,以此来改善苗木的成活情况。
3 林业栽培技术提出的要求
3.1 落实栽培环境勘查工作
在栽培林木时,应当深入到当地环境进行全方位勘查。依据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质、土壤、水分含量等条件确定需要栽培的植被。明确每个植被对光照、温度、水分等提出的要求,根据植物生长习性将其栽种在合适的位置。
3.2 做好土壤检测工作
植物能否健康成长与土壤有着直接关系,良好的土壤环境能够促使植物正常生长,改善林业种植效果。土壤当中微量元素和酸碱度的包含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正式开展植被栽种工作前应当分析土壤是否达到植物成长要求。在栽种植被时,应当落实树穴设计工作,按照植物根茎以及生存空间提出的要求明确树穴的规模。树穴过小无法保证根部正常发育,树穴过大将可能发生扭曲生长、树木倾倒等情况,无法提升苗木的美感。
3.3 合理控制肥料
落实林地养分管理工作能够为树木成长提供足够的养料,尽可能的避免其遭受病虫害侵袭。工作人员在施肥过程中,应当立足于苗木生长情况综合分析土壤肥力流失状况,以便于为其补充足够的养分,保证林木营养充足。合理控制肥料,不但能够保证苗木健康成长,还可以提升种植地的土壤肥沃程度,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4 强化栽培植被的力度
植物栽种效果与栽培管理的进展情况有着直接关系,为此务必要采取一定手段加大管理力度,做好除草、浇灌、施肥等一系列工作,以此来为植物正常生长夯实根基,一定程度上降低植物的死亡率。首先应当立足于现实实际为其补充足够的水分,特别是夏天高温时应当提高浇水的频率。在此过程中有一点应当引起关注,那就是浇水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正常情况下可以一天浇两次水。其次,落实基肥施肥工作,并适当进行追肥,以便于为苗木成长补充足够的营养。防冻和除草也是在栽培植物时应当重点关注的事情,在冬天来临前应当为其浇灌冻水,以此来尽可能的保证植物正常生长。
4 林业防治病虫工作的有效对策
4.1 做好监测和检疫工作
在林业防治病虫害工作过程中,监测和预警是重点内容。充分把握林木的类型以及病虫害的真实情况,提前预判可能存在的病虫害问题,并落实预防工作,给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便于将病虫害问题扼杀在摇篮里,从而避免其伤害林木。建立完善的林业病虫害监测机制,以此来提升防治病虫害预警工作的效果。林业病虫害监测机制的成立,能够为防治病虫害工作的进行提供有力支撑,保证此项工作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去,以便于有效保护林木。
4.2 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自然环境的质量好坏与林业资源有着一定联系,林业资源能否向前迈进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进展情况直接挂钩。在林业防治病虫害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化学防治技术的使用频率较高。此项技术见效快,能够在短时间内消灭害虫。就化学防治技术来讲,其实就是工作人员朝树上喷洒化学除虫药剂,以此来杀死害虫,缩减病虫规模,从而保证林木健康成长。但是化学防治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尽管说其能够减少害虫,但是由于药剂化学特性的原因,长期应用将导致土壤中残留有害物质。不光会造成树木无法正常生长,而且会导致病虫耐药性提升,药剂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不能够为防治病虫害工作的开展提供动力。此外,还可以将药物涂抹在树枝或者树干表面,尽管说这一做法能够减轻对土壤的伤害,但是該方法使用时较为费力,无形之中增大了防治成本,一般多用于树木较少的林地。
4.3 加大对养护林木工作的关注度
如果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那么树叶将会变黄,减缓树木生长速度,为病虫害侵袭提供机会,降低树木的自身免疫力,从而不利于林业建设工作的进行。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其根本原因在于树木免疫情况下降,自身没有能力抵挡病虫害的侵袭。为此就要求林业部门加大对养护树木工作的关注度,按时为其施加肥料,做好树枝修剪工作,以此来保证树木吸收足够的养分。就不能够明确其成长迟缓原因的树木,应当指派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详细分析,优化改进其成长环境,以此来提升林业质量。
4.4 提升病虫害防治水准
为了避免发生病虫害,就应当从现实实际出发提升防治病虫害的水平。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加大对早期预防技术的关注度,以便于防止病虫害问题进一步扩大。另外在改善林业质量的同时,还应当尽可能的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合理应用微生物农药,以此来降低破坏生态环境的程度。总的来讲,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应当加大对防治病虫害和林业栽培技术的关注度,并秉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进行此项工作,每一地区选择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以及林业栽培技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当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此来提升林业管理力度,促使林业事业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向前迈进。
4.5 加大防治病虫害管理的宣传力度
为了能够改善病虫害防治管理效果,落实宣传工作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需要引起有关人员的关注。在进行检疫宣传时应当多种方法并用,使人们加深对病虫害带来问题的印象,了解开展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并自觉主动的为此项工作的进行做好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病虫害防治管理的水平,从而为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夯实根基。
4.6 提升植物的多样性
多样化的林区生态环境能够为树木生长提供动力,各种植物之间相互协调,能够减少病虫害出现的次数。林区物种的多样化可以培养病虫的天敌,以此来有效对抗病虫,保证植物健康生长。
5 结语
为了保证林业质量令人满意,就应当在生态模式下落实防治病虫害工作,并合理利用林业栽培技术,以此来保证林业种植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下去,从而推动林业建设朝着更远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王丽敏.生态模式下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途径[J].乡村科技,2020,11(30):79-80.
[2] 李文芳.基于生态模式下的林业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现代园艺,2020,4(8):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