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咏叹

2021-11-18 05:51梁爽
新民周刊 2021年42期
关键词:书柜海明威冰箱

梁爽

若要了解一个人,除了去看他的书柜,就是去看他的冰箱。前者,是精神世界;后者,还是精神世界。因为冰箱里面装什么,装多少,怎么装,大半也是由精神世界决定的。有的人,常常忍不住买一堆新鲜蔬菜,并不考虑什么时候吃,放烂了再扔掉,往复循环,比如我妈。正如有的人,常常忍不住买书,也没计划什么时候读。好在书是放不坏的,只能翻烂、翻坏。果真谁有一两本翻烂的书,真正幸福。

于我,有一台松松快快的大冰箱,也是很重要的一种幸福。最完美的,是只存三两天内想吃的东西。这首先需要明确知道自己想吃什么;其次是确保三两天内能吃上、吃完;最重要的,是口腹的欲念相对稳定,上一秒想吃青椒、香菜、八爪鱼,到了饭点儿不会变。以上都不是容易的事。

我妈就是常常不知道想吃什么,看见什么就买,买完了没空吃,等有空了又突然想吃别的。所以每逢前来视察,打开我的冰箱,总有一种想把它塞满的生理冲动,觉得我这过得不像个日子。我也总是严词拒绝,好不容易吃空了些,真不能再装了。等一盒酸豆角、两罐炸酱放进去,招待我的除了一桌好饭,还有一句“早知你这么浪费,不如买个小冰箱”。

浪费吗?不浪费,小了就挤了,大的才有空间感。就比如画画吧,总得有点儿留白。就比如写东西吧,总得起来喝口水,上一回洗手间,再回来坐下。就算不画不写,只以肉身行走坐卧,也难以想象七窍壅塞,内脏之间没有空隙。冰箱亦不过是一个巨大的腔体。缝隙,很重要。流通,很重要。它是消除一切焦虑的前提。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周的智慧,流传下来,常常被误解。费这么多笔墨讲一个故事,真不是为了教人解牛,多数人一辈子也没机会解牛。那是干嘛呢?当然是传授养生之道,消除内心焦虑,为了一辈子活得自在顺畅。

旧时北方寒冷的冬季,大人们常把需要冷藏的吃食直接挂在窗外。大自然成了天然的冰箱。只要窗把手还受得住,只要窗檐还有一丝空地儿,都会被榨干用净——一日比一日薄得透亮的塑料袋,显出里面支棱的排骨或带鱼尖尖的嘴,或者奶油冰棍儿包装纸的锯齿边缘。

时至今日,冰箱依然保留了某种展示的属性。就像有人喜欢收集世界各地的冰箱貼,有些人干脆拿冰箱当留言板,上面磁吸着一个新学的食谱、总也勾不完的待办事项,便条上写着“我爱你”或者“交电费”,或是一首诗,比如“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想想六月漫长的白天,还有野草莓、一滴滴红葡萄酒”。这大概是一种把书柜搬到冰箱上的行为。当然,如果这么写了,这几样东西最好开门就有,否则存在诱骗之嫌。

机器按程序工作,唯有人类的想法每每不循常理,偶尔妙不可言。1948年,美国记者阿特·布赫瓦尔德前往巴黎拜访海明威,同行的一位朋友认真请教,“如果想成为作家,需要做什么?”海明威的回答是:“首先,你得给冰箱除霜。”这真正是一个好活计,冷静,治愈。写不出来别硬写,读不下去就放下,且松松快快过一过生活。

“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什么好吃的、好看的、梦寐不忘的,也不必尽数收入囊中。人间不是宝绘堂,还是掂量着办,负担最小,而满足感放大。尤其当我想到,仅仅是打开冰箱门,我召唤出的光就比18世纪大多数家庭享受到的总量还多,快乐也随之亮了几瓦。

猜你喜欢
书柜海明威冰箱
冰箱里的那些“食”
海明威名言
海明威:《雨中的猫》
冰箱里的夺命派对
肩上冰箱
书柜
整理书柜
我家的书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