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传统民居形制特征及其保护

2021-11-18 08:54
居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正房宅院院落

张 晨

(西安外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1 关中传统民居形制特征

1.1 群体布局

关中地处八百里秦川,地理特征平而缓、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科教发达。在关中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村镇布局比较集中和完整,平面大多呈矩形或团形。村镇道路也以平直居多,巷道较为垂直、宽广,主、次街巷形成的路网通往每家宅院,户户连接形成居住群落。由于通向各户的出入口限制了宅基的划分,一般居住地段的用地宽度不大。传统住宅院落一般沿街巷布置,这种居住性街道往往都有简朴、宁静、亲切、自然的气氛。小巷尽端它们与主要街道形成树枝状路网结构,这类通向局部宅院的人行小巷,有的宽不足2m,具有明确的内向性和居住气氛。通常三合院及四合院式的宅院布局,使住房有的纵墙顺街,有的山墙朝外,因而有长短、直斜、高低错落等变化,加上临街墙面的“实”与各户入口的“虚”,交替出现,多样处理,使街景既简朴又丰富。一般街道宽与房高比多小于l∶l,空间亲切宜人。

1.2 院落形制

关中民居院落的主要布局方式是沿纵轴布置房屋,以厅堂为核心,附属用房在外围层层包围,向纵深发展的狭长平面布置形式,其建筑形制与气候、地理环境等关系紧密。关中民居典型平面模式有:独院落式、纵向多进式、横向联院式和纵横交错的大型宅院。同时,关中平原典型的黄土地貌,也为窑洞式院落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根据建造方式分为靠崖式,明锢式和地坑式三种形式。

1.2.1 独院式平面

关中常用的民居平面布局形式多沿用四周布置房间,由前向后,依次是门房、庭院、正房和后院。为了多争取使用空间,在庭院两侧布置两栋单坡顶的厦房,组成四合院。这种独院式的用地面宽多为8m~10m,进深约20m,比较窄长,俗称“关中窄院”。 门房用途比较多,可以作居室、书房、会客或贮藏等用。厦房一般进深多为3m左右,与正房开间统一,平面布置显得整齐。两侧的厦房在功能上基本是供晚辈居住、厨房或作为贮藏等用,建筑多东高西低,以示长幼有序。后院用于饲养及厕所等杂用。

庭院的纵深长度,取决于两边厦房间数。庭院的长宽比,多为四比一,形成狭长的庭院。关中人把四合院的正房称为“厅房”、“上方” ;倒座称为“门房”,也称为街房;厢房称为“厦房”。

在整个院落中正房是全院的主体建筑,一般位于中轴线上南北朝向布置,相对其他用房它的基座高、尺度大,其地位等级和建筑形制处于全院最高。在建筑形式上多为我国传统的一明两暗的布局,各开间通常为3m,进深一般为5m~7m左右。功能上民间一般用于接待宾客、日常起居、供奉神像、祭祀祖先及家族庆典活动,两暗房是主人和长辈的住处。

前庭的布局一般有四合院、三合院和两合院几种形式。内院位置多在过厅的后面,这是家庭内部起居、生活使用的空间,一般宾客不进入内院。由于它处在宅院的后部,便于保持安静和独立的特点,内院的布置形式多为四合院。各户宅院之间,正房皆并山联脊,厦房背靠背地修建,厦房与正房屋面均采用向院内倾的单坡屋顶,屋面排水皆排向院内,各宅之间无雨道界墙。不同院落的厦房背对独立,以双墙、双柱分割。建筑外墙上不开窗,主要靠朝向院内的门窗采光,所以将近一半的厦房终年不见阳光。

1.2.2 纵向多进式平面

这种布局是由独院式平面沿纵深方向重复组合而成。关中地区地少人多,宅基划分多以10m左右的三开间面宽居多,因此形成窄面宽大进深的宅基。其平面布局只能向纵深发展,形成层层厅堂院落组成的序列空间。这种平面布置,各厅堂院落的功能比较明确,简洁适用,空间灵活,减少路网密度,节省用地。纵向多进式布局的厅堂院落的层次虽不尽一致,但是多数以二、三进式为主。这种平面的功能划分通常多以前庭、内院组织各类房屋形成生活区,后院多为服务性空间。厅堂多数是招待亲友之用,偏房一般为下人的卧室或其他用途的房子。

1.2.3 横向联院式平面

是将几个多进式宅院,用数道墙门横向联通的民居类型。横向联院式宅院的各院之间仍用高墙分隔,各院一般设有独立的对外出入口,因而使各院仍保持有独立的多进式宅院的特点。各院之间的联系有通道门相通,这种布局都有正院和偏院之分。正院位置多居中布置,一般都具有建筑尺度高大、庭院宽敞、建筑材料和建造质量高以及装修精致等特点。正院具有主人起居,接待宾客等功能要求。偏院居正院之侧,多为晚辈和家人生活居住的场所,院内设有居室、餐厅、厨房及花厅等用房。也有在偏院内开辟宅内花园的。

1.2.4 大型民宅

关中地区大型民宅,用地面积多,建筑规模大,多为昔日的高官、富户所有。这种布局是由几个甚至十几个多进式宅院联片组合而成。如西安市北院门的高宅,又如三原县内的石槽崔宅,则是将整条巷道联通,供独户使用。

1.2.5 普通民居中的其他宅院形式

普通人家或传统农村住宅的平面,一般都比较简洁明了,多数是厦房为主,房屋类型少,经济、适用,而且布局灵活自由。其平面布局基本上也属于关中窄院的传统形式。如以正房和左右厦房拼成的三合院、正房和单侧夏房组成的二合院、也有简单的单排房院,或是单排房与储物或厨房组成的双排房院。

1.2.6 窑洞式院落

窑洞在关中地区的中北部也被广泛应用。窑洞的建造多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和周围的资源,其建造方式和布局形式往往也因环境不同产生了很多不同的形式。靠崖式窑洞一般在沟壑或山坡崖壁上同方向并排开挖窑洞。明锢式窑洞在平地上以砖石、土坯发券,砌筑成拱形洞。组成院落灵活多变,并可与其他建筑配合使用,所组成的院落可大可小。地坑窑院落是在平地上向下挖出一个凹进去的大院子,向下延伸的坡道作为入口,以院子底部为地坪向四面坑壁上挖出拱穴,各窑洞也分卧室、厨房、储藏室和牲畜棚等,并形成像传统四合院一样的地坑院。

2 关中传统民居的保护

吴良镛先生指出:“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带来了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分离,地域文化的特色渐趋衰微;标准化的商品生产,致使建筑环境趋同、设计平庸、建筑文化的多样性遭遇扼杀。”现代建筑大多崇尚西方的某时期建筑形式,而不曾深挖其存在的时代性及建筑内涵,一味的模仿照搬,同时抹杀了我国传统的建筑形态。因而,保护关中传统民居,我们应对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保护与传承应用,同时也要重视加强原住民的保护意识。

2.1 重视传统民居的保护措施

传统民居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优秀的民居具有历史性、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也对今天的建设和旅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要合理的保护、改造、发展。

传统民居是一种独特的人文价值资源,具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标签,关中民居有着其独有的地域属性、人文属性,具有与生俱来的豪迈格局,因而在对关中传统民居保护的措施上,注重其整体风貌的统一性。在修建的过程中,将现有民居按等级分类,把修建后仍能正常使用的民居,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统一的民居风貌,将不能经过加固、修建的民居,进行合理保护,结合当地的地理因素,修建展陈馆、民俗博物馆等相关文化输出空间,让残落的每一砖、每一瓦,都仍能释放自身的价值。

关中传统民居待修复的院落(张晨摄)

2.2 加强原住居民的保护意识

加强原住居民的保护意识是重中之重。村民是民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村落的精神内核。当日益发展的城市生活环境远超传统村落环境时,新一代的原住民重新选择生活环境涌向城市,同时将自己的精神家园弃之脑后,承载着丰厚历史文化的传统村落逐渐衰败,失去了往昔的自信与底蕴。这无疑是令人惋惜的。传统村落民居的保护也应从对保护民居、文物及人对居住环境的认知度双重保护来进行。

因而重建新一代原住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可度是挽救传统村落的重要目标。具体措施为:在保护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升居住环境的内在设施,以适应现代人们的生活习惯;挖掘传统民居的文化属性,历史底蕴,进行文化输出,取得社会的认可度,增加新一代的原住民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加强精神家园的作用,体现文化传承的意义。

通过对传统民居的挖掘与保护,以及对原住民保护意识的提升,达到对关中传统民居形制、院落的保留,从而实现传统关中民居的文化传承。

猜你喜欢
正房宅院院落
宅院
京西地区青砖类传统民居热工性能现状评价与外墙优化设计研究
八一作品
吉林省满汉融合区域乡村住宅院落空间布局探析
老宅
白居易洛阳履道里宅院的置石
王家烈故居
记 述
院落里的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