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路径·新生态·新格局
——第二届(2021)中国猪产业发展大会在重庆顺利召开

2021-11-18 07:39本刊编辑部
中国猪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生猪

本刊编辑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其中猪肉生产稳定和市场有效供给尤为重要。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各地区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政策措施,2019年以来生猪产能严重下滑的态势得到根本扭转,目前生猪产能已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但产能恢复后今年生猪市场价格再度陷入低迷,一些地方扶持政策出现反复,生猪稳产保供的基础仍不牢靠,产能大幅波动问题尚未根本破解,生猪产业的短板和弱项依然突出,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仍然不高,绿色健康高效安全的现代生猪产业体系亟需完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生态新格局亟待确立。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助理陆美芳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副秘书长贾亚雄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副院长王启贵

▲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原书记、重庆市农业学校校长王华平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习银生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张宏福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研究员蒋正军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研究所副研究员唐振闯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研究员王金勇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副理事长、安徽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殷宗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促进生猪保供稳价的有关部署要求,立足当前产能恢复后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补短板、强弱项、破卡点,交流研判未来产业政策动向、转型升级路径,聚焦探讨产业发展新趋势、新技术、新应用、新动能,搭建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高管、行业精英多渠道、多层次的政策对话、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平台,汇智聚力,共商产业发展大计,为全国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和可示范、可推广的经验成果,2021年10月18—19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联合主办,《中国猪业》杂志社承办,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重庆市畜牧业协会、重庆市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协办的第二届(2021)中国猪产业发展大会在重庆顺利召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助理陆美芳,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副秘书长贾亚雄,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副院长王启贵,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习银生,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张宏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研究员蒋正军,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唐振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副理事长、安徽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殷宗俊,湖南省生猪产业协会秘书长、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总畜牧师彭英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风险管理中心主任张峭等专家代表,河南海创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松,大连商品交易所市场发展部副总监纪彤国,翔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昌顺,格林大华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蒋俊杰、重庆分公司总经理李科以及大北农、农信互联、新希望六和、嘉吉动物营养、湖南新五丰、环山集团等行业头部企业代表出席开幕式。大会开幕式由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原书记、重庆市农业学校校长王华平主持。王启贵、陆美芳、贾亚雄代表联合主办单位分别致辞。

▲参会代表签到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黄瑞华

▲湖南省生猪产业协会秘书长、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总畜牧师彭英林

▲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秘书长、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蔡更元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张桂红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李习龙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教授汪德刚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丽

▲湛江科技学院生猪产业研究所所长张海峰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张帅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立刚

▲主会场

陆美芳在致辞中表示,当前生猪产能已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但今年生猪市场价格再度陷入低迷,生猪稳产保供的基础仍不牢靠,产能大幅波动的问题尚未根本破解,生猪产业的短板和弱项依然突出,高质量发展新业态和新格局亟待确立。在此背景下,立足产能恢复后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猪业》杂志社牵头举办此次大会,聚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技术、新应用、新动能,搭建政府管理部门、专家学者、企业高管、行业精英多渠道、多层次的政策对话、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平台,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贾亚雄指出,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关乎国家的食物安全和市场稳定,希望此次大会的顺利召开为我国的生猪科技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多助力。王启贵向大家介绍了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及由其牵头建设的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的功能布局,他希望各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我国生猪产业发展过程面临的瓶颈问题、卡点问题,为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主论坛报告环节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副理事长、安徽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殷宗俊主持。

▲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何新天

▲农信互联集团董事长薛素文

▲农信互联副总裁、农信研究院院长于莹

▲天邦股份副总裁李双斌

▲河南海创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松

▲翔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昌顺

▲重庆海林生猪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林

▲格林大华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蒋俊杰

▲格林大华期货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总经理李科

▲河南海创牧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方建启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习银生介绍了玉米市场的新形势及趋势展望,指出今年玉米产需形势呈现新特点:面积扩大,玉米播种面积预计比上年增加2 500万亩以上,长势总体较好;替代消费大量增加,明显抑制玉米消费,饲料替代明显增加;玉米进口大幅增长,替代品进口显著增加;多元化供应弥补产需缺口,今年玉米供应无忧。关于新玉米上市后市场变化趋势,习银生认为,玉米价格存在回落的风险,但价格依然较高。其中生猪产能较快恢复等,将对玉米价格保持高位运行形成有力支撑。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张宏福分享了以科技创新破解猪周期,提出养猪业是永远的产业、长线产业,是微利的产业、民生产业,不易有暴利,也不宜有暴利。养猪产业链价值管理目标是高质量发展,关注点是效率、质量和生态,着力点在高效优质猪种,健康高效营养饲料,先进的饲养环境、养殖工艺,完善的生物安全疫病防控、节能减排以及质量控制和价值管理,加以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重塑,实现猪群健康、生产高效、产品优质、环境友好的生猪节本增效绿色生产模式。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研究员蒋正军从对象、范围、职责等方面比较了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分析了非洲猪瘟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建设的国际规则以及我国的建设评估依据。目前,全国已在25个省份建成62个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关于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蒋正军也提出了思考,如基层兽医防疫机构的弱化可能影响无疫区数据监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涵盖养殖、饲料加工、屠宰、无害化处理等全产业链的无疫小区还需加快建设,全产业链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还需加快提升。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唐振闯认为,从整体看,猪肉仍然是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主要品种,但肉类消费结构呈现出逐步替代的趋势,猪肉消费比重下降,禽肉和牛羊肉比重平稳上升。健康中国战略要求畜禽产品消费结构必须调整,营养导向型消费观念改变畜禽产品生产方式,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展需要优化畜禽消费结构。综合经济、消费习惯以及营养健康、可持续发展需求多个维度的分析,预判猪肉仍是国人肉类消费的主角,但比重下降,长期占比在55%左右;禽肉将明显增加,在30%左右;牛羊肉保持在15%。

▲首农食品集团北京中育种猪公司兽医总监许光勇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养猪研究院副研究员颜忠

▲嘉吉中国区猪饲料技术总监郭鹏飞

▲环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鲍英慧

▲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经理汪加明

▲内蒙古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张晓波

▲新希望六和饲料研究院资深营养师何国茹

▲石家庄博瑞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分子育种应用科学家吴笑女

▲开封港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海创集团技术服务总监李喜才

▲PSY研究院全国技术服务经理、PTT养猪学习院金牌教练彭尧

本次大会以“产能恢复后中国猪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路径新生态新格局”为主题,设置主论坛及生猪饲料与动物营养、“保险+期货”、生猪种业、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农牧数智生态发展等5个分论坛,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和天邦股份、大北农、农信互联、新希望六和、嘉吉动物营养、湖南新五丰、首农食品集团等行业头部企业60余位嘉宾专家分享。他们围绕精准饲养、无抗养殖、原料替代,生猪种业国产化、育种新技术、地方猪保护利用,中兽医药、非洲猪瘟、蓝耳病与流行性腹泻防控、疫病净化,“保险+期货”及数智化助力行业发展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和行业解决方案。

其中,参与“生猪饲料与动物营养”分论坛分享的嘉宾有:湛江科技学院生猪产业研究所所长张海峰,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李习龙,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丽,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张帅,开封港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海创集团技术服务总监李喜才,河南海创牧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方建启,嘉吉中国区猪饲料技术总监郭鹏飞,环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鲍英慧,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经理汪加明,新希望六和饲料研究院资深营养师何国茹,上海美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养技术总监彭勇,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博士后王蜀金。

▲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主任付文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庹国柱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张峭

▲清华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秘书长蒋任重

▲大连商品交易所市场发展部副总监纪彤国

出席“保险+期货”分论坛的嘉宾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庹国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张峭,大连商品交易所市场发展部副总监纪彤国,太平洋财险农险市场发展部总经理助理李烈,重庆市乡村振兴投融资协会秘书长张强,格林大华期货研究所联席所长王立力,翔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昌顺,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丁少群,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黄英君,中华联合保险集团研究所副所长吴学明,浙江南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智渊,大北农养猪研究院战略中心主任助理冯凯慧等。

出席“生猪种业”分论坛的嘉宾有: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研究员王金勇,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黄瑞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副理事长、安徽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殷宗俊,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秘书长、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蔡更元,湖南省生猪产业协会秘书长、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总畜牧师彭英林,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立刚,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博士后王子帅,天邦股份副总裁李双斌,重庆海林生猪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林,内蒙古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张晓波,石家庄博瑞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分子育种应用科学家吴笑女。

出席“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分论坛”的嘉宾有: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张桂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教授汪德刚,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监测处高级兽医师张倩,首农食品集团北京中育种猪公司兽医总监许光勇,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养猪研究院副研究员颜忠,PSY研究院全国技术服务经理、PTT养猪学习院金牌教练彭尧。

出席“农牧数智生态发展”分论坛的嘉宾有: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何新天,清华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秘书长蒋任重,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主任付文阁,农信互联集团董事长薛素文,农信互联副总裁、农信研究院院长于莹,农信互联副总裁王柯,武汉金龙集团董事长雷贤忠,齐全农牧集团董事长童其权,农信首席猪价分析师夏晨丰,海康威视农业行业总经理贺小龙,河南易达菲动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维辉,深圳市润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文海,上海科诺牧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海涛,安徽鲸洋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镭,安佑集团预混料事业部总经理朱传波等。

本次会议得到了河南、山东、湖南、广东、江西、江苏、四川等生猪大省产业技术体系或养猪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的畜牧技术推广部门,有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育种、养殖、饲料、兽药疫苗、设施设备企业及相关技术专家,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金融、保险、期货及投资机构代表,行业媒体及关注生猪产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近300人出席大会。与会代表普遍认为,第二届(2021)中国猪产业发展大会开得及时,十分必要,通过交流、探讨、学习、借鉴,准确把握行业脉搏,共寻行业破局之路。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实现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亟需破解“猪周期”难题,构建稳产保供的长效机制。当前,生猪产能全面恢复,市场供应大幅增加,市场消费疲软,生猪价格探底,行业陷入深度亏损,加上养殖成本上升及非洲猪瘟疫情存在不确定性,行业“寒冬”已然来临,需要大家坚定信心,攻坚克难,苦练内功,强化管理,挖掘潜力,降本增效,行业“暖春”终将到来!

猜你喜欢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生猪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中国农业科学院揭示大塑料和微塑料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健康的潜在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以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
2016年2月生猪市场行情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