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像资料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导课环节的应用

2021-11-17 18:14刘超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22期
关键词:应用

刘超

摘要: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应用影像资料,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学生提炼和处理信息,启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民族精神。在影像资料的选取上,要精心取舍。在类型上,应选取客观性较强的影像片段;在目标定位上,要有明确性;在内容选择上,要有趣味性和时效性;在时长剪辑上,要短小精炼。

关键词:影像资料 中学历史课堂 导课 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导课如同桥梁一样连接着学生与教师。好的导课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使学生迅速进入情境。本文将基于现实历史课堂教学,着重分析影像资料在导课环节中的具体应用,以期对历史课堂中引入影像资料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和启发。

一、影像资料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导课环节应用的重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随着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历史题材的影像作品和录音大量增加,成为一种非常重要而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文献纪录片一般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学生理解和体会历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应重点利用的音视频资源。其次,比较接近历史实际的影像作品和娱乐性的历史题材影像作品,除严重违背史实的以外,也是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利用的资源,因为它们能够提供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有益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受历史,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和历史理解能力。

影像资料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应用,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三国鼎立》这课时,我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视频剪辑配合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要求学生看完之后思考并回答这段视频和这首歌描绘的是哪一历史时期,学生立刻明白今天要学的是自己比较熟悉的三国历史,画面与声音的配合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那个风云动荡、英雄辈出的年代。

影像资料在中学历史课堂导入环节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提炼和处理信息,启发学生思维。我在讲《罗斯福新政》一课时,导入环节播放纪录片《大国崛起·危局新政》有关美国股票市场大崩溃的视频剪辑,让学生直观感受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纪录片中有大量图片和文字材料,在这样一个动态播放过程中,锻炼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并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这对历史学科的能力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在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基础上,学生会对经济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有更好地理解,也深刻认识到国家调控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影像资料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导课环节的应用,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民族精神。如在讲《钢铁长城》一课时,教师如何激情昂扬地历数海陆空军的建设成就也比不上一段国庆阅兵的片段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在讲《科技文化成就》时,嫦娥五号返回地球的影像更能让学生感到精神振奋。这些影像资料作为导入,不仅使学生的历史知识得到扩充,特别是动画与声音带来的视听双重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触动与激发,也使历史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更好地达成。

二、影像资料在中学历史课堂导课环节应用的原则

导课方式多种多样,不论应用哪种方式,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如何使影像资料在导课中的应用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对于影像资料的选取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类型上,应选取客观性较强的影像片段。历史学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求真。尽管影像资料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主观性,教师在选取资料的时候必须首先甄别资料的来源以及客观性。为保证历史课堂的科学性,这一点是选取的前提。在影像资料来源上,教师可以选择国家媒体、宣传部门如CCTV、中央电教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单位制作的大量文献纪录片,大型历史专题片,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和文艺作品等。

在目标定位上,要有明确性。在选取影像资料的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时刻明确在导课中应用影像资料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其直观性、动态性和趣味性,满足学生感官知觉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的。有一些影像片段容易激起学生兴趣,但也容易使学生情绪过分高涨,除非教师本人课堂掌控能力非常强,否则容易引起课堂混乱。例如在讲授台湾问题时,我曾选取了网上很火的台湾综艺节目中有关“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的视频,导致学生情绪异常高涨,关注点偏移,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教师在选取影像资料片段的时候,要根据课堂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切不可为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喧宾夺主,影响后续的教学过程。

在内容选择上,要有趣味性和时效性。如前所述,导课的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快速进入课堂情境,影像资料在内容上有趣味性就很有必要。例如在讲《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这一节课时,导课时使用到了《清明上河图》,但是画作是静态的,且课本与历史地图册上给出的图片只有局部且像素不高,网络上找到的图片清晰度和完整度也不够,且不够生动。恰逢故宫博物院为迎接90周年大庆推出“石渠宝笈”特展,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我就与学生进入此展的3D参观网站,在课堂游览博物馆,学生觉得新奇有趣,又有“身临其境”之感,后面的课堂教学中,再配合一些局部的高清图片与文字材料,课堂效果极好。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在选取影像资料时,也应尽量选取一些符合中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时效性的片段。例如《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可以选用疫情期间中日互相赠送口罩的一些新闻画面,“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现实与历史相互映照,带领学生迅速进入盛唐时期中外交流的情境;有关港澳台问题,教师可以选用有关香港暴乱的一些片。这里所说的时效性并不单单指视频内容事件的发生时间,还包括影像资料的制作时间。例如,近几年制作精良的《我在故宫修文物》、、《海昏侯大墓考古发掘现场》、《国家宝藏》等纪录片与电视剧节目等,在讲到中国古代史上相关课程时候,选用这些影像片段效果更好。

在时长剪辑上,要短小精炼。影像资料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每次在导课中使用时,学生都会觉得“不过瘾”,往往要求“再多看一会”。在网络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各类影像资料层出不穷,浩如烟海,为使导课更好更高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在影像资料的选取及剪辑上,一定要精心取舍,万不能使课堂成为视听室,影响后续教学任务的完成。以我个人的课堂经验来说,时长控制在2—4分钟为最佳。

以上是我对于影像资料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导课环节应用的一点浅薄见解,还有更多待继续研究和改进的问题。例如影像资料的极大丰富为教师收集、整理、剪辑和取舍带来困难,如何精选出最能反映出历史事件本质的影像?怎样能更高效地利用影像资料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要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我想这将是一个需要广大同仁共同探索的、长期的过程。

道阻且长,我辈自当仁不让。

参考文献:

叶永广,历史教学中影像信息的开发策略[J],历史教学问题,2000,4

刘玉华,多媒体技术引入中学历史课刍议[J],历史教学问题,2001,6

许化宁,试论课堂教学中电影材料的应用[J],历史教学,2001,9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準》(实验稿)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