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巧春
摘要:教育部在2020年7月下发文件,要求将劳动教育渗透进学科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发挥创新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劳动。高中生物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领会更多生物学知识,打通理论与实践的沟渠,使学生能够运用理論知识指导实践,形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教学;劳动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0-177
引言
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中要求,在生物等学科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相关劳动技能的培养。2020年3月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阐明了劳动教育的性质,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话题,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劳动教育的渗透。
一、以教材内容为载体,获得劳动知识
课堂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途径之一,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大量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知识,这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很好的素材。例如,在“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依据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原理,思考以下问题: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哪些?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有什么关系?光照强度越强就一定越好吗?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采取间作套种的道理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农作物可以进行间作套种呢?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进行合理密植的道理是什么?“正其行,通其风”和施农家肥的依据是什么?教师以核心概念为中心,在课堂学习中贯穿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问题,促进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掌握,使学生习得农业生产知识,知晓了生物学知识对劳动生产的重要性。
二、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传递劳动创造理念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学生面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往往难以建立起与生活劳动之间的联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向学生传递劳动创造的理念。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引入多种教学资源辅助教学情境的创设。举例而言,在植物种植生产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病虫害对作物的侵害,大量的农作物被啃食产量下降,农民的心血付之东流,而在生物技术的应用下能够有效灭除虫卵,为民生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地助力。这一生动的生物技术应用场景,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起利用生物技术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观,让学生明白社会生产、经济发展与生物学知识密切相关,促使学生创造性劳动观念的形成。在动物养殖业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超市常见的肉、蛋、奶等图片,并让学生思考其背后的产业链以及动物的养殖。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之后,教师可以引入生物学在养殖业中的具体应用例子来强化学生的认知。在这种生动的教学情境下,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生物知识与劳动生产之间的密切关系,帮助学生树立起投身劳动创新研究中的志向。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生命观念,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有效利用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学教师除了进行理论知识教学之外,还需要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学生参与实验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开展劳动。相较理论学习,高中生显然对实验的兴趣更高。因此,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参与实验,同时趁此机会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开动脑筋,动手实践。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步骤不断提出疑问,并相互探讨予以解决。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强化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还能够锻炼自己,通过持续的实验提升劳动技能。例如,教师根据教材中“果酒和果醋”的内容,与学生一同进行实验。其中,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以葡萄为原料,制作葡萄酒。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葡萄从树上摘下直到成为酒水的整个过程。其次,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和原材料,让学生自主实验,并且讲解酵母菌的产生原理,以及其在生物学中的表达式,加深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印象。最后,在实验的尾声,教师应当向学生传授葡萄酒的放置和储存温度、湿度条件,并为学生布置任务,即每天记录瓶中葡萄的变化,观察葡萄如何变成可饮用的葡萄酒。另外,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还应当组织学生打扫实验室,将用过的实验仪器摆放整齐,做到有始有终。如此一来,学生除了可以从实验过程中真切感受到劳动的意义,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还能够掌握发酵的原理,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四、开展探究活动
高中生物学新课标的“科学探究”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及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一章节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联系城市的环卫部门,带领学生参观学习,通过实地参观了解当地居民一年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劳动的价值,增强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垃圾分类意识和环保意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去参观植物工厂,或者让学生去收集与植物工厂相关的知识。植物工厂是靠人工设计的,对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的光照、温度、CO2的浓度及营养液的成分、pH等进行非常精密的控制以达到促进农作物增产的目的。较之传统农业生产,现代农业的发展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劳动者的伟大以及新兴技术支撑的现代农业的魅力,对科学与技术产生敬畏,弘扬了劳动精神,增强了劳动教育的时代性。
结束语
总之,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劳动教育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思考、发掘、整合学科资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借助学校、家庭、社会力量,开创多种行之有效的劳动途径,发挥生物学科优势,落实劳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小燕.基于生物学科特色的高中劳动教育实践研究[J].高考,2021(11):103-104.
[2]杨娟.生物学科特色的高中劳动教育实践[J].福建教育,2020(37):16-17.
[3]易吉伦.高中生物劳动技术教育初探[J].湖北中小学实验室,1995(0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