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娟
摘要:小学数学教材设定的知识内容主要是启蒙小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在这个阶段,教师能否科学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以及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能力,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发言权和思考空间。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快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去。
关键字: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0-085
随着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和推动,社会各界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尤其是学生初步进入九年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夯实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出发,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应用教学策略展开探究和分析,以供参考。
一、从一道数学题谈起
数学作为小学生接触的第一门理科范围的科目,其学习方法和思维角度是有别于其它学科的。为培养小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前,首先应先提升自身的教学意识,改进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将传统教学模式和先进的教育观念进行有机整合,构建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学习需求以及个性发展的数学教学方式,避免再出现主观“灌输式”的教育教学现象。
例如,在进行物体“位置”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时,由于空间问题对小学生来说较为困难。因此,小学教师可以在教授完理论后,巧妙借用教学工具把抽象的“位置和顺序”数学概念转化成更直接、更形象的教学实践演示活动,来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拓宽学生举一反三的解题思路。如,学习这一课中“位置”教学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动漫形象进行角色扮演。其次,教师再通过简单的“二择一”提问方式来给学生演示不同参照物带来的方位变化。像“喜羊羊的右边是奥特曼还是美羊羊?”,“熊大在佩奇的右面还是左面”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带着问题走向讲台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的地位有着明确的定位,教师应积极发挥其课堂“引导者”者的作用,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的,因材施教,通过采用开放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以及“学共一体式”教学等多元化新型教学策略来训练和挖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分析以及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潜在能力。
例如,在学习完“位置”知识后,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位置知识问题的练习和理解,教师可以创设情景课堂,采用分组游戏互动教学模式来训练学生灵活辨别“左右”位置的思维能力。如,教师充当主持人,发出指令“请大家举起右手”,“男生请站在老师的左手边”,“前后排的同学请面对面举起你们的右手”等游戏口令。通过这样“带着问题走向讲台”的探索方式引领学生掌握复杂多变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规律,促进学生思维逻辑体系雏形的构建。
三、启迪学生思维延伸
为了倡导新课改理念中“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的状态,帮助学生夯实小学数学基础;还应善于借助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小学生创设课堂之外的数学理论实践平台,启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深入思考数学文化与社会生活、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关联意义,形成课上讲授、课外实践,科学、完整的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以实现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轻松运用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例如,为了延伸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可持续性,教师在教授“位置”教學内容时,可以把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行为现象与课程教学知识有机统一起来。如,在我们国家,人们过马路时是靠右边还是靠左边?是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这样;再如,和爸爸妈妈一起逛商场上扶梯时,是不是都靠右边?如果学生回答是,教师还可以加大难度继续提问:那大家都靠右边上扶梯,是不是下扶梯时就得靠左边才不会碰撞到?通过这样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来引发学生的反思,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到“左和右”的概念,还能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作出深入的理解与判断。
综上所述,在探究小学数学课堂的是否有效性时,一方面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结合小学生心理需求、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内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应以鼓励为主,指正为辅的教学方针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帮助其发展,用积极的态度为学生营造良性、快乐、和谐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简佳玲.多方法结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亚太教育,2019(10):68.
[2]陈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方法[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