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庆
摘 要:机械设备的使用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需要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采取相应的维修和检测措施,以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从而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设备维修检测;研究;维修方法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以及机械设备的日益复杂,给设备的维护和检测带来了困难。为确保机械设备维修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必须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机械设备的维修检测内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维修检测方法。
1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现代企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社会形势,机械企业作为机械企业必须认识自己的发展环境,了解自己所面临的挑战,机械设备维修检测等问题,充分重视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制定合理的对策加以应对,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终身收益。改变传统机械设备的维修方式和管理方式,降低维修和维护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2机械设备维修和检测存在的问题
2.1工作人员问题
机器设备还没有实现全自动化,因此仍然需要员工对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的操作,由于设备的复杂性,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来操作,多数工作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整体素质不高,不能对机械设备进行全方位的保养,因此,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
2.2机构组织结构不够灵活
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检测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企业各部门职能混乱,权责不明确,造成设备故障时无法派遣专业人员进行及时解决,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责任不清,导致部门间的协作不能有效地进行,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
对员工的技能方面过于单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员工负责使用,而检验人员负责检验,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无法在市场上形成强有力的竞争。装备维修体系也比较落后。由于我国目前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落后的检测系统不能给企业带来相应的效益,许多企业检测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不能与发达国家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2.3机械设备维修与检测缺乏激励机制
一般情况下,在如此繁重的操作过程中,员工的积极性不高,这就需要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检测人员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员工能以积极的态度对企业的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检测。
2.4保养水平低下
机器设备长时间的运转会使机械设备的性能下降,久而久之会影响使用寿命,这就需要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避免机械设备出现老化现象。而且目前许多企业对机械设备的保养过于轻视,并没有较高的保养工作水平。
3完善设备维修和检测工作的方法
3.1机械设备的维修检测方法
由于机械设备的维修检测是贯穿始终的,这就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全程监控,在预防性维修检测方面,我国的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利用不同的修复方法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检测。关于设备维修检测的方面有很多,方法也不少,我们可以采用光学检测法、压力检测法、强度检测法、振动法等,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和检测。为确保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不断地提高维修人员的素质,对其进行有效的培训,从而保证在电气一体化机械設备不断增加的前提下,维修人员能够满足当前的需求,准确掌握电气一体化机械设备存在的故障,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给企业的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除在预防性维护检测方面外,还需要通过多种检测手段来实现日常的流动检测或对设备进行专业的固定检测。维修性检测过程中针对企业机械设备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维修,主动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故障率,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2加强机械设备保养工作
不断地工作使机械设备的性能下降,这就要求对这些设备进行高强度的维护,在维护过程中要按照预防为主养修并重的原则,定期做好保养计划,对设备多方面进行有效维护。负责机器设备系统多方面功能的记录。及时调整机械设备相关部件,减少安全隐患,检查保险装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避免发生故障。
设备维护时,操作人员主要是维修人员为辅,对有关设备进行局部检查,对规定的设备进行清洗养护,对设备的管道滤油器等配件进行及时更换,确保各部件能有效地运转。
设备维修结束后要做好记录,注明各机械设备存在的问题,并与员工进行交接。机器设备的维修工作应按规定进行,尽量减少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为下次维修工作提供依据。
3.3制定维修检测制度
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检测制度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运用新的技术,做好管理工作。培训结束后,操作者需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流程,能有效地处理相关故障,熟练操作机械设备操作,有效地进行设备维护。检修人员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全方位监控,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有针对性地进行设备维护,制定相应的检查制度。
3.4加强维护监督力度
机器设备本身的维修质量要求很高,他有相关的质量标准,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对设备进行维修检测时,要严格按照监督考核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查核有关零件是否需要更换,进行相关文字记录,并查找设备故障原因,了解是否采取相关措施,以实现管理水平的监督水平大幅提高。
4 我国机械维修与检测发展趋势
一直以来,我国工业企业的设备维修,基本采用的是前苏联的周期计划维修,即定期大、小修。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状态维修的理论逐步渗透到我国。根据设备运行状态的优劣,确定维修方式和维修时间,比传统的周期计划维修前进了一大步。九十年代初,我国先后引进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业机械。这些进口设备除了清洁、润滑、保养和局部检修项目之外,并无大小修内容,并且一般都具有机、电、气、仪一体化,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装配精度高。若按传统的维修方法,周期性的拆装,不但不会使设备恢复其精度,反而还会在拆装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坏,降低了工艺要求的精度,影响设备发挥原有的效能。因此,有的企业从进口设备投入使用,就采用状态维修替代周期性的大小修。重点做好巡检、清洁、润滑保养和局部检修工作,收效良好。以后又根据国产设备新老机型各自的特点,分别采取周期性计划维修与状态维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备维修,也取得了良好的工艺效果和维修投入大大降低的经济效果。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在长期的设备管理工作中,早已發现周期计划维修过剩,浪费了不少人力和物力,对周期计划维修产生了质疑。这都为企业实施设备维修的创新打下了基础。
随着工业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机械制造、自动控制、可靠性工程及管理科学出现啦新的突破,使现代设备的科学管理出现了新的趋势,把握这一趋势,对于加强我国设备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2)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趋势(3)可靠性工程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趋势(4)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趋势 (5)从定期维修向预知维修转变的趋势。以上设备管理的新趋势是和当前社会生产的技术经济特点相适应的,这些新趋势带来了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机械设备在我们的日常生产工作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为了保证生产效率的提高,就需要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和检测工作。机器设备和维修检测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地去发现和解决,从而保证它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谭艾明.水泥厂机械设备的使用维修与故障诊断[J].机械管理开发,2018,33(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