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临床医学的王刚,毕业后在北京大兴区的一家内科医院跟一位退休的老教授实习。医院有收住老人的社会福利,老教授建议他:不如去主攻一下养老,你有医学的基础,养老以后会是个好事儿。
那是2003年,国内鲜少有专业的养老护理书籍。王刚挑了一些书,有老年人心理学的,有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的,还有通用的护理类的。他从一线护理员干起,给老人喂饭、穿衣、扶老人上厕所,因为有医学底子,还是稀缺的年轻男性护理员,很快他就在行业内崭露头角。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数量还在日渐增加,其中有不少失能失智老人,他们像是养老“水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他们的周全,才算养老攻坚的真正成功。王刚工作中最大的难点就是照顾老年公寓里相当数量的失智老人。
“做养老行业太辛苦、太心酸了。”这话是王刚替自己,也是替所有一线护理员说的。养老机构不仅要给老人提供各个维度的人性化的关怀,还要关注他们的家庭,关注机构里自己的员工,王刚通常是夹在中间,进行几方斡旋的那个人。
谈话间,一位老奶奶找到他说,“王院长,我来找你反映医生的问题。”这不知是奶奶一天里第几次找到他,但奶奶坚称是第一次。王刚說,很多失智老人都容易忘记眼前的事儿,一些久远的事情却记得,他们天天和老人在一起能发现,而匆匆一瞥的子女常常是不了解老人的异样的。奶奶老说身子麻,检查后各项指标正常,她因为医生不给开药频频与医生发生口角。王刚一边要安抚老人,一边还要给医生支招下次如何应对。
对老人对家属,王刚总是选择先安抚,委屈和压力自己先化解,然后再为护理员重建信心。他们聘请的心理医生,不仅要开解老人,也要治愈员工。“不求感谢,能体谅就是最大的安慰。”王刚说。
作为典型的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顶梁柱,王刚忙碌的日常为的却是别人家的老人。一线的护理人员大多都是这样,虽然有些心理落差,但因为身负一个个家庭的嘱托和信赖,他们愿意做下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业院校开设老年福利服务与管理专业,有很多年轻的毕业生到养老机构实习,护理员队伍融入了年轻的血液,但四五十岁、经验丰富的阿姨仍然是主力军。相比专业护理技术,沟通是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技能,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与经多见广的老人“斗智斗勇”显然嫩了点。
但不管是年轻人还是有经验的阿姨,能胜任护理员的还是少之又少。“我们长期招聘护理员,一次能有数十人报名,见了面之后带他们去参观,捂鼻子、往后缩、不敢看老人的就落选,会淘汰一半。剩下的一半,经过培训、带教,还会淘汰一些,到最后留用的可能就只有一两个,一个没有也是正常。”王刚无奈地说。
虽然护理老人很辛苦,但是再苦再累,只要得到老人们的认可,收到家属送来的锦旗,王刚就觉得一切都值。这种认可带来的职业满足感,支撑着他以及像他一样在护理一线的从业者。
出镜:王刚
西安曲江老年公寓业务副院长,从事养老护理行业近二十年,是与老人们最近距离接触的养老行业从业者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