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好大一棵树”导写

2021-11-17 18:41陆平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31期
关键词:校刊树荫沃土

陆平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首歌唱得好:“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風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好大一棵树,无论白天和黑夜,都为人类造福。好大一棵树,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这首歌表达了对大树的礼赞,也能触发我们更多的联想:樊锦诗北大毕业后,扎根敦煌数十载,为敦煌艺术赢得世界声誉;五四精神传承百年,根深蒂固,影响深远;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百年,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某校校刊开展“好大一棵树”主题征文活动,请写一篇文章,向校刊投稿。(2021南京三模作文题)

写作指导

材料分两层。前半部分引用歌词,传达大树的形象特点;后半部分引导联想,以树喻人及团体。如果作文仅把握“大”这一关联点,满足于列举一些伟大的人或事,则难以展开说理。我们必须梳理歌词的比喻逻辑,再关联到某种具体的促成“伟大”的人格或精神去写。

歌词列举了大树的诸多特征,其与“大”这一核心特征的逻辑联系主要有两类:一类可概括为“树能如此,故可称为大”,如“为人类造福”;另一类可概括为“树能如此,故可成其大”,如“深情藏沃土”。也有一些特征兼及两者,如“冰雪压不服”。将这两种逻辑类比人事,就是说具有某种精神才能称为伟大,才能做大做强,才能建立大功业,造福大众。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同一特征,也可以作多角度解读。比如“深情藏沃土”,既可以理解为樊锦诗那样的扎根敦煌,埋头学术;也可以理解为五四精神的深入人心,根深蒂固;更可以理解为中国共产党的心系群众,根在基层……

材料的比喻系统呈现多点发散的态势,我们作文构思时当有取舍,确定文章的焦点。可以选择大树的某一形象特点类比某种精神,通过广泛举例而成文。比如胸怀蓝天即志向远大,扎根大地即立足基层,扛住风雨即傲对逆境,撒下绿荫即服务大众。或者选一个人或团体为核心,借大树的几个特征去阐述其伟大的原因。材料后半部分就给出了人、精神和政党三个比喻角度。比如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积淀形成的文化传统、艺术成就、道德观念、价值判断、民族精神等等,都可以视为“好大一棵树”。

本题的任务情境是写校刊征文,材料中又说到“礼赞”,所以作文要紧扣“好大”的赞美情感,高奏主旋律,表现有志青年的理想和精神。但赞美伟大精神之余,还可以写如何继承和弘扬,也可以批评与之背离的错误行为。

例文

添一峰青,护万亩荫

一考生

李白《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有言,“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而当我们回首中国筚路蓝缕的百年风雨,也曾似这般感慨,有无数挺拔、坚韧如树一般的生命屹立。

今天的我们是被庇护在树荫下的人。

曾经,那些被镌刻在历史道路上的姓名,恽代英、王尔琢、瞿秋白……活生生的生命踩在这片他们所热爱的土地上,用自己的鲜血浇灌了一棵棵树。

他们有树的恋家,树的韧劲。他们把根系深深地向下扎,面向泥土,面向心中所爱的国土。他们排除万难寻找水源,存活自己也滋养一方生灵。

后来他们成了树荫,铺平了国家发展、繁荣的道路,构筑了我们眼前的和平、安宁、富裕的社会样貌。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难以想象,这些踏实质朴沉稳的树,经历了怎样的伤痛,又怎样把伤痕累累在风吹日晒中抹去。

我们享着树荫,但我们也终将成为提供庇护的人。

作为新时代青年,国家未来的脊梁,虽然早已无需面对战火和硝烟,但这个国家更光明的前景、更繁荣的未来,是掌握在我们手上的。

赫尔岑曾说,一个国家的年轻一代要是没有青春,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大不幸。这正是在说,青年人要带着毅力和冲劲、朝气和志气,担起国家建设的重担。

先烈们的精神,早已化为土地中的营养,供我们汲取。他们的树荫,也成了我们前进时最厚重的底气和动力。

纵然我们不会人人都成为那株最枝繁叶茂的树,但我们仍要学那份树的韧劲。只有一片小小的绿荫又何妨?国家发展转轮中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和设计、推动转轮的人,一样都是历史中的树。

傅山《青羊庵》中有言,“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那份敢于献身、自信满怀的壮志,不正是当今的我们需要的吗?这“一峰青”中暗含的,不正是屹立的树、屹立的生命吗?

当几十年后再回首时,若是我们也能实现“添尔一峰青”的理想,若是我们也能成为“苍苍横翠微”中的一棵树,若是后人也能在我们的树荫下得到庇护,那么也算是为历史前进的车轮添了润滑油,人生的价值才终将得到实现。

猜你喜欢
校刊树荫沃土
民国时期金陵中学校刊研究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校刊简介
只要关注,所有的生活都是沃土
沃土
沃土
热情的太阳
浅谈利用校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校刊校报为平台 推动教育科研发展
在沃土上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