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薇薇
(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浙江 绍兴 312000)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为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等特点,约占脑卒中患者总数的75%~85%[1]。该病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3个阶段,一般认为发病2周至6个月为恢复期,超过6个月为后遗症期,在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及时有效干预,可阻止脑缺血的进展,减轻脑损害,减少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因运动功能和感觉障碍,活动不同程度受限,部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目前中医特色技术,如穴位按摩、耳穴压豆、中药足浴等,已逐渐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或恢复期患者,取得一定的疗效[2-3]。笔者于2019年1月—2020年10月观察了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6~78岁,平均(68.27±8.34)岁;病程14~21 d,平均(17.32±3.14) d。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5~76岁,平均(68.19±8.45)岁;病程15~23 d,平均(17.41±3.06) d。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4]中“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处于“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同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2)年龄45~78岁,且病程14~23 d;3)首次发病,且身体无严重残疾;4)HAMD评分≥20分,HAMA评分≥15分;5)自愿参加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等出血性脑卒中者;2)意识不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3)伴有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4)既往有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者。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除外健康教育、康复运动训练指导等常规措施,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具体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18,规格:100 mg/片),100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规格:10 mg/片),10 mg/次,1次/晚;银杏叶片(浙江康恩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7963,规格:黄酮醇苷9.6 mg:萜类内酯2.4 mg/片),2片/次,3次/d;以上药物连用2个月。同时加用耳穴压豆,选神门、交感、心、肝、肾、皮质下6个耳穴,酒精消毒耳廓,固定王不留行籽于双耳穴阳性反应点处,每次按压5 min,每天按压3次,连续使用2个月。观察组在常规西药和耳穴压豆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百会、神门、印堂、太阳、合谷、内关、太冲、肝俞),以按法、揉法为主,每穴按摩5 min,早晚各1次,连续按摩2个月。
2.2 观察指标 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5]评分比较:没有抑郁症(<8分),可能有抑郁症(8~19分),肯定有抑郁症(20~35分),严重抑郁症(>35分)。2)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6]评分比较:没有焦虑(<7分),可能有焦虑(7~14分),确定有焦虑(15~21分),明显焦虑(22~29分),严重焦虑(>29分)。3)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7]评分比较:包括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8个维度,每个维度 0~100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3.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分)
3.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缺血性脑卒中好发于中老年人,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等特点,因该病恢复期多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言语蹇涩等症状,中医学多归属于“偏枯”“偏风”等范畴[8]。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等负性情志,若不能及时疏泄情感,释放焦虑,不仅不利于病情的恢复,甚至影响家庭和谐,增加自杀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如何做到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负性情志释放,改善不良情绪,提高身心健康,促进家庭和谐,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科学价值。耳穴压豆和穴位按摩属于中医外治法,操作简单方便,通过局部穴位刺激,使之产生酸、麻、胀、痛,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防病治病的目的。本研究采用耳穴压豆,选神门、心、肝等耳穴,其中神门耳穴为镇静安神之要穴,同时具有镇痛抗炎等作用,常用治神经衰弱、疼痛疾患;交感耳穴为内脏止痛、活血之要穴,具有解痉止痛、扩张血管、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作用;心耳穴具有益心安神、养血生脉、通络止痛的功效;肝耳穴养血平肝,疏肝解郁,缓急止痛,常用治抑郁症、神经衰弱、肝胆疾患等;肾耳穴补益精气,强骨填髓,纳肾气,常用治各种慢性虚弱性疾病,对失眠多梦、偏头痛均有治疗作用;皮质下耳穴为调节大脑皮质功能的要穴,具有升清利窍、益心安神、舒经行血的功效,对各种痛症、神经衰弱均有较好的疗效。以上耳穴配伍,共奏安神解郁、活血通络、镇静止痛之功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穴取百会、肝俞等穴位,其中百会穴为督脉经穴,具有安神定志、醒脑开窍的作用;神门穴为手少阴心经腧穴,具有补益心气、安定心神、调节自律神经等功效,对心与神志病证均有治疗作用;印堂穴为经外奇穴,具有安神定惊、醒脑开窍、清利头目等功效;太阳穴具有提神醒脑、通络止痛等作用;合谷穴属阳主表,升清降浊,宣通气血,镇静止痛,通经活络,配伍百会、神门,可增强安神镇惊的功效;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腧穴,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主治与气机阻滞、情志失和有关的病变;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穴,按摩此穴,可疏解不良情绪,消除肝经郁结;肝俞穴疏肝降火,理气止痛,通络止痉。按摩以上穴位,可起到镇惊安神、理气疏郁、通络止痛的功效。
本观察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均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综上所述,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