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冰倩,苏云海,张宝厚,王显达,阿木拉,李振宇,徐莺莺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全球的常见病。在中国,该患病率与地域相关,呈北高南低,中部突出的分布情况,中部地区患病率最高,其次为东北部地区,分别为1 549.5/10 万和1 450.3/10 万[1]。由于现代生活压力的加大和饮食习惯的影响,患病人群也日渐年轻化,不再局限于中老年[1]。中国脑卒中的致死率居高不下,长期居于世界的第三,病愈后多再次发作,常遗留有肢体残疾。痉挛性瘫痪是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常在患病的3周内出现,出现率高达90%[2],是临床康复的重难点。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肌肉僵直、肌张力明显增高、腱反射亢近、病理反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3]。笔者采用电热针手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进行治疗,并与普通针刺治疗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黑龙江省中医医院针灸科的住院患者,共60例。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电热针治疗组(热针组)和普通针刺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4]。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分会修订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2018)[5]。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的中西医诊断标准;2)《改良Ashworth痉挛状态量表》[6]评定为I~IV级的住院患者; 3)满18周岁并且小于75周岁;4)处于疾病的恢复期,发病后2~18周内;5)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文件。
1.4 排除标准 1)脑出血急性期需手术治疗的患者;2)颅内占位性病变需手术治疗者,如颅内肿瘤,颅底动脉瘤等;3)伴有全身性疾病的急性期患者;4)观察过程中不配合医师治疗者;5)近期曾经服用过镇静类药物或者是肌肉松弛制剂者;6)针刺处皮肤有破溃,渗出等明显感染者。
2.1 治疗方法 热针组:选取肩髃、曲池、阳陵泉、丰隆、足三里穴,选用佳科医疗牌0.7 mm×80 mm内热式针灸治疗仪(山东众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患者取侧卧,患肢朝上半屈曲,呈自然放松状态。对所选腧穴处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医者戴医用手套,采用速刺进针手法,针刺的深浅应根据病人的胖瘦、肌肉丰厚度而定。针刺得气后,选50 mA,并感觉针体微微发热,每次40 min,1次/日,10次为1 个疗程,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对照组:选穴同热针组,选用华佗牌0.4 mm×40 mm悦臻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操作同热针组,1次/日,10次为1个疗程,1个月后评定疗效。注意事项: ①电热针应避开血管、神经和体内脏器,以免引起出血和神经损伤;②在接受电热针或者普通针刺治疗时,患者应避免自身过度疲劳、饥饿及恐惧,以防止晕针。
2.2 疗效标准 用《改良Ashworth痉挛状态量表》[6]评价患者肌张力水平。显效:Ashworth分级降低2级以上;有效:Ashworth分级降低0.5~2 级;无效:Ashworth分级无改变,病情无改善。
2.3 观察指标 1)痉挛程度评分:治疗前后依据《改良Ashworth痉挛状态量表》进行评定,分为0~IV级,分别计为0~5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肌张力水平越差。2)肢体运动功能:治疗前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分量表(FMA)[6]进行评定,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运动功能越强。3)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后采用修订后《Barthel指数表》(BI)[6]进行评定,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2.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6.0统计包对临床所得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shworth、FMA、BI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shworth、 FMA、BI评分比较分)
痉挛性瘫痪是上运动神经元受损的常见表现之一。下运动神经元失去高位中枢系统的抑制与调控,导致肌张力增高,肢体各肌群难以协调合作,出现痉挛性瘫痪。若治疗不及时,可遗留严重的后遗症,造成终身残疾。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素问·生气通天论》也提到“因于湿,……短为拘。”湿邪可与水进行类比,重着趋下,黏腻停滞,阴邪入侵人体损害阳气,气机运行受阻,阳微则湿不化,气滞则水停,相互作用,病情不断的恶化。而《灵枢·邪客》则提到“邪气恶血……,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也”。水湿久聚,日久生痰,痰致瘀阻,筋脉阻滞不畅,四肢不得屈伸,故导致痉挛。阴阳平衡是维持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根本,平衡被打破,会导致营养物质不能运输至全身,故筋脉失养,肢体运动失活。
本文选用肩髃、曲池、足三里以扶阳通络,疏通阳明经气血,促进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足三里培补后天之本,益气健脾扶正,滋养筋骨;取丰隆穴以健脾祛湿化痰,湿化气行,经脉通畅得以解痉;选血海以活血化瘀,疏通经脉;筋会阳陵泉,凡筋肉拘急者,均可使用本穴,以强筋骨缓解痉挛的功效。
电热针是以经络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所发明的一种新型针灸仪器。根据疾病调节针体的温度,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7]。有研究表明,在激光多普勒血流图呈现下,电热针对局部血流的作用强于普通针刺和激光针灸,电热针的热效应可较长时间改变机体一定部位的微循环,使血流加速,改善血氧供应,促进新陈代谢[8]。电热针集温灸与针刺之所长,但临床疗效与操作简易度比之更为优越,具有温阳祛湿、行气化痰、祛瘀通络、调节阴阳的功效。电热针温阳缓急,恢复机体阴阳平衡,使经络通畅,全身得以濡养,筋肉舒展,拘急得以治愈,尤其适合于中风后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
本研究采用电热针治疗痉挛性瘫痪并与普通针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电热针比普通针刺缓解病人患肢痉挛状态更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和研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