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就像竹篮打水,终究是一场空,但到头来,你会发现自己的篮子被水洗干净了。
——读书的意义
被人贩子拐走孩子的家庭,会失去孩子两次:一次是被拐走时,一次是找到时。
——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找到儿子郭新振,郭新振表示,要留在养父母身边。这条热搜让人不胜唏嘘
有妈在,我才敢生娃。
——有一种幸运,叫姥姥带娃
人类是怎么发现新大陆的?因为走错了路。
——每一段路都不会白走
健康的灵魂需要无聊和盲目。
——现在的孩子,生活里似乎没有留白,他们永远在摄入信息、消化信息,每一秒都要过得有意义,但心理状况堪忧
一种是独自行事,一种是自我认可。
——“独立”有两种内涵,缺一不可
“我当年”“我一同学”“我一朋友”“别人家孩子”。
——传闻中的四大牛人
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
——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李希贵认为,教育不是知识和人之间的事,更不是考卷和人之间的事,而是人和人之间的事
当年轻人意识到自己并非天才,人生命题就这么诞生了:一个资质平平的人,如何度過普普通通的一生。
——“普通学”的来源
98.2%的受访者
关注留守儿童群体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面临不少困难,需要大家的关爱和帮助。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1641名受访者进行了一项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
调查中,98.2%的受访者表示关注过留守儿童群体,其中44.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关注。
留守儿童当下面临的困难有哪些?在受访者看来,最大的困难是:教育资源缺失(72.9%)、亲情缺失(72.1%)、经济条件差(68.6%)。
“我认为他们急需精神层面的关注和帮助。”某留守儿童公益组织创始人李微发现,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大多数留守儿童缺乏陪伴,包括生理层面和精神层面。这导致了孩子们无法及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进而导致情感压抑、语言匮乏等问题,对于儿童的人格和社会化发展非常不利。
对于留守儿童当下面临的问题,64.1%的受访者认为是自卑、任性等性格问题突出,45.3%的受访者认为是自我保护意识弱,40.2%的受访者表示存在社会歧视。
要关爱留守儿童,68.3%的受访者建议加大农村教育投入,67.7%的受访者期待建立完善的教育和监护体系,52.1%的受访者认为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调查中,60.3%的受访者希望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寄宿条件,56.5%的受访者认为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43.2%的受访者呼吁家长重视家庭教育。
曾做过线上支教的大三学生唐睿轩认为,应该在政府支持下,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如果在家乡就能赚到钱,就不会有大批外出打工的父母,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留守儿童了。短期来看,学校和老师应该重点关注这些儿童的心理状态、学习状态还有家庭状况,有需要及时帮助。
(黄冲 杨哲)
热爱运动,孩子一生受益
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孩子的体质,更能增强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给孩子带来贯穿一生的益处,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并努力培养孩子热爱运动的习惯。
第一,提升注意力和记忆力。
对14岁以下的孩子,运动能增强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这两者非常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升。有研究发现,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对儿童注意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乒乓球和排球运动。
第二,增强执行力。
小学时期是儿童大脑的快速发展阶段,也是发展执行力的关键期。研究发现,体育锻炼能显著增强儿童的执行力,原因是孩子在运动过程中能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第三,养成一生受益的运动习惯。
运动不仅是活动身体,还能让孩子建立良性的身心联系,在未来漫长的人生中能照顾好自己,树立积极的生活观。
在锻炼方式上,建议低龄孩子选择对人体要求较为均衡的项目,如游泳、柔道等,全方位打好身体素质基础。到了青少年时期,可选择精细动作的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这些项目能增强青少年的体质,让孩子思维敏捷,锻炼耐力和爆发力,刺激骨骼,促进长高,预防近视。最好让孩子在专业教师陪同下锻炼,以免受伤。
(蒋仲民)
别惯孩子的“三气”
心理学研究认为,6岁前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现代社会,不少孩子身上都有娇气、脾气、小气等性格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与家庭教养方式有关。
娇气 父母对孩子保护过度,孩子很容易变得娇气。娇气的孩子往往缺乏基本生活技能,不能吃苦,不能被批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父母不妨从以下方面进行教育:
1.引导孩子多干家务,教会孩子一些必要的劳动技能,鼓励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干一些累活脏活。
2.多让孩子参加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比如长跑、爬山、攀岩,以磨炼意志。
3.当孩子出现退缩行为时,父母要鼓励孩子勇敢迈出第一步。
脾气 由于家长溺爱,有些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不考虑别人感受,动不动就发脾气。爱发脾气既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伤害别人,破坏人际关系。建议家长这样做:
1.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宣泄不良情绪。比如可以向父母、可信赖的朋友敞开心扉,或把不开心的事写下来。
2.用“代币法”增强孩子的自控力。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如果一天没发脾气就奖励10分,两周下来就可以把积攒下来的分数兑换成孩子想要的物品作为奖励。
3.面对孩子发脾气,家长不能用打骂压制。在没有安全问题的前提下,可不予理睬,随他去闹,待孩子平静下来再与他说理。
小气 “什么都应该是我的”是不少孩子的潜在意识,不懂得与人分享,斤斤计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要在家里营造主动分享、互敬互让的氛围:
1.有好吃的要分享给大家,别让孩子吃独食。
2.引导孩子与同伴分享玩具,体验快乐。
3.多带孩子做慈善活动,可以主动把家中一些不用的东西捐赠出去,做好表率。
4.通过讲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名人故事等方式,为孩子树立为人大气的榜样。
(琚金民)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