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湘颖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许多母亲表示自己家中没有电视机,她们认为孩子不看电视更有益于成长。
尚蒂亚是一个5岁的英国小女孩,聪明、可爱,会说多种语言,是许多母亲嘴里常念叨的“别人家的孩子”。她的妈妈贾尼娜为此感到非常自豪,她认为,孩子这些能力的培养与家里没有买电视机有莫大的关系。
贾尼娜说:“我从来不认为看电视是娱乐的好方式,尚蒂亚的童年应该有更多在户外娛乐的时间。所以每天放学,我都会带着她去公园里骑车、爬树、喂小鸟。”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赞成贾尼娜的做法。尚蒂亚的爸爸曾多次提出买一台电视机,他认为,没有电视机会使孩子的生活有所缺失,当同学谈论起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的节目时,尚蒂亚一定会觉得自己被孤立了。但这一要求被贾尼娜拒绝了。她认为,到目前为止,家里没有电视机还没有给尚蒂亚造成任何困扰。比如电影《冰雪奇缘》曾风靡一时,同学们都在讨论,尚蒂亚虽然没有观影经历,却读了整本书,这显然对她更有好处。(赵磊)
父母究竟能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
研究发现,5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够对别人的情绪状态做出反应,听到针对母亲的愤怒话语后会特别敏感,即使听得再多也无法适应。6~12个月的婴儿即使在睡着时,大脑仍会对愤怒的语调有所反应。研究人员估计,这会增加孩子日后出现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的风险。
有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吵架似乎和虐待、忽略一样,会给孩子制造压力,降低孩子对压力的耐受性,当孩子的焦虑得不到缓解,大脑生成用于调节情绪状态的神经回路就会减少,以后遇事就无法平复心情,控制不住冲动,还会变得害羞。久而久之,孩子对思维和情绪的整合与调节能力会大受影响。
这些研究结论让焦虑的父母更加焦虑,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焦虑会害了下一代。
然而英国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的心理学家特里·阿普特博士对此质疑。她认为,吵架是各种亲密关系中的基本活动,人们通过争吵来确定自己的人际边界,例如决定什么可以妥协,什么不可以妥协;吵架也是一种谈判,对彼此关系有更新的作用。当然,有时吵架会破坏关系。
阿普特博士认为,过度担心愤怒的消极影响会导致“好行为综合征”,即凡事彬彬有礼,关系稍微有点紧张就会引发焦虑,还会用虚伪的微笑和礼貌言辞加以掩盖。
这样忍住不吵令父母们纠结,同时孩子也很敏感,对这种“和谐”感到不安,害怕父母早晚要爆发“战争”。女孩特别善于察言观色,能看穿父母故意装出来的平静。一旦发现父母平静之下的情绪对抗,孩子会怨恨父母不诚实,觉得父母背叛了自己。
尽管孩子不宜卷入父母的问题,但孩子也需要体验父母和其他亲人的愤怒争吵,通过观察愤怒的表达,如何据理力争,相互反对后又重新团结,最终明白亲人之间的小冲突很正常,不必大惊小怪。
经历了这种人际关系的教育,日后孩子感到愤怒,要跟同辈人或者父母争吵时,就懂得如何处理冲突,变得更加决断。研究证实,十几岁的女孩看到父母吵架后会变得更有主见。
如果父母学会不影响关系的吵架方式,能够区分自己的愤怒和别人的缺点,能够从暴怒走向平静,那么吵架也能给孩子上一堂重要的生活课:如何谈判,以及如何选择看问题的角度。
因此,阿普特认为,父母学会吵架比害怕吵架更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