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疫情看自然教育的缺失

2021-11-16 21:52
现代家长 2021年11期
关键词:野味本能野生动物

问:前些年经历SARS时内心非常不安,后来得知SARS起源于食用野生动物。是不是我们的教育中少了某些环节,以至于让有些人不知道敬畏大自然?

唐先生

答:人类日常食用的肉食主要来源于被驯化的物种如猪、牛、羊等,食用野生动物是食物不够丰富时的无奈之举。然而,温饱解决后,吃野味一度成为有些人追逐的时尚,成为身份的象征与炫耀的资本。

为什么会这样?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中缺乏自然教育。如果能加强自然教育,让人们从小就对自然产生深刻的情感连接,形成对自然的依恋和敬畏,就能有效减少吃野生动物的不良行为。

与自然和生物亲近,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虽然社会的现代化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割裂,使这种本能逐渐弱化,但生物亲和本能仍存在于每个人的体内,比如我们饲养宠物。在饲养宠物的过程中,家庭成员特别是儿童,会与宠物形成一种自然的亲近感。

而吃野味不良风尚的形成,与自然教育缺乏、生物亲和本能淡化有关。吃野味是炫耀性消费,也是好奇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的心理与穿皮草类似,折射出对动物生命的漠视;好奇性消费则来源于无知,体现的是对生物和自然的不了解。

加强自然教育,激发人的生物亲和本能,强化人与自然的连接是杜绝吃野味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有宠物陪伴成长的童年是愉悦的,对其成年后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外,幼年成长环境中有特别喜爱动物的长辈,而这个长辈又对该儿童有较大的影响,那么该儿童成年后的环境保护意识也会较强。

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宠物陪伴孩子,不仅能让孩子有玩伴,还能通过照顧宠物让孩子感受生命的美好,培养其责任感。另外,加强对野生动物的认识,也能有效避免孩子成年后食用野生动物。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应成为自然教育的主阵地,因为这些自然保护区是各类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有着实地体验的最好条件。

总之,预防重于治疗。希望每位家长从现在开始,都能加强对孩子的自然教育。

猜你喜欢
野味本能野生动物
粗粝野味
阅读理解专练(三)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用道
逆本能
野味消费的背后
“病毒”“隔离”“口罩”与“野味”
В Китае началось рассмотрение проекта решения о запрете нелегальной торговли дикими животными中国保护野生动物再立重典
吉米问答秀
瑞士打猎季假野味上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