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跃:孩子0~3岁是早期教育的敏感期

2021-11-16 21:52小单
现代家长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敏感期关键期陪伴

小单

【人物名片】

程跃,发展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著名儿童发展专家与教育实践家,金色摇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中国超常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儿童社会救助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孩子的早期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父母关注的热点。本期,笔者采访了教育专家程跃博士,请他就早期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高楼大厦来说,地基有多重要,那么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来说,早期教育就有多重要

笔者:现在,家长们对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请问程博士,早期教育对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程跃:早期教育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关键,它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笔者:为什么这样说?

程跃:人的成长,包括智力品质、人格特征等心理品质的养成,需要以长期的、高质量的稳定环境为基础,如果家长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下足功夫,等于给孩子的未来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打个比方,对高楼大厦来说,地基有多重要,那么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来说,早期教育就有多重要。

笔者:如果错过了早期教育会怎样?

程跃:对于早期教育,我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叫钟摆理论:早期教育与孩子潜能的关系就像一个钟摆。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如果对他实施科学的早期教育,相当于把这个钟摆从最边上放下来,让它摆动的幅度最大,也就是说让孩子的可塑性最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钟摆的摆幅会越来越小。孩子的发展规律也是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塑性越来越小,到10岁左右,结构性的潜能开发就停摆了。

笔者:什么是结构性的潜能开发?

程跃:我们把孩子的早期教育称为结构性潜能开发,意思是说早期教育可以影响孩子大脑的结构和网络的建构特征。0~3岁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必须抓住这个教育机会,错过了就失去了这个机会。

笔者:现在,家长们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都很重视,但是往往不知从何入手。您认为怎样的育儿观是正确的?

程跃:我想告诉家长们,每一个孩子都是学习的天才、发展的天才,他们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只要在对的时间里做对的事情,就能很好地开发孩子的潜能,同时也给他们一个快乐而充实的童年。

孩子的成长是不容等待的。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教育可以等一等,还美其名曰“陪着蜗牛去散步”“静待花开”,这是错误的。孩子的幼年是大脑发展非常关键的时期,家长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推动孩子的成长。实际上,孩子并不像家长想象的那么弱,他们在很多方面很強大。

陪伴是把双刃剑,家长的陪伴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陪伴的质量越高越好

笔者:您能举例说明吗?

程跃:比如,有些老年人认为,孩子学走路不能太早,最好1岁以后再说,走路太早会把腿走弯。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观念。经过我们的教导,孩子普遍在10个月左右会走路,我外孙女8个月就走得很好了,没有一个把腿走弯的。

再比如,人们都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听起来很美好,但经不起细究。研究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几乎都与家长的陪伴有关。陪伴是把双刃剑,孩子过度内向、遇事退缩、过度依恋、胆小、没有独立感,都与家长的不良陪伴脱不了干系。幼儿园老师都知道,家长陪伴越多,孩子入园就越困难。所以,家长的陪伴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陪伴的质量越高越好。

笔者:听说,您认为“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也有缺陷?

程跃:“因材施教”是孔子在2500年前提出的,一直作为重要的教育原则沿用至今,但它是一个差异教育原则,并不适用于全程教育。由于时代的限制,孔子不搞学前教育,学生都已进入成熟期。此外,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落后,人们对大脑的认识、对心理发展的认识、对个体成长的认识都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样的缺陷无损于孔子的伟大。

我认为,对成长期的学前教育,应遵循“因教育才”的原则,就是给予所有新生命同等的教育,并通过教育使他们达到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要发展公平教育,首先要有公平的教育观念。“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及自身素质把学生区别开来,然后实施差异教育,这和我们公平教育的目标相悖。但“因教育才”不同,它重视教育与发展的因果关系,即通过教育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一视同仁,从公平入手,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

婴儿车不是服务于婴儿的,而是服务于家长的,因为它不符合儿童生物学发展规律,是限制婴儿发展的

笔者:看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害人不浅。家长还有哪些错误的育儿行为?

程跃:如果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错误的育儿行为就是难免的。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们推着婴儿车在户外晒太阳,车里的婴儿只有几个月大。我跟这些家长交流过,问他们什么时候带孩子到户外活动,一次在户外待多久。他们告诉我,上午孩子睡醒了就带他出来,下午会出来遛一圈,夏天的傍晚也带孩子出来散步,甚至有的家长说,只要孩子醒着,就会在户外,说这是让孩子从小亲近大自然。

笔者: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难道不对吗?

程跃:实际上,0~6个月大的孩子不需要到户外活动。从运动发展的角度来说,0~4个月的孩子要学习抬头挺胸,4~6个月的孩子活动以爬为主,然后学习坐起来,所以孩子需要的活动环境是床面和地面。把这个时期的孩子带到户外,表面上是享受日光浴、空气浴,给他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实际上是剥夺了他在合适环境中的发展机会。孩子在户外,身体一般是两种姿势,不是被家长抱着,就是躺在婴儿车里,这两种姿势都不可能提供给他较多的爬行机会,那么孩子背部肌肉就得不到正常的锻炼,为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可怕的是,家长们对这样的隐患浑然不觉。

等这些孩子上了幼儿园,往往会出现坐不住、不服管教、注意力分散等问题,根本原因就是小时候户外活动太多,孩子的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平衡被打破了。这样的孩子从外表看不出什么,在自然状态下很正常,但一旦到了有规则、有要求的环境,他就无法约束自己。

所以,在我看来,婴儿车是一种奇怪的装置,它不是服务于婴儿的,而是服务于家长的,因为它不符合儿童生理学发展规律,是用来限制婴儿发展的。

笔者:请您详细说说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平衡。

程跃:人有两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者需要达到平衡,否则会在适应环境问题上出现大麻烦。

比如,一只野生的小虎仔被人抱回家饲养,供它吃喝,给它做窝,给它洗澡,让它在有空调的房间里活动,等它长大了,人想把它放归丛林是非常困难的。反过来人也是这样。如果家长在孩子早期以自然的方式养育他,让他较长时间待在户外,那么等孩子到了一定年龄,社会化也是很困难的。保证孩子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同步发展,应该是家长们的常识。

0~3岁是孩子敏感期最集中的时期,抓住关键期等于抓住了塑造大脑神经网络的机会

笔者:经常听到家长们讨论“关键期”“敏感期”,概念经常混淆,请您详细解释解释吧。

程跃:“关键期”和“敏感期”在早期教育領域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叫法,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出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某个时间段内,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个时期便称为“敏感期”。

在研究领域,敏感期最早来自“印刻现象”。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发现,野鸭子刚出生的时候,会把看到的第一个运动物体视为自己的母亲来追随。从此以后,科学家们做了很多心理学研究,研究各种各样的动物,其中包括猫、狗、鸟类以及人类的近亲黑猩猩等,研究发现:不同的生命,在视觉发展、听觉发展、行为的特征发展等方面存在一些特殊的时期,这些时期非常敏感,更容易受环境左右。人们把这个时期称为敏感期、关键期或者可塑造期。其中研究比较多的是对猫的研究。

研究发现:刚出生的猫,如果把它的双眼睑缝合两周后打开,这只猫还能看见东西;在出生两周到12周期间把眼睑缝合两周后再打开,猫就什么也看不到了;12周以后再缝合,经过一段时间打开,猫也能看得见。结论是,猫的视觉敏感期是在出生两周到12周之间。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内剥夺了它的视觉敏感,这只猫就是盲猫。

人类也一样,也有敏感期。但是因为无法对人类进行剥夺式研究,所以人类的敏感期实际上难以准确定位。现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一些大框架的研究和通过临床的一些现象得出的结论。

比如,研究者认为视觉(立体知觉、颜色知觉、形状知觉、深度知觉)的关键期主要是在3岁前,如果3岁前剥夺视觉环境,孩子的视觉能力就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听觉的关键期也在3岁前,在这个时期剥夺孩子的听觉机会,将来他可能是一个聋哑人。

语言的进化也有敏感期。1~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同时也是词汇扩展的关键期。4~6岁阶段,是掌握书面词汇及运用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1~3岁是独立性发展关键期,包括自我参与、自我服务意识、主动性等。这个阶段过去以后,孩子的主动性慢慢就差了。

运动发展中的平衡性、协调性、灵活性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期,主要在0~3岁和学前阶段。

笔者:敏感期大多集中在0~3岁这个阶段。

程跃:是的。而且,很多敏感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到了那个时间必然会出现,而是要和孩子前面的心理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比如运动、平衡性发展的敏感期,抬头挺胸、坐起、走路、跑,每一环都是连着的,如果这个时期里,提供更多的平衡训练,可能后面的敏感期到来得就会早一些。它像链条一样相互连接,一环断开,后面的环节都会受到影响。

人和动物相比更加复杂,调整性也更强,并不是错过了敏感期就没有任何可塑性,而是在敏感期里对一些东西更加敏感。比如学汉字,有些孩子即便在敏感期里学习也很难,但是过一段时间后,敏感性大大增强了,难度也就大大下降,可能一个字看一次就不忘。所以,敏感期里的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塑造大脑神经网络的机会,抓住关键期就是抓住这个机会。

笔者:最后,您对家长们还有什么话要说?

程跃:0~3岁是孩子最依赖家长的时候,也是家庭教育的“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家长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优势,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对孩子开展科学的早期教育。可以说,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孩子在进入幼儿后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分化,反映的是家长教育观念、教育投入、教育方法、教育技能的差异,所以,家长们要加油!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敏感期关键期陪伴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陪伴”等十二则
小胖猪
陪伴
文化敏感期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不可错过的宝宝发展关键期
敏感期,是否真的无处不在?
妈妈,不要坐等敏感期
不要错过宝宝的语言发展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