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人才培养体系重构探究

2021-11-16 12:38楼荣乔文山沈思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5期
关键词:证书技能汽车

楼荣 乔文山 沈思远

[摘           要]  教育部力推的“1+X”证书制度对于深化高水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又拓展了学生就业创业技能,可以很好地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高职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近年来处境尴尬,唯有在“1+X”证书制度下进行“课证融通”,提升校企合作深度,提高专业创新意识,重构人才培养体系,方能摆脱困境。

[关    键   词]  “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体系;课证融通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5-0104-04

一、实施“1+X”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根据教育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警示,我校汽车技术学院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已有两年,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参加了首批试点,选择的是北京中车行“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入2020年,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也开始启动“1+X”证书培训考核工作。

那么,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施“1+X”證书制度试点的必要性何在?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是使人与职业相结合的教育过程。对职业教育学习成果的评价及证明应该是学校教育的普遍性与不同行业企业职业要求的特殊性的有机结合,这是建立“1+X”证书制度的逻辑根源[1]。跨界性、跨行性、跨域性是职业教育活动的重要特征[1]。职业教育不仅是学历教育,同时还要满足市场的需求,“1+X”证书制度起到了衔接这两方面需求的作用。“1+X”证书制度,从其内在逻辑结构来看是一个相生相长的生态体系。“1+X”证书制度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取代了以往双证书制度中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国家批准的第三方评价机构颁发,这些第三方评价机构基本都是行业龙头企业或组织,解决了职业资格证书证出多门、社会认可度低的问题。“1+X”证书制度的推出是国家将由政府认定技能人员水平改为社会化等级认定,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走向以市场和社会认可为导向,构建了全新的制度体系。

可见,“1+X”证书制度对于深化高水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又拓展了学生就业创业技能,可以很好地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二、高职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发展现状和创新研究

2009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此后的几年里,我国的汽车产销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位。汽车行业的繁华引来巨大的人才缺口。2016年至2017年,我国开设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高职院校达到顶峰。但随着2018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出现下滑,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数量也从586个骤减到2020年的478个。与此同时,自2014年以来,国务院分七批取消了434项职业资格,其中包括营销师证等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常用的职业资格证书。而汽车维修工等级证、二手车评估师证等证书对于汽营的学生或专业不对口或考证费用过高;学生面临无证可考或有证难考的局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直围绕的双证书制度处境十分尴尬。

造成这样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专业归属问题。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原属财经商贸大类,2021年划入交通运输大类并更名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作为一个跨大类专业,汽车专业知识和市场营销同时并举,无论是对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实训设备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部分学生甚至一入学就无法适应横跨商科和工科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导致大一新生转专业人数比例相对较高。

其次是行业认识不足。汽车行业正处于大变革时期,毕业生跟不上汽车行业的变化,应变能力不足。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共享汽车服务等新概念的产生,必然倒逼专业教育改革。

最后是教学手段和方法陈旧。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践性很强,汽车营销市场千变万化,智慧营销蓬勃发展。如果教师知识和信息老化,不能与时俱进,同时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就只能死记硬背,脱离实践,无法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那么,汽营专业的脱困之路在哪里?一是要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二是要提高专业创新意识。专业培养模式必须跟上行业的变化。过去,汽车营销和服务往往是脱节的。而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各大汽车品牌越来越重视服务。职业院校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应改变偏重营销能力的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品牌服务意识,在学习中关注当前行业发展的重点。同时,应积极引进新技术,比如建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将企业一线真实工作场景映射到院校实训室,集实训室便捷与企业服务规范等多特点于一体,切实发挥实训室在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课程开发、专业知识培训、技术技能训练中进行知识讲解、关键技能训练、知识科普拓展的优势,满足“1+X”证书试点工作的需要;同时也为今后的赛事赛项承办、企业培训等多层次的教学与培训提供设备保障。

三、“1+X”证书制度下的“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本校是浙江省高水平职业学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隶属于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立足浙江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在调查分析以浙江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为核心的“汽车+”服务体系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凝练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高职人才培养规格,进而构建高水平技术技能复合型、应用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1+X”证书制度下组织实施人才培养实践,优化设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配套师资和实践条件等,通过教学实践,形成阶段性成果。具体举措包括:

(一)深入分析汽车消费转型升级和浙江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时期所需要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人才规格需求

我国汽车市场在连续增长了20多年后,开始呈现平稳发展和调整的态势。汽车消费需求升级态势明显,正逐步由产品消费为主转向产品、服务消费并重。伴随着消费者年轻化、客户需求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客户黏性降低;与此同时,智慧零售和AI创新异军突起,服务趋向智能化和平台化。面对全新的竞争态势,主机厂和汽车经销商都在积极探索实施智慧零售体系,对内提升,对外防御,进行企业数字化转型;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优化客户销售服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从而实现客户从了解车、购车、售后服务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精细管理的体系。数字化运营和管理已成为汽车生产厂家和经销商的必然选择。

专业建设应该把握汽车产业升级的新机遇。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正在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在新经济时代,汽车生产厂家及其经销商网络成员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的全流程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改造。产业转型升级,必然引起人才需求规格的变化。通过对各类汽车经销商企业的调查分析,企业在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过程中,对员工掌握汽车数字化营销、企业运营与项目管理技术的基本知识较重视;也是员工能否胜任各岗位工作要求的关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在课程和学科的设置上也必然要适应这种变化,尽量使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接轨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专业建设还应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汽车制造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仅次于电气机械和器材。构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是浙江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要在未来三年完善“汽车+”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构建集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于一体的,促进产业链向后端、价值链向高端延伸,拓展包括交通物流、共享出行、用户交互、信息利用等要素的网状生态圈,加快发展汽车物流、汽车金融和保险体系、二手车信息化建设、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汽车融资租赁等汽车后市场服务链[2]。

专业建设更应该拓宽服务领域。过去,我们的汽营专业围绕乘用车的传统营销做文章;未来汽营专业应将视角放大到乘用车及商用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乘用车市场已逐步进入成熟稳定期。2018年开始乘用车产销量出现下滑,但商用车市场近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我国汽车生产量为2522万辆,同比下降2%;销售量2531万辆,同比下降1.9%。其中,乘用车生产1999万辆,销售2017万辆,同比下降6.5%和6%;占汽车产销的比重降低3.5%以上。而商用车生产523万辆,销售513万辆,同比增长20.0%和18.7%,为历史新高。2021年“十四五”开局,对商用车而言,更是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商用车市场稳步发展,企业人才缺口增大,在职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商用车销售服务领域急需综合服务型人才。

在整个汽车产业大变局的时代,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离不开深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把握智能化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巨大需求,把握汽车企业人员技术技能培训的迫切需求,建设与专业发展、社会培训服务相适应,集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技术培训于一体的校内外一体化实训基地。实训环境、实训任务都与企业真实工作高度一致的生产性实践基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人才培养水平的显著提升。

(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证书)的选定

在汽车服务产业链中,汽车物流、客户开发、汽车销售、汽车信贷、汽车租赁、汽车保险和理赔、汽车维修、配件服务、汽车美容与改装、二手车评估与交易,每个环节都为汽营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就业的舞台。以上工作岗位要求员工应掌握一定的汽车销售与服务技能;熟练的汽车营销、评估、金融保险服务技术;汽车经销商运营与项目管理技术。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包含汽车营销方向和汽车定损与评估方向。对照汽营专业学生岗位群和教育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目前所公布的第一、二、三、四批的447份职业能力技能标准,在浙江省内3个汽车经销商集团(分别为国有、民营与合资企业)约15家汽车经销商(包括汽车4S店、二手车公司、汽车快修连锁公司、汽车租赁公司等)展开调研(如表1所示),最终选择选择中德浩诺“商用车销售服务职业技能”和物产中大“机动车鉴定评估与回收职业技能”中的相应模块作为适用的X证书群(详见表2)。

(三)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与X证书群的课证融通和人才培养方案重构

我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作为浙江省双高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群的一分子,与X证书群的课证融通和人才培养方案重构需要做很多工作,但最核心的是要坚持“岗位对接、能力递进”,以汽车后服务岗位能力需求为主旨,根据专业群内基础相通或相近的原则,通过“教学内容模块化”重构来优化专业基本能力课程,按照“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拓展模块”能力递进的层次,由低到高编排课程模块,实现基础课程“底层共享”、专业模块“中间分立”、拓展模块“高层互选”如图1所示。

课证融通的方法主要有融入法、迭代法、接口法、混搭法等。经过对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梳理,发现内容与X证书知识技能要求完全吻合的课程几乎是不存在的。学生很难在学完专业课程后直接参加X证书考核并通过。因此,融入法并不适合本专业的课证融通;迭代法是指用X证书的学习培训内容来替代部分专業课程,采用这种方法,需要解决学分替换的问题;接口法适用于X证书大部分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但仍需要安排一些小课程模块单独授课培训的课程[3];混搭法适用于专业各方向与数个X证书之间进行有选择对接。一般与接口法和混搭法综合使用。为保证学生能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提升学生X证书职业综合技能,可在第四学期专业课程基本完成后,开展课程综合实训项目,对X证书所含的素质、知识和技能要求进行综合演练,巩固X证书学习培训的效果,提高X证书考核的通过率。

课程体系开发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不仅要梳理好课程体系结构,合理设置素质教育课程、公共平台课程、专业共享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选择权。不仅要从专业能力深化和拓展來考虑,还要考虑学生对X证书的选择兴趣,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两个方向,与X证书群配伍的课程体系框架如表3所示。

(四)建设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虚拟仿真实训平台

学院应结合汽车后服务企业的人才需求分析,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企业真实的汽车销售、车辆评估、汽车技术服务等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为载体,结合专业课程开发替代性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将虚拟和现实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教学和学习活动的互动与互补,完成泛在教学资源的开发。

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将围绕汽营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基础认知、技能实训和评估考核设计项目模块。深度研究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及教学目标,融合实际教学应用场景,规划设计教师、学生、平台管理员三种角色,根据角色定位,基于角色使用习惯,设计交互内容。其中教师教学模块开发设计实训模块、考核管理、成绩管理、组织管理;学生学习实训模块设计练习模式、考核模式;后台管理分析模块设计用户管理、数据管理。教师和学生用户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训练平台专题网站登入使用。平台可全流程实现教师实训授课→组织课堂训练→组织实训考核→训练/考核成绩分析,学生预习→实训练习→学生考核等教师教学和学生考核过程。平台能够实现虚拟仿真实训过程记录、评分诊断,精确定位薄弱环节,助力教学复盘,查漏补缺。

总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人才将通过课程体系优化、虚拟仿真平台建设等举措,按“双主体多证书,三递进三提升,四联动”培养途径,推动综合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学历证书和职业等级证书相结合,实施1+X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引入汽车领域X证书技能等级标准中的模块重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项目化。通过课程专项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毕业综合实践三个层次的系统综合实践实现职业能力三递进;通过课程体系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工匠精神教育,实现创新创业意识、人文素养、工匠精神三提升;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全面提高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善学.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

[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Z].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2019-3-21.

[3]戴勇.1+X课证融通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原则与方法[J].机械职业教育,2020(2).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证书技能汽车
少就是多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汽车的“出卖”
拼技能,享丰收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
假证
3D 打印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