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照东
随着1912年南北交通干线津浦铁路的开通运营,位于千里淮河南岸的蚌埠渐成水陆交通枢纽,伴随而来的是一些近代工业企业的相继开办,以铁路工人为代表的产业工人的力量得以成长壮大,为蚌埠工人运动的兴起打下了阶级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在蚌埠城乡得到广泛而持久的声援,马克思主义在蚌埠得以普遍传播,为蚌埠党组织的创建奠定了理论基础。1926年1月,蚌埠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蚌埠特别支部宣告成立。
铁路工人的觉醒
蚌埠是火车拉来的城市。1908年,英国承建的天津至浦口铁路南段及其跨越淮河的重点工程——蚌埠淮河铁路大桥开工修建。主持此项工程的英国人包恩,从蚌埠周边各县廉价招募了万余名灾民,并从唐山、天津等地抽调千余名铁路技术工人,组成了一支庞大的建桥筑路队伍。1912年11月,随着淮河铁路大桥的建成和津浦铁路的全线通车,位于淮河南岸的蚌埠遂成为水陆交通要道,人口迅速增长。参加建桥筑路的民工原系背井离乡的灾民,早已失去了土地。其中,大部分人便移居蚌埠,成为码头、车站和货栈搬运工人、人力车夫,另一部分人则会同留在蚌埠的外籍铁路工人,进入铁路系统工程处、车务处、机务处做工,他们共同成为蚌埠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据统计,20世纪20年代,蚌埠已有5000多名工人,其中,铁路工人有530多人(机务200人,工务200人,车务130人),占当时蚌埠工人总数的10%以上,是蚌埠规模最大、最集中的产业工人队伍。
此时,蚌埠铁路工人每天劳动时间约11个小时,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没有任何劳动保护措施,每月7元的工资仅够勉强度日。而一名英国工程师月工资则是700元,外加饭贴200元,相当于近130名中国普通工人工资的总和。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922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鼓舞和影响下,蚌埠铁路机务处工人秘密成立蚌埠铁路工会。参加工会的铁路工人约为200人,领导人是赵兴旺、王顺,工会办公地点设在扶轮小学校内,对外不公开、不挂牌。工会只许工人加入,拒绝工段长、工头参加。工人入会不需要办理手续,只要本人愿意,登记姓名即可。蚌埠铁路工会是安徽境内成立的首个铁路工会,也是安徽境内成立的第一个产业工会。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爆发后,在蚌埠铁路工会组织下,1923年2月13日,蚌埠铁路工人举行主题为“军阀打死我两人,我们要罢工抗议”的声援罢工。罢工开始后,蚌埠铁路工人按照工会的统一部署,停运全部机车,致使南北交通干线运输首次中断。不久,因京汉铁路工友已遭軍阀武力镇压,为了保护工友的生命安全,蚌埠铁路工会通知工人统一复工。罢工历时24小时。此次罢工是蚌埠地区第一次有组织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鼓舞了蚌埠铁路工人的斗志,初步显现了蚌埠铁路工人团结起来的力量。
铁路工人的觉醒引起了军阀和铁路当局的嫉恨。罢工后不久的一天傍晚,蚌埠铁路工会领导人赵兴旺被暗杀于津浦大塘铁道旁,蚌埠铁路工会被迫停止活动。实行黑暗统治的军阀,也把魔爪伸向了共产党人。1926年9月10日,曾任中共安庆特支书记的杨兆成被军阀陈调元杀害于蚌埠小南山,他是安徽境内牺牲的第一位共产党员。
声援五四爱国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得益于交通便捷的优势,5月6日,南下的北京学生就把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带到蚌埠。与此同时,怀远含美中学也收到北京大学学联邮寄的宣言和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随即,蚌埠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声援五四爱国运动的群众运动。
5月9日,五河县立第一、第二高等小学及第七区区立小学的师生1000余人,率先举行示威游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青岛”“抵制日货”等口号,并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发表演讲,同时成立由各校学生代表组成的五河学生联合会。
在怀远,怀远学生青年联合会召开会议,对游行示威活动进行周密组织安排,并组织拟定《废除“二十一条”宣言》。5月9日,怀远学联在县城各中小学、街道以及公共场所张贴《废除“二十一条”宣言》。同时,含美中学还把进步学生编成4个宣传队,以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5月10日,怀远县城1000余名中小学师生手持彩旗走上街头,发表演讲,散发传单,宣读《怀远学生青年联合会宣言》,要求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下午,怀远学联致电北大学联声援。12日,怀远游行示威达到高潮,全城中小学生全部参加游行示威。
在固镇,5月12日,进步师生开始集会、游行、演讲,历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行径及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罪行,在火车站等交通要道处书写、张贴“外御列强,内惩国贼”“收复山东半岛”等标语。5月20日,县学联还在王庄召开由十几个学堂和私塾师生参加的会议,声援五四爱国运动。
5月13日始,蚌埠地区的声援运动由城镇逐步转向乡村。怀远学联组织多路学生到唐集、河溜、龙亢等农村集镇进行宣传演讲,义演话剧《云南起义》进行募捐。同时,含美中学学生会还与北大学生杨洪正、上海交大学生杨慕桥等人取得联系,与蒙城、寿县、阜阳等地社团组织协调行动。
抵制以日货为代表的仇货成为声援五四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各县商会及士绅的支持下,蚌埠地区召开学商各界大会,共同制定抵制日货的具体办法,成立纠察队对各商号货物进行检查,一经发现日货立即封存,禁止出售,并给予警告,如再发现则予以当众烧毁。5月10日,怀远县城文兴街、文昌街、南门大街等主要街道的商号关门罢市予以响应。14日,纠察队公开销毁查缴的违禁日货。5月29日,由学联、商会、市民等代表组成的怀远县各界委员会在怀远四高成立,在2200余人参加的成立大会上,通过更加完善的抵制日货办法,派员清点各商号库存日货并加盖验章,限定销完为止,不准再行贩卖,违者处以重罚。为此,怀远各界委员会在各商号门口悬挂“不进仇货、不卖仇货、欢迎检查”标语,含美中学则自发组织“爱国十人小组”,每天到淮河、涡河码头巡回检查。
在五河,县学联组织两个由24人组成的搜查日货小组,轮流到城关各商号和轮船码头检查。一次,当场销毁查出的价值约400银元的违禁日货。
反奴化教育是五四运动在蚌埠地区的继续和深化。蚌埠地区的崇正中学、含美中学等学校多为教会开办,校方强迫学生参加每周两次的教会礼拜活动,以长期禁锢学生思想,推行奴化教育。运动中,进步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对文化入侵。其中,含美中学师生在校长门上张贴“洋奴门第、走狗家声”对联,并举行多次罢课斗争,迫使校方不再强迫学生参加教会礼拜活动。
蚌埠地区声援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传播,为蚌埠党组织的创建奠定了思想基础。
蚌埠党组织的创建
蚌埠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铁路工人的觉醒、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突出的交通枢纽优势,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注。受全国铁路总工会党团组织派遣,1925年秋,青岛纱厂大罢工主要领导人、早期工人运动领袖、中共党员苏美一(化名山东老王,又名苏成德),从山东济南来到蚌埠,受中共上海区委所辖的南京地委直接领导,受命担负起重建蚌埠铁路工会和创建蚌埠地方党组织的重任。
经全国铁路总工会党团组织的介绍,苏美一在蚌埠火车站东侧的全国铁路系统创办的扶轮小学谋取了一份教书先生职业。白天,他授道解惑,解决生计问题;晚上,他先是走出校门,与群众基础较好的铁路工人打成一片,开展访贫问苦和促膝谈心活动,继而,在扶轮小学开办夜校,以组织铁路工人识字、夜读等方式为掩护,在铁路工人中宣传党的主张、传播马克思主义,动员工人重新组织起来,在斗争中维护自身权益。
经中共南京地委批准,1925年11月,重建的蚌埠铁路工会成立,会员由被破坏前的200余人增至350多人,约占蚌埠铁路工人总数的70%,不仅有机务处工人,还有工务、车务工人,工会委员长由打旗工人傅小泉(后为董天然)担任,苏美一名义上任工会秘书,实际主持工会的全面工作。蚌埠铁路工会直属中共南京地委领导。恢复重建后的蚌埠铁路工会,是党在安徽境内组建的第一个由产业工人组成的工会组织,为蚌埠党组织的创建创造了重要条件。
蚌埠铁路工会成立后,苏美一利用工会秘书的合法身份,以铁路工会为基础,在工会骨干和积极分子中继续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建党工作,先后发展傅小泉、董天然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南京地委的具体领导和帮助下,1926年1月,蚌埠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蚌埠特支在扶轮小学正式成立,苏美一任书记,有党员4名,全部为蚌埠铁路工会中的骨干。蚌埠特支隶属于南京地委。
蚌埠特支的创建,如早春播下的种子,揭开了蚌埠革命史的崭新一页。与其他地区成立的早期党组织成员多为知识分子、农民不同,蚌埠特支是工人阶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机结合的结果,也是安徽境内成立的第一个由产业工人组成的党组织。
蚌埠特支成立后,十分注重组织发展工作。至次月,党员人数增至8人。5月,苏美一任中共南京地委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为加强对蚌埠党组织的领导,6月,中共上海区委决定,蚌埠党组织与南京地委脱离,直属上海区委领导。7月,蚌埠特支改称蚌埠独立支部,苏美一仍任书记。
为维护铁路工友的权益,1926年春节前后,蚌埠特支首次组织发动铁路工人开展了反对铁路当局无理克扣工人工资和随意开除工人的罢工斗争,迫使铁路当局接受工人提出的复工条件,罢工取得胜利。
1927年6月,中共江苏省委、浙江省委分别成立,上海区委随之撤销,蚌埠党组织此后改属新成立的中共安徽省临委领导。1927年7月,中共蚌埠独支又被改为中共蚌埠特支。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蚌埠清党委员会成立,蚌埠陷入白色恐怖之中。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保存革命力量,以蚌埠铁路工人为代表的多数党员化整为零,转入徐州等地继续开展革命斗争,在蚌埠继续坚持斗争的少数党员则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27年10月,中共安徽省临委决定,蚌埠党组织由宿县临委领导。11月,中共中央决定安徽境内津浦铁路沿线及皖东北各县党组织划归江苏省委领导。此后,江苏省委先后派遣中共党员李启耕、朱务平等人到蚌埠,任中共蚌埠特支负责人,他们相继在铁路工人、黄包车工人、士兵等中发展党员,先后在铁路系统和城内恢复、建立了党组织。据统计,1928年,中共蚌埠特支已有党员10人。
1928年10月,中共徐(州)海(州)蚌(埠)特委成立,蚌埠党组织隶属于徐海蚌特委。1930年7月,中共徐海蚌总行动委员会决定,成立中共蚌埠铁路工作委员会,专门从事铁路工人运动。
燎原之势的形成
正当蚌埠地区城市工人运动风起云涌之际,蚌埠乡村党组织开始孕育。
在大革命浪潮的影响下,1927年春,在安徽省立第四甲种农業学校求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王亚箴回到家乡五河,以界沟小学校长身份为掩护,组织“学生联合会”“读书会”,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革命思想,先后培养、发展张步魁、邓凡铭、袁庆彩、韩贤余等8人入党。在他推动下,党的活动在界沟地区开展得轰轰烈烈。8月,蚌埠地区首个农村党组织——中共界沟支部成立,王亚箴任书记,约有党员10人。界沟支部先后隶属于中共泗县特支、泗县临委。
界沟支部成立后,通过组织“牛头会”“光蛋会”“扁担会”等协会组织,广泛宣传革命道理,发动农民组织起来,开展反剥削、反压迫斗争。1928年夏,王亚箴从省立第四甲种农业学校毕业。此后,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界沟周围的革命活动中,不断发展壮大党的力量,当年党员发展到20人。12月,中共界沟区委成立,王亚箴任书记,辖界沟、大魏、佃户3个支部,界沟成为五河北部、泗县南部的党组织活动中心,100多人在这里走上革命道路。
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为农民运动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暴动风暴正在这里孕育。1930年7月,中共徐海蚌特委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泗县、五河交界地区发动农民武装暴动。
7月30日,400多名暴动队员向五河县武桥镇大、小魏庄集中,提出“打倒国民党”“建立新政权”等口号,公开宣布武装暴动。暴动鼓舞了群众的热情,声势越来越大,次日队伍就增加200多人,有长短枪200多支。8月1日,暴动武装在陈吕庄召开整编大会,宣布红军独立师成立,这是皖东北地区建立的第一支工农武装。接着,独立师一边打土豪、开粮仓、济贫困,一边挥师东进,准备与宿迁起义队伍会师。不料,8月4日,独立师在黑塔西唐沟遭强敌围攻,经一天一夜苦战,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而被打散,暴动组织者王亚箴等人或牺牲、或被俘、或受伤。石梁河暴动虽然失败,却初步显现了农民组织起来的力量,在天井湖畔、在苏皖地区播下了革命火种。
为进一步加强长淮地区即沿淮两岸地区的土地革命斗争,1930年10月,隶属于中共江南省委(后改称江苏省委)的中共长淮特委(亦称蚌埠特委)在蚌埠二马路仁寿里11号成立。此后,长淮特委领导蚌埠及其周边的凤阳、定远、盱眙、泗县、灵璧、五河、怀远以及位于蚌埠西北部的寿县、凤台、颍上、阜阳(颍州)等13个市、县的党团组织,辖蚌埠铁路工委、蚌埠市工委等2个工委,凤阳、盱眙、定远、寿县、凤台、阜阳等6个县委,定(远)西特委、灵璧独立区委、颍上区委等14个区委,五河支部等123个支部,拥有约2000名党员,成为组织发动淮河两岸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
为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长淮特委高举武装斗争大旗,先后组织领导了寿县瓦埠、定远吴圩、凤台黄家坝、盱眙西高庙、凤阳亮家岗、灵璧大山等农民暴动。其中,盱眙西高庙农民暴动坚持有4个多月之久,有力打击了国民党地方政权的嚣张气焰,支持了红军的反“围剿”斗争,震慑了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推动了安徽土地革命斗争深入开展,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实践。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蚌埠党组织播下的革命火种如星火之光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点燃了蚌埠和沿淮、皖东北地区人民革命斗争的火焰。从此,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传递革命火炬,带领蚌埠人民踏上了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漫漫征程。
(责任编辑:钱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