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爱军
肾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症,发病率为2%~5%,临床上患者发病后会存在肾绞痛和血尿等症状表现。肾结石容易出现嵌顿、梗阻等相关症状,在自然条件之下很容易发生较低的排出率,所以需要外科手术干预[1]。临床常常为患者应用肾结石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微创技术包括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体外超声碎石、经皮肾镜取石术等,不同的治疗手段所要取得的治疗效果也存在差异[2]。本文基于此研究将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和经皮肾镜碎石术应用在1.0~1.5 cm 肾结石的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0 月~2020 年12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 例1.0~1.5 cm 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观察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25~69 岁,平 均 年龄(46.05±12.05) 岁;病程1~6 年,平均病程(4.05±1.05)年。对照组男15 例,女15 例;年龄24~70 岁,平均年龄(45.63±11.64)岁;病程1~5 年,平均病程(4.01±1.1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伦理验证,符合标准,资料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公正自愿的原则入组。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被诊断为肾结石,且肾结石直径均为1.0~1.5 cm,诊断符合诊断依据[3];②所有患者均存在尿频、尿急、尿痛等临床症状;③患者均存在完整的影像学诊断依据;④存在完整的临床资料。
1.2.2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4];②合并严重的泌尿系统感染、全身感染性疾病的患者;③严重的心脑血管功能损伤、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④对本文治疗不耐受的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对所有患者均应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所以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结束之后为患者应用截石位,经尿道为患者将输尿管硬镜插入患侧的肾盂部位,为患者放置F15 输尿导管,同时连接生理盐水并实施灌注。之后协助患者改为侧卧位,将腰部垫高。经过超声对患者进行定位,在腋后线11~12 肋骨部位进行穿刺,退出穿刺针的时候如果观察到尿液流出则可以将工作鞘置入,并建立工作通道,同时沿通道将斑马导丝置入,依次应用F8~F20 筋膜扩张器,沿着斑马导丝为患者扩张通道,建立皮肾通道。将导丝拔出之后通过气压弹道碎石方法进行碎石,碎石以后将输尿管镜退出,并对残余结石进行冲洗,选择F6DJ 管置入患者的输尿管当中,将输尿管镜退出,留置肾造瘘管之后退出工作鞘,缝合切口并进行固定造瘘,手术结束以后,对患者常规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3 d。
1.3.2观察组 所有患者通过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手术之前需要放置F6 号DJ 扩张患者的输尿管,经气管插管麻醉之后选择截石位,为患者连接影像系统,经过尿道将输尿管镜置入,将2 周之前的DJ 管取出,插入斑马导丝一直到肾盂部位,为患者留置导尿管。沿着导丝将输尿管软镜置入,沿着通道鞘在只是作用之下进入输尿管软镜。对结石进行定位,经输尿管镜工作通道插入钬激光光纤(200 μm),以“蚕食”的方式将结石击碎,使直径<2 mm,通过套石篮将较大的结石取出,退出输尿管软镜,留置DJ 管。结束手术后常规为患者实施抗生素抗感染治疗3 d。
1.4观察指标 ①结石清除率:根据治疗情况主要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一次性结石清除、二次结石清除、三次结石清除、三次结石仍未清除。观察两组一次性结石消除率。②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后术后大出血、浓毒血症、尿漏、切口感染等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比较 观察组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83.33% 高于对照组的 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比较[n(%)]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 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n(%)]
长时间摄入高磷、高钙、高蛋白者具有较高的肾结石发生率。肾结石发病之后会使患者出现腰骶疼痛、泌尿系统感染和肾积水等相关症状,若患者的梗阻长时间无法解除,则会使患者出现严重的肾积水,甚至会导致患者形成肾脏功能不全和尿毒症,这都是不可逆的肾脏损害[5]。
本文主要比较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1.0~1.5 cm 的肾结石所取得的效果,通过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好,而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由此可见,通过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1.0~1.5 cm 的肾结石效果更好。通过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可以通过人体的天然通道进入体内,这样就能在直视的条件下利用激光对患者击碎结石,促使结石排出体外[6]。在实际的操作当中通常有两种输尿管软镜进镜的方式,其中一种进镜方式是通过安全导丝辅助,这样能够防止晶体折断,导致输尿管损伤出血等情况发生。另外一种方法是不使用输尿管鞘,主要经输尿管硬镜扩张进入,虽然这种方式能节约成本,但很容易导致晶体出现损坏,所以在临床治疗当中常常使用前者。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有点突出,这主要是因为输尿管软镜本身纤细,前端可以弯曲,能通过迂曲的输尿管而达到肾盂部位,这能弥补输尿管硬镜在治疗患者是存在的不足,可以更加仔细的观察并处理经输尿管硬镜等手段无法治疗的输尿管上端结石等相关的病变,这样治疗时就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减少创伤,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除此以外,临床有研究选择60 例肾结石患者进行分组对照,观察组患者主要应用输尿管软镜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碎石手术。结果得出,观察组的结石完全清除率为97.4%,对照组为75.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都比对照组少,术后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短,治疗之后肾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所以充分的证实应用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的价值。本文所得的治疗结果也和相关临床研究存在一定的相似观点,所以,可以在学术上发挥相互论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临床通过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1.0~1.5 cm 肾结石效果优于经皮肾镜碎石术,可提高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安全性更高,值得推荐。